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爱百科 93 0

[谢谢]点击【汇镜知行】关注分享 有你陪伴 我们更好一些[心]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当时正是刘秀在国内南征北战无暇他顾之际,贤在攻破邻近小国拘弥、西夜,杀了两国国王,将康的两个儿子分别立为拘弥、西夜国王之后,上书汉廷,表示归附之意。这应该说是一个送上门来的绝好机会,但刘秀的答复却是:中国新定,不许。”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第九章·“吾谁欺,欺天乎?”|

武帝时期的西域是内属的,朝廷通过西域都护府对西域三十六国加以监护。西汉末期,也就是哀、平时代,由于各种原因,那里自相分割为五十五国。

王莽新朝时期,又将他们降王为侯,造成西域各国怨叛不已,断绝了与中央王朝的联系,匈奴乘虚而入插手其间,控制了西域各国,结果在匈奴的重赋盘剥下,西域诸国苦不堪言。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西域古国风情/油画|

后来就到了刘秀的建武年间。

西域诸国为了摆脱匈奴控制,纷纷派来使者,表示愿意归附,请求汉廷再往西域派遣都护,以为保护。

但汉廷方面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也没有个肯定的答复。

后来总算有个说法了,却道是我们自己一摊事儿还顾不过来呢,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言外之意就是你们自己好自为之的意思。

对刘秀来说,如此答复也确有其苦衷,自己家门里的事情还没有搞清爽呢,也真是没有精力和时间顾及远天远地的西域之属。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两汉时期西域行域图|

求人相救无果,那就只能自救了。

面对不得人心的匈奴,位于今塔里木盆地西端之莎车国国力较强,距匈奴又远,不仅不肯附属,而且趁着当时天下大乱的局势,联合不堪忍受匈奴残暴统治的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后来更是救护了原西域都护的吏卒及家属千余人,国王康同时还派人专程携带书信,前往河西,既是探问中国动静,同时也开诚布公表达了对汉廷的仰慕之情,依附之意。

他说的是真的。

早在汉元帝时代,康的父亲延当时还是莎车国太子,就曾作为侍子,质于汉廷京师长安。

康可以说是在长安长大的,于中原文化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对繁荣富足的大汉中国可以说是深为折服,而且对大汉朝廷的典章制度也曾详细钻研乐此不疲。

回国后继位国王,还忘不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自己的儿子们,一定要与汉廷搞好关系,不可自负负天,否则只能自酿苦酒自己喝了。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现在莎车县一年一度的巴旦木花节|

莎车国王延死于王莽天凤五年(18年),谥号为忠武王。

康继位国王后,继续奉行父亲的对汉政策,也就有了率旁国以拒匈奴,保护汉廷驻西域都护,并主动致信汉廷的举动。

那时统领河西的还是汉廷任命的凉州牧窦融。

审时度势,窦融按旧制将康立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也就是将西域五十五国都交其统属的意思。

建武九年(34年),康死,谥号为宣成王。其弟贤继位为莎车国王。

当时正是刘秀在国内南征北战无暇他顾之际,贤在攻破邻近小国拘弥、西夜,杀了两国国王,将康的两个儿子分别立为拘弥、西夜国王之后,上书汉廷,表示归附之意。

这应该说是一个送上门来的绝好机会,但刘秀的答复却是:中国新定,不许。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兴冲冲的莎车国王就这么碰了一鼻子灰,但依然不甘心,又于建武十二年(36年)、十四年(38年)两次遣使贡献,并请汉廷选派都护加以管理,再次表达了归汉的意愿。

可能是为了避免再次碰壁,同时也是要显示自己的决心和实力,十四年那次,莎车国王贤是拉着鄯善国王安一起行动的。

依刘秀的本意,他可能还是不想管,但人家迭次连番,而且是联合行动,显然不是轻易打发得了的。

举棋难定的刘秀为此征求时任大司空的窦融的意见。

窦融根据自己长期生活在与西域毗邻的河西地区的经验,认为莎车国国王已经换了几代,父子兄弟尽管行事做派不尽相同,但在相约事汉这一点上却始终如一,表现得极为诚恳,也就真的不应再加怠慢。朝廷应该给其增加名号,以利其代朝廷掌控整个西域。

刘秀认为有理,于是给莎车国王贤赐予西域都护印绶——也就是朝廷正式认可他代管西域的身份,另外还有相应的车辆、黄金和锦绣丝绸,让来使带回。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总算是不辱使命的莎车使者兴冲冲赶回国内,路过敦煌的时候,敦煌太守裴遵又有了意见,认为不能给夷狄之邦授以大权,免得其他各国失望。

抱着大汉中心、大汉至上的心态,敦煌太守裴遵一边想方设法留着莎车使者不放,一边派人飞马传书,向皇上报告了自己的想法。

意见上报皇上,本来就有些勉为其难的皇上又反悔了,遂下令收回已经颁赐的都护印绶,重新换成汉大将军印绶——这就很有些像王莽当年的做派了,那种做派当年可是惹出了大乱子的——莎车使者当然不干,死死护住已经到手的西域都护印绶,而且不管不顾死活也要回国去复命不可。

裴太守则有恃无恐,哪怕其使者已经出了敦煌城,还是派兵追上使者一行,不顾对方的强烈抗议和苦苦哀求,强行夺回了皇上第一次所赐的西域都护印绶。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皇上如此出尔反尔,差不多就是拿军国大事当了儿戏,不仅失去了依靠莎车治理西域的机会,而且变友为敌,使得原本一心事汉的莎车王贤心怀怨恨,开始肆无忌惮地在西域一带为所欲为,结果导致整个西域局势再次失控。

莎车国本来就国力强盛,掌控着葱岭以东各国,刘秀派人追回授予他的西域都护印绶后,因为此事外界并不知晓,莎车王贤便来个瞒天过海移花接木,依然坚称自己是汉廷赐封的西域大都护,并移书西域诸国,大造舆论。

诸国既不了解情况,又早就归附于他,也就拿他当成了此前称霸西域的匈奴大单于,对其俯首,只求能平安度日。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就这样,将错就错的莎车国的势力更是进一步扩张,野心和欲望也大为膨胀,整个西域都成了他虎视眈眈的目标,也开始像匈奴单于那样,重求赋税,数攻龟兹诸国,导致西域诸国民怨沸腾忧惧交加。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西域都护

匈奴是古代北边的一个游牧民族,秦末汉初发展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它到处向外扩张。在西面,它击走了月氏,取得河西走廊,并出兵入侵西域,残酷统治西域各族人民。

汉武帝即位时,汉的社会经济已得到恢复发展,国力空前强盛。于是改变防守态势,决计主动出击,根除边患。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击败匈奴,夺回河西走廊,置河西四郡。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西边日逐王率众到汉西域地方长官郑吉处投降,天山以此也回属于汉。汉“并护北道”,始设“都护”。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

“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汉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脑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西域“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

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族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边境安宁。

“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王国,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确认是汉的官员。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了然找到#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但不止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央王朝的边疆地区,从来没有成为过一个单一族群为核心的国家。你认为呢?#留言分享,随时置顶。

|《汉风烈》下卷·往事非烟|第九章·三「汉归之心」

标签: 汉朝官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