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挥泪斩马谡”?

爱百科 109 0

诸葛亮在安定蜀国南方以后,写了篇《出师表》,就开始他的第一次北伐,出祁山,奔袭陇右,安定、天水、南安三郡响应,北伐形势一片大好。其后派赵云当曹真,遣马谡抗张颌于街亭,蜀军溃败,诸葛亮狼狈而归。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作为第一次北伐的收场。那我们不禁要问,诸葛亮对马谡十分看重,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斩了他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诸葛亮为何“挥泪斩马谡”?背后的真实原因。

诸葛亮为何“挥泪斩马谡”?

“挥泪斩马谡”的关键问题是,马谡初次为主将,失了街亭,确实应负军责,但一定要杀头吗?而且,导致马谡失败的主因并不完全在马谡本身,而是诸葛亮用人不当。打了一次败仗就要杀头,当时许多重要官员都不赞成。关于是杀马谡还是让其戴罪立功的争论相当激烈,蒋琬的意见很有代表性,他说:“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

诸葛亮为何“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发的军法,但是犯了军法的将领不一定就一定要处斩,比如唐时二路元帅薛丁山屡次犯军法,但却并没有被斩首示众。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

诸葛亮为何“挥泪斩马谡”?

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马谡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大义凛然,而是在战败后选择畏罪潜逃,罪加一等。不管是从战前、战中还是战后马谡的表现来看,让他继续从事军事指挥都是很危险的,为了严明军纪,也为了警示他人,诸葛亮还是下达了死刑的命令。

诸葛亮一生是辉煌的,是璀璨的,是勇敢的,终其一生诸葛亮未负蜀汉江山,更是燃烧尽了自己所有能量,为蜀汉江山续命40载,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马谡不过是诸葛亮于政局上的一次选择,选择的结果,自然是以挥泪告终,若是兵败之后,并未临阵脱逃,结果犹未可知。

标签: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