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顶个诸葛亮”?

爱百科 94 0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是群策群力出智慧,可以胜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自比乐毅、管仲,人称“卧龙”先生,

勤治国,善理民,通兵法,是智慧和计谋的化身,系妇孺皆知的人物。为什么说“三个 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

综合起来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说源于草船借箭。

  赤壁大战时,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以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想

出了草船借箭的主意。命三个随从在船的两边插上草人,然后围以布幔,以便驶近曹营 受箭。此事被三个皮匠出身的东吴士兵看出破绽。他们对诸葛亮说:这些草人容易被人 识破,而且箭射在上面容易滑落,不如给草人穿上皮盔皮甲,几乎可以乱真,可保万无

一失。

  诸葛亮闻言感慨:“真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他照计而行,果然大获成功。 此事在东吴传开,遂有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说。

二说源于皮影戏艺人。我国古代有皮影戏,也叫灯影戏。用灯光照射以兽皮制成的

人物来表演戏剧。这些皮影人物多由皮匠制作,也常由皮匠操作表演。

  在宋代已能演出 三国故事剧目。皮影戏中的文官如诸葛亮等,表演的动作比较简单,不像舞刀弄枪的武 将表演起来复杂。老艺人一手可操控二到三个皮影人物,被称为“把式”,而新手只能

操控一个皮影人物,有时还难以表演自如,有时还要同行帮忙。于是,就有了“一个老 把式,推挑三结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俗语。

三说源于江南水乡的“猪革梁”。旧时为了使鞋子结实耐穿,皮匠们便在鞋面上镶

制两条猪皮竖梁。技术差的一人难以完成这个活儿,往往需要别人帮着做。于是人们讥 讽这些技术差的是“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猪革梁是诸葛亮的谐音,以讹传讹, 就变成了

“三个臭皮匠,凑成诸葛亮”。

以上这些说法尽管各有各的解释,但多有演绎附会之嫌。比较通行的说法是:这句

熟语中的“皮匠”本应做“裨将”,即古代军队中的副将。如《汉书。项籍传》:“梁 (项梁)为会稽将,籍为裨将。”颜师古解释说:“裨,助也,相副助也。”因为许多人 不知“裨将”为何物,便以为是谐音“皮匠”。

  于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传

来传去变成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从而引出了那么多的故事。“臭裨将”即不好、较差、令人讨厌的副将。即是说三个较差的副将只要都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就 能顶得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以此形容人多智慧广、人多办法多的意思,引申为办事

情、做工作要注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才能把事情 做得又快又好。

标签: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