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汉学大师诸葛亮

爱百科 109 0

程朱之学兴于宋,而宋亡于金元;陆王之学盛于明,而明亡于满清。所以有清一代学术,于汉学最为推崇。不过清人对于汉代学术,只是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得其躯壳而未得其精神,只是形似而已。

  汉人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杂而已矣,用汉宣帝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霸王道分别是法家儒家道家),从不固执一端,刻意求纯。两汉的政治制度,是兼有郡县封建的特点,西汉还有很多封国,而汉之太守,总揽地方政权财权兵权人事权司法权,无诸侯之名而有诸侯之实,故汉宣帝曰:“与朕共天下者,其二千石乎?”东汉监察数郡的刺史(也叫州牧),更是盘踞一方,称王称霸。

  汉人之学问,也是博采众家。故司马迁以文章圣手而通天文订历法;张仲景以长沙太守而著医论成医圣;张衡以术学而擅长诗赋,蔡伦以宦者而发明造纸。即使以训诂闻名之大儒比如郑玄,也绝非如清儒只是考订字句,辨析音韵。刘备曾游学于郑玄门下,后来说听郑玄讲过很多治国安民之道,却从来没说过大赦。这跟清儒埋头故籍不问世事是很不一样的。

  这种博采深造的风格,其最后的表现就是诸葛亮。诸葛亮高卧南阳,三顾而起,为隐士之榜样;鞠躬尽瘁,三代尽忠,为忠臣之楷模;其文章,则《诫子书》《出师表》,垂于千古;其技术,则损益连弩,木牛流马,巧夺天工。无所不用其极而莫测其极,故曰无极而太极。陈寿曰:“亮言教书奏多可观”,不仅为帝王之师,而且为一国之师,不仅为一时之师,而且为百世之师,可谓大师矣。

  曹操父子,网罗文人于邺下,歌唱吟咏,造作名誉,司马父子,阴谋险计,不择手段,世风乃一变而为轻薄浮华。武侯殁,后汉亡,两汉之风俗斩,六朝之风气成。故诸葛亮一身之存亡,不仅关乎汉室之兴废,而且关乎世风之变化,学术之变迁,重于泰山矣。

标签: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