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也是曲折离奇,但是最终凭借自己的强硬的性格个高超的武艺,征服了其他国家,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宋代王朝。赵匡胤是五代末期发起的,这场兵变被称为;陈桥兵;陈桥兵变;是赵匡胤主动发起的,兵变之后,他便取代了后周,顺利登上了属于自己的皇位。这是他建立宋朝大业前的最后一战,这一场兵变,能够证明赵匡胤是如何使用自己强硬的手腕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战场上打下一片天地的。那么为什么历史上把这次战争称为兵变呢?因为那个时候的赵胤身份还只是一个武将而已,所以这是一次由武将发起的兵变,整个过了解过宋朝历史的读者应该都清楚赵匡胤的为人,他做事干脆利落、体面大方,在正统的历史故事上,这一次兵变没有阴谋,没有流血,赵匡胤就出乎意料地穿上了皇帝的衣服,成为了一代君主,算得上是众望所归了。但是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其实可以联想一下历代以来各种王朝的更迭,哪一次不是在诡谲的政治斗争和残酷的战争中完成的呢?我们没有看到这些是因为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他们会选择避重就轻,留下自己光辉的一面,隐藏自己阴暗的一面。所以,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完整地了解一下陈桥兵变的前因后果,为大家还原真实的历史真相。
相传在五代末期,后周出现了一位能够称霸一方的皇帝,但是天妒英才,这名雄才大略的君主完全可以和康熙大帝、
年早逝了,最后只留下了一家老小,手中的政权落在了几位丞相手上,这位皇帝就是周世宗
当时北汉抓住了这个重要时机,他们看周朝的权利正在更迭,便趁着这个空档发起进攻,一举将周朝灭掉了,真可谓是趁你病,要你命啊!当时后周还在采取世袭制,所以按照制度,皇位的继承人就是年仅7岁的儿子,面对这种尴尬的处境,周朝母后付太后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寻找当时手握大权的丞相范质出点子。其实范质虽然手握大权,但是他也并不擅长打仗啊,当下,他只能找武将赵匡胤想办法,于是就委任赵匡胤做了殿前都点检,统帅全国的战斗队伍,这一下,赵匡胤的手中就掌握了全国最高军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军队的最高统领。
赵匡胤在周世宗还在世的时候,就是中央禁军的总司令,非常受周世宗重用,这是因为赵匡胤带兵作战的能力实在太强了,当时的赵匡胤被称为;一条哨棒等身齐,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另外一个原因是,赵匡胤除了打仗之外,还非常懂得人情世故,所以不他不仅能够驰骋沙场久经不衰,同时在政治场上也游刃有余。
五代十国是最混乱的时期,特别到了五代末期,可以说是历史上战乱最多的时期。赵匡胤就是在这种混乱的时局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他带领自己的军队征战沙场,为国家拿下了很多重要的战役,并且凭着自己的侠肝义胆,和禁军中的很多将军形成了很铁的关系,甚至和很多人成了拜把子的弟兄,著名的;义社十兄弟;说的就是他们,其中有赵匡胤、杨光义、
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这个组织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之后的兵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时的赵匡胤虽然意气风发,结识了很对军队组织首领,但是离发动兵变,还差了一些契机。这是因为在后周后期,国家的政策稳定,福利丰厚,整体发展趋势非常好,所以许多禁军首领都被推上了高官的位置。大家试想一下,在一个稳定的年代,有一份稳定的高职工作,谁不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呢?哪里还有人想着发动兵变这么有风险的事情,所以当时根本没有人想跟着赵匡胤干。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赵匡胤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武将,他擅长打仗,却不太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虽然他自己不会搞,但是他的身边有一个非常擅长联络人脉的人,正好补全了赵匡胤的这个缺点,这个人就是助他一臂之力的赵晋。
这个赵晋是当时赵匡胤军团里的首席智囊。当时处在五代乱世的文人身份都非常地,所以赵晋长久以来一直得不到上级赏识,但是赵匡胤却非常看重赵晋的才能,经常听取赵晋的意见。而且赵晋虽然是个温和儒雅的文人,但他同样有打天下的野心,所以在周世宗死了之后,他看准时机,马上帮助赵匡胤联络人脉,帮助赵匡胤发动兵变,顺利坐上皇位。
赵晋当时联络了朝内的丞相 两个人达成了共识,他们趁着周世宗驾崩的空隙,架空小皇帝和皇后的权利,分别掌管了朝廷内的文权和武权,之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把赵匡胤的军队全部安排进了禁军的队伍当中,成功拿到了国家的军权,发动兵变,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就在公元960年春天,北汉联合辽国攻打后周,想要一举灭掉周朝。这正给了刚刚在朝廷站稳脚跟的赵匡胤机会,他联合赵晋,发动全国兵马抗争敌军。利用自己的职权,让自己的手下的官臣接管了京城的防务权,这样,他自己则掌握了整个京城的秩序。接着,他借着攻打进敌的名义,派遣了一支精英部队监控一个地方军阀势力:河北藩镇。最后,他带领部队前往陈桥,在那里黄袍加身,成功登上了皇位。
就这样,陈桥兵变完成了。相对于其它朝代的勾心斗角,这次的兵变就这么简单。得知赵匡胤黄袍加身,许多兵将跑到了帅府的门口,异口同声地像屋内喊道:“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天子!”把黄袍强行套在了赵匡胤的身上,此时的辽军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自己再无法和后周抗衡,于是调头回了京城。
可笑的是,范质很多天之后才知道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事情,直到赵匡胤穿着黄袍回到京城之后,范质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已,但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赵匡胤也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不能直接的告诉皇帝和太后自己兵变的过程,于是就演了一出戏,他装作无辜地说:“不是我要发动兵变,实在是民意使然,我没法拒绝大家的诚意啊!”皇帝和太后无奈只能够只能顺水推舟,支持赵匡胤成为皇帝。赵匡胤也非常懂得感激,之后一直在优待皇帝和皇后。拿下皇帝和太后之后,赵晋拿出禅位诏书和仪仗,火急火燎宣布赵匡胤成为周朝皇帝,因为赵匡胤担任节度使的地方是在宋州,所以国号就定为了大宋。
标签: 唐朝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