涿鹿之战,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著名历史传说。大约五千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东夷部族蚩尤九黎族的势力不断由东方向西发展,北上中原,并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华夏集团)发生了冲突。先是炎帝与蚩尤交战,炎帝不敌,之后请黄帝部族求援。于是炎黄和蚩尤这两股大势力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于涿鹿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展开长期争战。黄帝先并吞炎帝的部落(一说炎帝部落逃至南方),再擒杀蚩尤。
由于黄帝得胜,所以站稳了中原,其后成为中原部族共主,其部族便是华夏族,后渐渐演变为汉民族的前身。
这是关于汉民族起源的经典说法,此说法有些特殊:其有神话成分,但并不完全是神话;有历史成分,但应当也不是全然的历史。这应该是远古时期,中华先民口耳相传而渐渐形成的故事,故事最初应该反映了某段历史,但后来经过长期的流传出现失真,形成了现在的版本。那么,今天的我们能否通过这些故事,推测历史的原貌呢?汉民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说说黄帝,黄帝是介于神话和历史间的一个人物,目前最早明确的关于黄帝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战国时期,其最早来源出自于战国中期的《尸子·神明》:“子贡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被认为是在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左传》与《国语》中,也有对黄帝的记载。至汉朝之后,传世文献增加,对于黄帝的记载也变多。
黄帝崇拜这一体系实际上是周朝缔造的
根据传说,黄帝成为中原共主后,其二十五个儿子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这些被分封的儿子后来形成不同的部落,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这种说法的传说性质确实比较大:中国如此广大,怎么可能这么多部族的首领都是一家出的呢?根据推测,这种说法应当是周人所编纂的,周朝施行成熟的分封制,为努力构建各部族同源的价值观,所以在各部族所原本崇尚的传说中的领袖之前构建出“黄帝”这么一个角色,作为共同认同。
在这一体系中,中国的文明是“黄帝”缔造的
战国至秦汉阶段,大中国地区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黄帝世系”便被继承下来。至司马迁写《史记》,经过系统性的编纂,建立起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的历史系统,使黄帝成为诸王与诸侯众家的共同祖先,也成为中华民族所共同尊崇的一个历史人物。实际上,“黄帝”属于一个文化符号,其原型也许是上古时期的多个部落酋长的组合。“炎帝”和“蚩尤”也一样。
当然,出现这种现象并不稀奇,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对自己远古的记忆有清晰的记载,毕竟当时连文字都没有。但这些起源传说也不是凭空编造,因为这些传说都是根据之前口耳相传的历史所演化出来的。结合现代科学分析这些史料,我们能推测出一个大概。
那么根据科学分析,汉民族应该是起源于何处呢?
汉民族
汉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也是世界第一大民族,其分布之广泛举世罕见。但是让人惊奇的是,通过现代的生物学分析,各地汉族在基因层面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大。总体来说,汉民族在基因层面上是较为统一的。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汉民族真的是同一个部落发展出来的?那这么说的话,这个部落的首领,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黄帝”了。根据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由于有些部落占据了富庶的平原地区,凭借着发达的农业,人口迅速增加,所以尽管日后与周边民族不断发生冲突与融合,但由于人口数量保持绝对优势,从而使外来的基因流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汉族的遗传结构,甚至迁徙到南方后都是如此(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在父系基因上相对一致,但在母系基因上略微有差别)。
有说法认为炎帝是神农氏,这可能反映出的是炎黄部族有发达的农业,进而形成力量优势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传说炎黄部族是击败了蚩尤才占据中原的,而这之后在中原形成的文明便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但更之前呢?炎黄部族原本是从哪里过来的?而蚩尤部族之后又到哪里去了?
最可能的答案是:从甘肃青海一带的黄河流域。
根据语言学研究,汉语、藏语和缅甸语属于同一语系,即汉藏语系。这事实上是说明这几个民族在远古属于同源,现代汉族和藏族在大部分基因上也的确是相似的。而汉藏语系已经在近年被证实源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原始西羌和原始东夷都是这批汉藏人后裔
那么这些西北的部族是何时来到中原的?这应当就是5000-8000年前,在经历剧烈的人口扩张后,原始汉藏人(古羌)开始分化,有一支进入青藏高原融合藏地土著形成藏族;有一支南下缅甸形成了缅甸人;而还有一支东进至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还有些更是继续东进,前者就是汉民族传说中的炎黄(西羌)部落,而后者则很可能便是东夷(即蚩尤)部落。
之后黄土高原的西羌部族发生了内部整合,这反映在汉民族的创世传说中即炎帝和黄帝之间的阪泉之战,最终黄帝得胜;之后他们再与蚩尤发生冲突,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黄帝战蚩尤的原型;而战败的蚩尤部族,有些融入华夏部族之间,有些则南下与南方土著融合,形成部分少数民族。而在中原的华夏——东夷的融合,便是中华文明的前身,比如对玉与龙的崇拜,就是对东夷文化的继承。
这里的“华夏”实际是“原始西羌”,今日的华夏文明实际属于“西羌——东夷合盟”
但是,蚩尤(或者说原始东夷部族)真的就是恶人吗?或者说,炎黄就是绝对的胜者吗?
原始的炎黄(西羌)和原始东夷的融合,形成了最初的华夏族。今天的我们习惯自称为“炎黄子孙”,但把蚩尤当做负面人物。但实际上,华夏民族的很多传统文化,典型的就是龙文化和玉文化以及泰山崇拜,实际是东夷民族的残存。帝俊、太一、曦和等神话体系亦出自东夷九黎。
汉民族之间有一部分仍然是蚩尤部族之后,所以即使蚩尤后来形象趋于负面,但北方部分地区仍有祭拜蚩尤的传统。南朝任昉的《述异志》记载冀州(今河北)有乐名《蚩尤戏》,民人头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们祭蚩尤神。秦始皇亲祭蚩尤,为八神之一的战神,后世帝王、武将出征之前常祭拜蚩尤以求庇佑。这也许反映出一些汉民族东夷成分的残存记忆。
根据考证,邹、黎、蚩、屠等姓氏也许和蚩尤部族有关。
汉代砖画 黄帝战蚩尤
也就是说,也许实际上炎黄部族并不是绝对的胜利。实际上蚩尤部族和炎帝部族一样,有相当一部分融合进黄帝部落中,蚩尤同样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根据传说,炎黄部族(西羌)和蚩尤部族(东夷)在后期实际上有相当的“原始民主”阶段,即部落联盟的首领大家推选,互相都有(五帝时代)。一直到家天下的“夏朝”成立,夏部族属于西羌系中原部族,但后继的商部族,则出于东夷系统。
然而,继承商朝的是周朝,周朝原本就出自西部而且空前强大,建立了一套宗法系统,周朝在编史时将自己的先祖(即他们所传说的西部“炎黄”)定位为全面的胜利者,而将东夷蚩尤定位为负面人物,并构建了一整套的炎黄体系。于是,历史便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作者:云帆
标签: 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