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诸葛亮的论文[1000字左右]

爱百科 118 0

  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的冷思考

作者:北极黑熊 来源:历史吧 点击:104 时间:2004-12-23 编辑:admin

一年以前,在《隆中对》重现教科书引发新一轮躬耕地争论之际,我就想写一点文字,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却一直到今天才敲响键盘。

我相信,每一个南阳儿女对家乡都怀有一份深切的挚爱。在躬耕地之争中,许多南阳人为了挽救诸葛亮文化品牌做出了不懈努力,我们为此深感欣慰。但是,在如何利用这个文化品牌上,却有些问题需要商榷。

去年,一种倾向性的观点认为:南阳应当向襄樊学习,大张旗鼓地利用诸葛亮文化品牌。

  例证是:在襄樊,吃有孔明饭店,喝有“三国演义酒”,住有卧龙宾馆,看有诸葛亮文化广场,玩有三国旅游专线;在通往隆中的道路两旁,分布着数不清的酒家、旅馆和旅游品店,这些酒家和旅馆多以“三顾”、“卧龙”、“三国”、“诸葛”、“孔明”冠名,而旅游品店则挂出了形形色色的鹅毛扇,绵延十余里,蔚为壮观。

  一言以蔽之——诸葛亮在襄樊无处不在。

由此我想到自己去过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比如山东曲阜、山西洪洞,什么感受呢?——历史文化氛围很浓,浓到什么程度呢?——浓得你只能体味到它的历史文化氛围,浓得让你不由得产生一种压抑、憋闷的感觉。就说曲阜吧 ,曲阜对“孔子”这个牌子利用得够充分了 —— 在号称“无孔不成庄”的曲阜,以“孔家”、“孔府”、“孔门”等字样命名的白酒、香油、煎饼等各类产品达100多种;围着孔庙、孔林、孔府等世界遗产的,是绵延不绝的“孔牌”纪念品,许多与孔子不相干的粗制滥造的小商品,都被冠以孔子的名号兜售,如果在街上有人跟你攀谈说他是孔门后人的话,他多半是想向你推销某种小商品。

  孔子故乡的很多人似乎并不了解孔子的道德思想和学术理论,却对孔子的民间传奇故事津津乐道。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压抑,感受到这个发祥地与外部世界的隔阂 —— 这可能是源于那种唯我独尊的沉醉吧。

“孔子”这个牌子够大了,可是这个牌子给曲阜带来多大收益呢?在经济发展上,闯出些名声的孔牌产品只有“孔府家酒”和“孔府宴酒”,在短暂崛起之后如今都是江河日下。当孔子的著述传之四海、曲阜为中华文化奠定基础之时,不要说深圳,就是上海,也只是长江口的一个小渔村而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千年过去了,上海、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曲阜呢,两千年来往前走了几步呢?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地方长久地停留在这样一种自我陶醉的状态,可是,有时候,我们的思想也会不自觉地陷入这样一种状态。

对照曲阜的历史和现状,我们需要做一些深入的思考:南阳到底该怎样利用诸葛亮这个文化品牌?试想,如果我们也象襄樊那样,让诸葛亮在南阳无处不在,那岂不相当于把南阳建成一个放大了的诸葛亮故居?而这样做,又岂不是在步曲阜之后尘?

十几年前,读大学时,看到过一位大家的文章,他说:历史是不需要人们象赶集买东西那样去凑热闹的,它正因为清冷才显出了庄严,它正因为寂寥才展示了凝重。

  一个民族,如果只沉缅于以往,便没有了现在和将来,如果在历史迈出的第一步前跪倒,便再也迈不出第二步、第三步。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 历史,包括优秀的历史,有时会成为一种包袱和桎梏,会束缚了人的思想和手脚,最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是不是没有历史才利于发展呢?从一定角度上讲,没有历史也就没有了桎梏,没有了包袱,可以轻装上阵,我们看看没有什么历史的深圳就明白了 —— 俗语说“不破不立”,它就没有什么好破的,所以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挥洒,当然这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正确的思路。

  总设计师选择改革开放的试点是高瞻远瞩的,如果把试点放在内陆哪个地方,不要说地理位置的劣势,人脑中那些条条框框就难以打破,怎能担负领天下先的重任?但是,没有历史也有一宗坏处,到那些新建的城市就能感受到 —— 现代化气息很浓,却少了文化内涵,少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优秀的历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同时也是一种促进发展的资源,我们决不能放弃。

怎样正确对待历史,怎样科学处理历史与发展的关系,既利用历史资源又做到不受或少受历史的束缚,是一个大课题,是一篇真文章,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规划的问题。

