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为何不归葬成都,其墓有何玄机以致千年来无人盗掘

爱百科 119 0

诸葛武侯之名历来家喻户晓,后世流传关于诸葛亮的传说固然有不少夸大和神化的成分,但历史上的诸葛亮勤政廉洁,他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肝烈骨确实令人敬佩。

诸葛亮一生为汉室复兴而操劳奔波,其对蜀汉的拳拳之心众人皆知,可他死前却遗命将自己葬于汉中定军山,并未归葬蜀汉国都,这长眠之地背后隐藏着诸葛亮怎样一种情怀?

诸葛亮死后为何不归葬成都,其墓有何玄机以致千年来无人盗掘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_图

入葬定军山的背后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他在临终前留下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按理来说,成都乃是蜀汉国都,且汉昭烈帝刘备的惠陵亦在成都,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死后归葬成都于情于理而言都是说得通的,但他最终却选择了远离成都千里的汉中定军山作为死后长眠之所,此中缘由何在?

诸葛亮病逝的五丈原属于魏蜀交界之地,距离成都有千里之遥,且山路崎岖不便,将棺木运回成都历时久且耗费军力。再加上诸葛亮考虑到自己死后魏军会采取相应行动,而此时蜀军气势正弱,恐无法抵挡,便留下命令让大军撤回汉中屯守,同时也将棺木带去汉中。正如清朝时曾担任过汉中知府的严如煜所说:

“当时君臣凭定军形势,慨怀先烈,昕夕规筹,为兴复大猷,则定固侯与昭烈壮志之所寓。其后,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营于定军,申明阵法,筑城峙粮,崎岖褒斜,鞠躬尽瘁,死而已者,侯之身死而未已也。埋骨故垒,丹诚耿耿,依昭烈与高帝之灵,告后人以兴复之必在汉川,讵不壮哉。”

汉中地区是刘备帝业所兴,也是刘备与诸葛亮苦心经营筹谋复兴之地,这里寄寓着君臣二人恢复汉室的壮志,诸葛亮选择葬在此地,是为了激励蜀汉后人时刻不忘复兴汉室之志。

诸葛亮死后为何不归葬成都,其墓有何玄机以致千年来无人盗掘

诸葛亮北伐线路图_图

汉中地区是蜀汉的北方屏障,有秦巴山脉和汉水之险,易守难攻。扼守汉中“上可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固守要塞,为持久之计”,故汉中又是北伐的军事基地,蜀汉只有守住汉中,才有继续北伐的凭借。诸葛亮选择葬在此地,正是想为蜀汉守住这龙兴之所。这既是寄托了自己对未竟的北伐事业的期望,也是为激励蜀汉军士继续为汉室复兴大业而奋战。

武侯墓无人盗掘的玄机

历史上绝大部分帝王将相的墓葬在后世都未能躲过被盗掘的命运,而诸葛亮一代武侯,位极人臣,且死后归葬之地于史有载,却为何千百年来都未曾遭人盗掘呢?

遗命薄葬。诸葛亮临死前曾对自己的后事作了交代,“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诸葛亮反复叮嘱,自己死后只要在汉中定军山下依山造坟,坟中只须容下一口棺材即可,入葬时只穿随身便服,不要随葬任何器物。故诸葛亮墓中未置任何金银财器,自然也就不能引起盗墓贼的兴趣了。反观历史上被盗掘之墓多是厚葬珍宝财物的陵寝,规格越高被盗掘的风险也就越大,甚至有些墓葬被盗不止一次。诸葛亮曾给后主刘禅上书报明自己的家产,堪称“史上公布家产的第一位官员”。而他上报家产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刘禅不要再多加赏赐,并且表明“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的清廉时人尽知,故而也就无人会因财盗墓了。

诸葛亮死后为何不归葬成都,其墓有何玄机以致千年来无人盗掘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_图

后人敬仰。诸葛亮在当时深受百姓爱戴,帝王与百官同僚也对他尊崇备至。而在他死后,蜀汉的官吏和百姓常常因怀念武侯而纷纷在道旁和市井中进行私祭,从而扰乱了礼秩。为此,当时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强烈要求朝廷为诸葛亮建造祠堂,以彰其功德并享祭祀。于是,后主刘禅于景耀六年(公元263)为诸葛亮修建了武侯祠。而后世帝王和百姓同样十分尊崇诸葛亮,乾隆帝曾评价说,“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

疑冢传说。围绕武侯墓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为防司马懿在其死后盗坟掘墓,死前特设疑冢,而他真正所葬之处则无人知晓。传说诸葛亮在死前向刘禅上书,嘱咐在其死后挑选四名壮汉抬着自己的棺材向南走,直走到抬棺的麻绳磨断之处再将他葬下。四名壮汉只抬了一天一夜便体力不支,决定随意寻一处将诸葛亮的棺木就地掩埋,便回城复命了。此举引起了刘禅的怀疑,麻绳粗实怎会如此轻易便就被磨断。于是刘禅将四人抓来严加拷问,得知真相后便将四人以欺君之罪处死,此后便再无人知道诸葛亮葬在何处了。此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人为神化诸葛亮的智慧而编撰的故事,听过即可,不必尽信。

诸葛亮死后为何不归葬成都,其墓有何玄机以致千年来无人盗掘

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的 诸葛亮墓_图

历史上诸葛亮是否真有设疑冢之举,我们不知道,但在后世却惊现武侯疑冢。就在现今武侯墓园内,有一座“双桂大墓”,墓前还立有明万历年间金陵赵健书碑。此外附近还有一座“武侯真墓”,墓前有嘉庆四年陕甘总督松箔立碑。原来万历年间,赵健特意来到此处想寻找诸葛亮之墓,他根据史书记载和自己的堪舆学识判断此处的“双桂大墓”即是武侯墓,于是为此墓立碑,上题:“汉尽相诸葛武侯之墓”,由此便闹出一桩公案,反而让后世人不明所以。而另一座“武侯真墓”也已被证实并非真正的武侯墓,但始作俑者与原因已不得而知。想来或许是后人为了保护真正的武侯墓而特设的疑冢也未可知。

后世人常常因一座古墓之真伪而争论不休,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绝不是那方寸土木,而我们回馈的方式应该是尽力为他们留一方长眠净土与尊重。

历史大学堂 出品 文:子繇

参考文献:《三国志》、《话说武侯墓》、《从武侯遗命安葬看诸葛亮廉政思想的影响》、《武侯“真墓”不真》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诸葛亮之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