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当年是司马懿在空城计里故意放走诸葛亮,眼光独到你怎么看?

爱百科 122 0

从来没有“都说”司马懿故意放走诸葛亮,只是一群自以为是的阴谋论者在这里自high罢了。

首先,历史上并无空城计的记载。

空城计最早是晋朝郭冲写的《诸葛亮五事》: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这个记载,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没有加入,而为《三国志》做注释的郭冲虽然引用了,却也认为全无可信。只不过,这给了后续的民间文学家启发,于是演绎出空城计的故事来,最终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发扬光大。

所以,历史上没有空城计这件事,也不存在司马懿故意放走诸葛亮。要讨论空城计,就只能就演义谈演义。

都说当年是司马懿在空城计里故意放走诸葛亮,眼光独到你怎么看?

其次,演义中,明确说了司马懿是没有识破空城计,担心诸葛亮有埋伏

三国演义是传统小说,不是现代小说,作者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故意去误导读者。演义中整个空城计过程中,司马懿都是开头想要活捉诸葛亮,听到诸葛亮弹琴后心怀疑虑,担心有伏兵,因而撤兵。撤兵之后,听说其实没有伏兵,颇为懊恼。

司马懿这种心态,不仅在他的言行中表现,也由作者旁白加以论述,这是表里如一的。既然如此,那么司马懿就是中计了,不存在故意放走诸葛亮的事。

都说当年是司马懿在空城计里故意放走诸葛亮,眼光独到你怎么看?

其三,无论从历史和演义来看,司马懿放走诸葛亮并没有任何好处

“养寇自重”并不适用于司马懿。诸葛亮北伐前,司马懿就已经在曹魏系统中成为屈指可数的军政大员(还有人说曹丕能驾驭司马懿,曹睿不能,笑死人……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远远超过曹睿好不好)。他要维持军中地位,以及要进一步掌握更多大权,重要的不是又没有诸葛亮北伐,而是排在他前面的曹休、曹真啥时候死。

实际上,诸葛亮在234年去世后,按照阴谋论者的观点,这时候没有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应该没法养寇自重,应该岌岌可危了吧?并不是。他继续担任高官,掌握大权,并在238年又率领了平辽东公孙渊之战。此后曹睿驾崩,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他和曹爽长达十年的斗争,这个背景下也没有蜀汉的北伐,但并不因此影响到司马懿对决曹爽的胜负。

由此可见,“留着诸葛亮司马懿好掌权”本来就是生造出来的一个伪概念。实际上无论在演义还是历史,诸葛亮都是强劲的敌人。对于可能担任西线指挥官的司马懿(演义上,司马懿第一次北伐就参与了抵抗,历史上司马懿直到231年第五次北伐才负责西线),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不是机会,因为跟诸葛亮打真的胜算很低(演义上司马懿还能在渭水桥上伏击杀败诸葛亮一次,历史上司马懿对诸葛亮一点机会都没有),轻则败军,重则有性命之忧。能除掉诸葛亮对司马懿绝对是利好。他就是除不掉而已。

都说当年是司马懿在空城计里故意放走诸葛亮,眼光独到你怎么看?

这些编出司马懿故意放走诸葛亮的人,要么是为了吹司马懿神机妙算,要么是为了黑诸葛亮“其实没那么神”,要么是为了标新立异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如果是一个人自己写三国题材小说,他怎么设置都没问题。但是,非要去曲解罗贯中的小说,只能讲,太无聊了。

标签: 诸葛亮司马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