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为何灭蜀之后不能自保?

爱百科 169 0

  邓艾是魏国名将,与钟会同属司马氏门生。由于蜀国内部人心离散,魏国却也面临司马氏与曹氏的激烈矛盾,在此种种情景下,魏国决定对蜀作战。

  蜀国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局面,从战略上看,姜维将精兵强将收缩到自己的身边,造成汉中、蜀国都城兵力严重问题,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只要钳制住姜维的主力部队,其他地方不在话下。

  汉中屏障的丢失,将蜀国陷入了危局之中,可是因为剑阁的险要,蜀国军队遇上了大麻烦,远途奔袭、粮草不济,旷日持久肯定不行的,兵法曰兵贵胜不贵久,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时候邓艾提出一个冒险之策,就是从阴平这个地方偷偷的绕过剑阁,直击敌人的心脏位置。

  邓艾的这个计策其实并不高明,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又非常高明。因为蜀国的将相不和以及太监兴风作浪,而刘禅又专宠太监之流,蜀国的都城基本上算是一座空城。只要邓艾这只军队不死在自然的险要,成功的概率还是挺高的。

  这和当年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子午谷奇策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当时的长安

  并非一座空城,而且还要建立在诸葛亮要完全钳制魏国主力,风险还是非常大的。成都虽然被险要包裹,但是一旦是空城,也代表地方的援军也难以快速集结,而长安不同,奇策直击,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成功,否则四通八达的援军可能就会吃掉魏延的这只孤军。

  不出意外,邓艾从阴平绕道一路上最大的风险就是自然了,尽管也一路上死了不少人,很多人也起了畏缩的情绪,但是邓艾等人身先士卒,士兵们也只能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了。

  好不容易通过艰难险阻,深入敌人腹地,一旦失败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兵法曰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从战斗意志上来说,是抱着必死之心战斗的。

  而成都这座空城,在诸葛瞻临危受命下似乎又有了一种可能,带领着几乎全部的兵力开始押宝。诸葛瞻是没有实战经验的人,对兵书应用不够灵活。可能是基于兵书上说,高陵勿向、背丘勿逆的道理,他并没有抢先一步破坏对方的粮草补给,反而远远的空出一个平原地带,等待对方前来战斗。

  这就相当于把战斗主动权交给了对方,曹刿论战说,朝气锐、暮气归,邓艾用兵肯定会选择对方士气最低落,而己方士气正盛的时候进行决战。

  兵法曰,所由从者隘、所由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圮地也;蜀国既然没有在阴平之道上设险要,就已经丧失了最佳时机。而这些减少负重好不容易赶来的人,最为匮乏就是粮草,诸葛瞻又不能第一时间将粮草破坏,等对方养足气力,士气正旺盛的时候,却要开始决战,这失败的概率极高。

  所以,此战失败之后,刘禅等人再无心力发起狙击战。尽管蜀国还有很多的地方军可以前来援助,但是也需要时间,一向重视用兵速度的邓艾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必须要赶在刘禅思考之前给对方一个思考,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伐兵,不得已伐城。邓艾灭了诸葛瞻之后,以不占屈人之兵的伐谋计策迫使刘禅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蜀国投降之后,姜维就成为了孤军,这和后世的吴三桂有所不同,姜维虽然从军事战略上犯了大忌,但是忠心始终不变。他是接到皇帝的投降指令之后决定投降钟会的。而且从姜维投降后,又鼓动钟会发动叛乱来看,他实施的是曲线救国的策略。

  邓艾灭掉蜀国之后,出于对潜在威胁的可能,自作主张的开始给予蜀汉官员相应的职位承诺,蜀汉文臣武将得到这样的承诺,一定程度上不会搞小动作了。这是比较高明的分化策略。

  只是他忽视了他自身军事力量的弱小,在当时魏军之中,邓艾所剩不多的兵力可以说就是毡板上的肉了,这股力量是支撑不起来这样打的功劳的,他必须根据势力的大小有所让功才是保身立命的根本。

  在当时,蜀国的人肯定是从心里面希望这个邓艾早死早托生,而钟会一方也忌讳邓艾的存在,要不是他钳制住姜维,邓艾就不可能有这个奇功。所以,对于邓艾的这种行为,钟会是起了杀心的。

  而沉浸在巨大胜利喜悦中的邓艾,不功成身退,反而还一味上表朝廷一鼓作气攻打东吴,各方都不希望他还能活着了。

  邓艾最终被钟会等人污蔑,最终被杀死在归途中,只有他死了,真相才不会被翻出来,大家都可以相安无事。他到死都没有弄明白怎么死的,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忠臣,他究竟是谁的忠臣呢?

  他是一个魏国的臣子,却也是司马懿的门生,魏国实际上早已经被司马家族架空了。他以皇帝的所谓授权行事,又自称忠臣,司马昭能不猜忌呢?即便当时还没有反叛操作的钟会都被上了怀疑的名单,提前进行了人员安插与军事布局,这么高调的邓艾怎么可能活太久呢。

  当然,钟会的死就有点愚昧无知了,当年司马懿借太后手谕灭了曹爽,那是因为自己的人内部没有隐患。在这样充满隐患的一群将领中,他还想着举事,被反杀也是情理之中了。

  对于司马家族来说,永远没有可靠的人,任何人只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哪怕这枚棋子再好用,一旦有可能不好用,就会被果断当做弃子。

  钟会反叛失败之后,魏国军队失去了节制,蜀国文武百官顿时遭殃,各种烧杀抢掠不得禁止,蜀国为之血流成河。不知道刘禅看到这个结果,其内心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真实感受了。倘若他有半点气节,邓艾即便最终取得胜利,也必然是惨胜,如果再打成持久战,东吴与蜀国由于战略利益的一致性,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

  不过,魏国之所以选择蜀国打,不仅仅因为蜀国是三国中最为弱小的,而且因为看中了将相适合、战略要地兵源匮乏,具有取胜的可能性。这就为何蜀国居然没有联合东吴,让东吴也出击,造成魏国多线作战的困局中。

  由此可见,物必先腐先后虫以入是有很深刻的道理的,要不是蜀国内部存在这么严重的分歧,魏国也不会主动进行战略进攻。而邓艾仅仅通过阴平开凿直击蜀国心脏就认为自己太了不起了,这肯定对于同样作战的其他人来说愤愤不平。作为一个并非最高指挥官的将领,却实际上行使了最高的权力,甚至僭越了朝廷,也是把自己送上了死亡之路。他的死,归根结底就在于政治上的幼稚,尽管他可能真的没有私心。

  一刀作于8月18日22:18分

标签: 邓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