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贬低诸葛亮,他真的是被过度神话了吗?

爱百科 158 0

诸葛亮,一个和李白一样几乎被每个中国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多谋善断、鞠躬尽瘁的历史形象深入人心。然而近几年来,出现了很多质疑甚至贬低诸葛亮的言论,认为诸葛亮只是被演义和后世神化了,实际不过尔尔。有人质疑诸葛亮的能力,说他军事才能匮乏,六出祁山而无寸功;有人怀疑诸葛亮的忠心,说他独揽朝政大权,架空君主刘禅是权奸;有人说成王败寇,诸葛亮没有帮蜀汉完成统一大业,不应该有这么高的历史知名度和地位。今天,我们就结合史籍来谈一谈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得了什么成就,为什么会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高超的治理能力

诸葛亮高超的治理能力可以从政治思想、治国方式和军事谋划三个方面看出。诸葛亮未出山便有隆中对策,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思,与刘备一谈便让其觉得如获至宝。刘备多年来征战四方却收效甚微,很大原因就在于没有战略层面的谋划构想,诸葛亮的到来很好地给刘备军指明了前进方向。诸葛亮入蜀主政后,一直强调法制和公平,诸葛亮曾召集大臣制定法典《蜀科》,起草了《八务》、《七戒》等条规,为监督执法公平,他“罚二十以上皆亲览”。可以说诸葛亮做到了立法公开、执法公平,这在古代封建社会是及其难得的。在军事方面,陈寿三国志写道“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所以很多人就说诸葛亮行军打仗不行,因为没有计谋所以打不赢司马懿。但事实上,诸葛亮以有限的资源进行多次少打多的进攻战,司马懿在拥有更多军力的情况下也只能尽力防守,等待诸葛身死道消。诸葛亮并不是不用奇谋,而是承担不起奇谋的风险,以蜀国的国力和人口,一次大的军事失败就有可能迎来灭顶之灾,所以诸葛亮用兵谨慎,每次都要在最小风险下取得最大收益,这反而是最高的“奇谋”,唐朝战神李靖也曾表明陈寿对诸葛亮“奇谋为短”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记其实迹焉”。

伟大的人格魅力

诸葛亮的人格是及其高大光辉的,无论敌友,都被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野未出山时,同学师友都对其大力推荐,满口溢美之词;位居相父,对待君主刘禅仍然按照礼法,从不逾矩;廉政建设从自身做起,曾言“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另一位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曾不服诸葛亮,屡次犯法使绊破坏北伐大业,最后被废为庶人,他在得知诸葛亮身死的消息后,立马绝食悲痛而亡。诸葛亮死后,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朝廷以此违背礼制不予采纳,于是百姓纷纷在节日时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诸葛亮待人亲和、处事公正,守信重诺才赢得了当时天下的赞叹与仰慕。晋帝司马炎曾评说诸葛亮道“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感人的理想信念

诸葛亮27岁出茅庐,54岁病逝五丈原,前27年躬耕陇亩、锤炼本领,后27年为蜀汉一统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履行对刘备的承诺,为了统一理想、复兴汉室,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呕心沥血,对外平定南中、北伐中原,对内休士劝农、发展经济。蜀汉后主刘禅言:“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意思是诸葛亮负责政务,我来负责祭祀祖先,这种充分互相信任的君臣关系,纵观历史也是极少有的,无怪乎乾隆帝说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诸葛身居宰相多年,死后交给后人的却只有田亩和桑树,君王赏赐一并不留。从羽扇纶巾的风度翩翩到案前灯下的忙碌身影,诸葛亮将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的理想事业,虽未完成但却光耀照人,正如史学大家钱穆所说“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最后,历代关于诸葛的诗词赞美数不胜数,如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历代文人评说呢?

标签: 对诸葛亮的评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