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六茹坚到隋文帝,大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身份蜕变过程

爱百科 109 0

一讲到“普六茹”这个姓氏,就不能不先说杨坚的父亲杨忠。

对于杨忠的记载,《隋书》相当简单:“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赠太保,谥曰恒。”

宇文泰被后周朝尊为太祖;同样,杨忠也被大隋朝尊为太祖。

从普六茹坚到隋文帝,大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身份蜕变过程

这个日后被尊为太祖的杨忠,其实出身很苦。

《隋书》说杨家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杨忠是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代世孙,这显然难以考证,有贴金之嫌,是真是假不去论它。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杨忠并没有机会享受这种出身带来的好处:六镇起义时,杨忠无职无权,所以没有参与叛乱,而是想过安逸稳定的生活,于是他就拼命向南方逃跑,并在北魏的南方边境参军,成为了一名北魏士兵。

杨忠的生活轨迹有两种说法,南北两朝史书的记载有点区别。

南朝史书的说法是,尔朱荣河阴之变大肆屠戮北魏宗室,北魏汝南王元悦、北海王元颢、临淮王元彧南逃投降梁朝,杨忠也被裹挟在这股潮流中,到了江南。

北朝《周书》的说法是,杨忠十八岁时游览泰山,恰逢“蛮兵”入寇攻陷郡城,杨忠被掠往江东,并在江南为奴五年。

从普六茹坚到隋文帝,大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身份蜕变过程

其实,杨忠怎么到的江南并不重要。杨忠早年的曲折经历,非常详实地记录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平民百姓在乱世中随波逐流、为生存而挣扎的艰辛。

梁武帝萧衍派白袍将军陈庆之领军七千杀向河洛,扶植元颢返回中原争夺帝位,杨忠又莫名其妙地随军返回北方。

“千军万马避白袍”,在这场史诗般的征伐中,杨忠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

从普六茹坚到隋文帝,大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身份蜕变过程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陈庆之孤立无援无奈败退,元颢被杀。

杨忠则被尔朱荣的弟弟尔朱兆俘虏。

《周书》记载,杨忠身高七尺八寸,体型魁伟,武力过人。这样的人肯定不能浪费,他没有被杀,而是被编入将军独孤信的部队。

从此,杨忠跟随独孤信南征北战,结下了终身友谊。

北魏分裂后,独孤信和杨忠追随元修,投奔了关中的宇文泰阵营。

宇文泰派独孤信部队收复被东魏侵占的荆州。杨忠这一次担任前锋,一路神勇,竟驰马走至荆州城下,呵斥守门士兵:“如今大军已到,城中有人接应,你们要想活命,为什么还不逃走?”守门的士兵一哄而散。

从普六茹坚到隋文帝,大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身份蜕变过程

但是,当时的西魏荆州城孤悬于外,三面受敌。半年之后,东魏大举反攻,独孤信部队一败涂地。杨忠不得不跟着独孤信再次逃亡江南梁国。

大统三年(537年),独孤信、杨忠回归北朝,宇文泰将杨忠安排在自己帐下直接指挥。

有一次,杨忠跟随宇文泰到龙门打猎,途中一猛兽突袭,杨忠左手抱住猛兽的腰,右手拔出猛兽的舌头!

宇文泰惊叹他的武勇。

赐姓“普六茹”,应该就是这个时候的事情!

普六茹氏是鲜卑贵族的姓氏。这个赐姓,从大的方面说,可以让我们看到在当时北方中国,民族融合是双向的,既有孝文帝拓拔宏的汉化,也有高欢、杨忠等辈的鲜卑化;从小的方面说,也显示后周的宇文皇族对杨忠的赏识与提拔。

在宇文泰的指挥下,普六茹忠在对突厥、东魏、南梁的战争中屡建战功。宇文泰死后,普六茹忠又成为帮助宇文觉建立后周政权的铁杆将领,因功受封为柱国、随国公。

568年,普六茹忠病死于长安。历经北周四朝,先后服侍宇文泰、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四帝,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元勋。

二普六茹忠的功勋、地位、人际关系,为儿子普六茹坚的崛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普六茹坚的政治起点非常高。

十四岁就步入政坛,十五岁就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十六岁晋升骠骑大将军,封大兴郡公,二十岁不到,就成为拥有实权的随州刺史!

从普六茹坚到隋文帝,大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身份蜕变过程

有关普六茹坚的长相,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关注焦点。

一代枭雄宇文泰见过普六茹坚之后,感叹:“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这孩子相貌奇特,不像来自代地那样的北方边镇啊!

宇文毓即位后,曾经派遣善于相面的赵昭去观察普六茹坚,赵昭回来对宇文毓说:“柱国尔!”意思是日后最多也就是能做到大将军,并不会威胁后周宇文氏的皇权。但是一转身,赵昭就悄咪咪地对普六茹坚说:“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

这些话都记录在《隋书》杨坚的本纪里。

隋朝李德林有一篇文章《天命论》,专门吹嘘普六茹坚的长相,似乎是日月星辰等万事万物都能和普六茹坚的身体特征扯上关系,这就和商朝的玄鸟、周朝的鸟卵、汉朝的巨人迹、以及后世开国皇帝出生时的红光满屋一个性质了。

不过,普六茹坚的长相给他的篡位大业带来了另一项加持:独孤信将他的宝贝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他!