在躬耕地问题上,已经争了一千多年了,就史料而言,很难取得什么重大突破了,从地下挖出新证据的可能性也极为缈茫。纵观千年争端的来龙去脉,几乎可以预见,这将是场没有结果的争论。对于历史,该争取的我们永不言弃。

正确处理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找准历史在发展中的定位。

  历史作为一种资源,它是为发展服务的,服从于发展,而不是相反。诸葛亮这个牌子,我们不能简单地作为招牌使用,要科学利用这个牌子,就得转换理念,真正打造诸葛亮文化品牌,挖掘它的文化内涵,找准它与经济、文化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品牌的品位优势。但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决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一个文化品牌的利用上,城市的发展既要考虑各种历史资源,又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找准发展机遇,经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考察和论证,明确自身定位,确立全面、长远的发展规划。

在城市的发展上,南阳市政府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聘请了国际一流专家组成课题组,经过为期一年的调研论证,确立了南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指出了南阳未来大发展的优势和机遇,明确了南阳城市发展的根本任务、发展目标、战略抉择和空间发展策略, 绘就了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的长远发展蓝图。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们相信,经过一千万南阳人民的顽强奋斗,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活力四射的新南阳必将在中原大地强劲崛起。

  正确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被《三国演义》大为美化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智的化身。但最近,批评诸葛亮的人越来越多,说他“不足以言智”。

  对词,我觉得应该对诸葛亮作出正确的评价。 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毕竟不是神,因此他当然有缺点,而最主要的缺点是出在人事问题上。尤其是他对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刘备投降,诸葛亮居然根据骨相说他久后必反,这多么荒唐。虽然孔明未能杀死魏延,却对魏延抱有成见,认为他不忠不义。

  然而魏延是否如此呢?其实不然。虽然魏延不断被孔明排斥,却仍中心地效劳与蜀国,屡建奇功:斩王双,战张颌等都足以证明魏延是个不可忽视的人才。孔明最错的是在毫无根据之下,留下锦囊杀死了魏延。诸葛亮在人事上的失误还有让马谡守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中原失败、关羽守荆州的失误,从某种意义上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

  在识人方面,刘备明显比孔明胜一筹。

当然,诸葛亮也是有许多优点的。刘备三顾茅庐后,说“如鱼得水”。这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个奇才。诸葛亮能严守军事机密,攻其不备。而且他办事很具有深谋远虑。诸葛亮让刘琦守江夏,其实是为了实施自己的战略思想。

  因为诸葛亮知道,新野小城,终不能长驻。他让刘琦守江夏,其目的不但要救刘琦,而且为后来躲避曹军奠定了退守的路。还有在安排刘备去东吴招亲时,孔明留下的三个锦囊,使刘备平安回到了荆州。还有一点,也是诸葛亮最妙的战斗策略:让关羽于华容道放走曹操。为什么说他妙呢?杀掉曹操不是很好吗?其实不然。

  假如在华容道上杀了曹操,孙权就回趁机占领北方,孙权势力大了,刘备就没有了安身之地,更别谈什么三国鼎立,复兴汉室了。因此孔明一方面让关羽放走曹操,落个人情,另一个方面就是让曹操抑制孙权,这说明孔明真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再者,诸葛亮不打无准备之战,他知己知彼,能巧妙对对方心理及天气季节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计策,如“骂死王司徒”、“破西羌兵”、“巧借东风”等。

有些人言孔明不具有将略之才,那么试问一下,孔明没有军事才能,如果助刘备入川,如何北伐中原?还有甚者居然批评《出师表》是垃圾。首先《出师表》中文字慷慨激昂,激励后辈子孙,其次它反映了当时蜀中人们的思想,假如说它是封建时期的垃圾,这只能说现在与当时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也不同,因此我们要评价事物时,主要考虑的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期望。

  诸葛亮当时提出北伐中原,与人们统一中国的思想相符合,因此孔明的行动深受人们表扬。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要从不同角度正确分析,不能就一些错误而全面否决他在当时的领导才能。曹操不是曾经大败于赤壁,大败于汉中吗?但人们还是认为他是乱世之英杰。那人们也不能为孔明的一点错误而说他不足以言智。

总其上述,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无以伦比,军事才能也有很高造诣,不过还是比其政治才能略逊一筹。因此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将略为短”是即正确又谨慎的评语。

谁布置的作业...

太...了...

传说中的班门弄斧? 呵呵

标签: 诸葛亮的评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