独孤家族所代表的军队势力也成了普六茹坚有力的靠山。

普六茹忠死后,普六茹坚袭爵随国公。不久,后周武帝宇文邕聘普六茹坚的长女为皇太子妃,皇亲国戚,给他的地位又上了一层极其牢固的保险。

三宇文皇族中,也不乏头脑清醒者!

权相宇文护看普六茹坚特别不顺眼,多次想杀害他,出于机缘巧合,一直没有成功。

齐王宇文宪曾对武帝宇文邕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宇文邕说:“此只可为将尔。”意思是普六茹氏只不过一大将军罢了,不会有事的。

內史王轨也对武帝说,“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说自己长子不好,宇文邕很不高兴这话,没好气地回复道:“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如果真的有天命在,能有什么办法呢!

宇文赟即位后,普六茹坚成为国丈,升任上柱国,大司马,参与朝政大权。

但是女婿宇文赟一直对他的岳父严加防范。一次,宇文赟单独召见普六茹坚,事先对左右侍卫说,“如果普六茹坚在席上神色有异,就立即杀了他!”普六茹坚来了之后神色自若,与皇帝面对面也毫无异常,侍卫们也就没有下手。

可以说,这段时间的普六茹坚每天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在生死之间徘徊。

四转折在580年。

这一年,女婿宇文赟病死了!继位的后周静帝宇文阐年仅八岁

《隋书.本纪一》是这样记载宇文赟死后后周的朝政变化的:“內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以高祖皇后之父,众望所归,遂矫诏引高祖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周氏诸王在籓者,高祖悉恐其生变,称赵王招将嫁女于突厥为词以征之。丁未,发丧。”

字数越少事情越大,短短两行字,概括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一场政治阴谋。

第一,这是一场军事政变。史书中本纪的文字很平常,但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惊心动魄我们从各列传中仍能体会到。

《隋书.刘昉传》的记载就较为详实。

当时有两拨人在抢夺政权,一拨是大将军宇文仲,另一拨就是普六茹坚。

宇文仲动手比较早,普六茹坚还在计算得失犹豫不决的时候,宇文仲就已经赶到皇帝的宝座跟前了。

独孤氏所代表的军方的支持是普六茹坚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筹码。宇文仲被抓了起来。可以想见,整个抓捕过程是很惊险血腥的。

从普六茹坚到隋文帝,大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身份蜕变过程

不过,更血腥的还在后头。

第二,京城的政变、甚至宇文赟的死讯都是对外封锁消息的,宇文皇族还有很多籓王在各地掌握重兵,把这些籓王和平地弄回来关进鸟笼里,政变才算成功!

于是就有了本纪之中记载的“以赵王招将嫁女于突厥为词以征之”,汉王宇文赞、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十几位王爷相继入笼!

然后呢?

记得那个相面师赵昭讲的话?

必大诛杀而后定!

一个字:杀!

连续几个月,长安城宇文皇族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就像一百多年前建康城内司马皇族被刘裕灭族一样,宇文皇族也几乎被普六茹坚灭族。

五580年9月,静帝宇文阐下诏,褒奖普六茹坚“道高雅俗,德协幽显”,任命他为大丞相,并赐“假黄钺、使持节。”

12月,封普六茹坚为王爵,随王可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此后的两个月,普六茹坚在通往皇位的道路上加速狂奔。

大定元年(581年)2月初,静帝下诏:“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普六茹坚立刻恢复自己的祖姓,异名为杨坚。

同年同月,杨坚接受后周的九锡之礼,完成了篡位的最后准备工作!

581年2月13日,京师长安祥云高挂,全城百姓欢歌舞蹈(隋书是这么记载的)。这一天,随王杨坚接受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禅让,告祭天地,即皇帝位,改元开皇,国号隋。

从普六茹坚到隋文帝,大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身份蜕变过程

六静帝宇文阐被封为大隋朝介国公,食万户。

不过,仅仅三个月之后,年仅九岁的介国公就死了。

他的死,和一次外交事件有关。

《隋书》的记载一如既往地很简明扼要:“陈散骑常侍韦鼎、王嵯来聘于周,至而上已受禅,致之介国。辛未,介国公薨,上举哀于朝堂。”南陈事先不知道北周已经被隋朝取代,派韦鼎、王嵯出使北周,到了之后发现北周已经不存在了。韦鼎、王嵯是死脑筋,不知变通,觉得自己是出使北周的,理当拜会介国公,不然不算完成使命。宇文阐还是一个小孩,哪里明白其中的奥妙,就接见了南陈皇帝陈顼的使者。杨坚对此事极度愤怒。没几天,宇文阐就死于家中。

对比一下,《周书》的记载是这样的:“隋开皇元年五月,帝崩,时年九岁,隋志也”。

一句小小的尾巴“隋志也”,“隋朝官方是这么说的,”隐晦地告诉后人,其实前皇帝之死另有隐情,是非正常死亡!

不过,借此机会,杨坚终于去除了最后一个隐患。至此,天底下再也没有第二个人比杨坚更有资格做皇帝了!

标签: 隋朝的开国皇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