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垂宇宙——有关诸葛亮古迹历代楹联汇编(贴图)

爱百科 383 0

   大名垂宇宙——有关诸葛亮古迹历代楹联汇编

   一、襄樊古隆中楹联集

  1.古隆中牌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三代下一人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武侯祠

   卧龙遗迹

   [董必武1965年1月书]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上联用少陵句。红安董必武题1965年1月]

   三顾遗迹

   [八二年秋 方毅]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为襄阳隆中诸葛草庐寄自北京什刹海郭沫若]

   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

   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

   [一九八二年四月,陆定一为“诸葛故居”题]

   垂功刘氏业,

   遗范汉家风。

   [湘醴李铎为襄阳隆中诸葛故居撰联,甲子盂夏于隆中]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光绪二十八年冬十一月上旬之吉,权四川盐茶使者剑川赵藩敬撰]

   冈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

   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

   伯仲之间见伊吕,

   先生有道出羲皇。

   [滇南黎天才集杜工部句]

   布衣吟啸足千古,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勋名传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重鸟),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光绪七年三月之吉 浔阳吴耀斗谨识]

   汉室溯臣劳,当运际扶危,合让先生出头地;

   蜀都崇庙祀,幸恩承秉杲,更从遗像仰擎天。

   [同治八年岁在已巳春三月既望,升任四川按察使湖北安襄郧荆州兵备道,长白英祥薰沐敬书]

   出处媲耕莘,寄命托孤,卓尔卧龙诚国士;

   忠勤昭伐魏,大星遽陨,咄哉司马叹奇才。

   [道光戊申仲春月,知均州事仁和县尧城敬题]

   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民国甲戊孟秋 黄冈李云题]

   大猷是经,谋国早读隆中对;

   淡泊明志,慕公好为梁父吟。

   [重修诸葛武侯祠落成纪念,襄阳县政府地方财务委员会谨志]

   沧海正横流,筹笔敢忘天下计;

   云霄一羽毛,耕桑长见古人心。

  3.三义殿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人,无双后汉一人。

   [辛酉冬 静轩书]

   当年正气扶元气,

   万世人心仰赤心。

  4.三顾堂

   诸葛草庐

   [郭沫若题]

   诸葛大名垂宇宙,

   隆中胜迹永清幽。

   [上联用杜句。董必武题 一九六五年一月]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一九八四年四月,王任重为诸葛故居题]

   隆中对,出师表,壮志未遂,长使英雄泪;

   三顾堂,梁父吟,遗址尚在,想见古人心。

   [沈鹏壬戌端午后三日客次襄阳,为隆中诸葛武侯故居书]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壬戌岁之初夏,曹立庵书于襄阳古城]

   问鼎三分三顾地;

   出师两表两朝心。

   [壬戌七月,阎钧江八十三岁时书]

   与孟德同时,先后相汉,而行谊判若霄壤,大节凛孤忠,孟德能无死悔;

   为仲达所畏,进退视蜀,倘将星不陨渭滨,王师捷六出,仲达焉得生还。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夏口杨铎拜撰]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5.卧龙深处

   卧龙深处

   [甲子春,王任重题]

   藏龙深处

   [陈天然书]

   吟啸待时

   [壬戌年夏,王树人书]

   文章两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游武侯祠题意联一幅。 尔重 一九八四年六月]

   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光绪十四年七月既望,山阴布衣单家驹]

   才须学也,自布衣且致卿相,耕读本始;

   法以威之,亲贤臣而远小人,纪纲当先。

   [一九八三年岁次癸亥之秋,附骥之思因附记之。蜀人方滨生书]

   隆中山有幸,龙蟠虎踞留遗貌;

   大业功未成,鞠躬尽瘁感后人。

   [乙丑年孟春月,波啸敬书]

   楚国离骚兴废鉴;

   南州多士栋梁才。

   [甲子冬十月,李国平并书]

   不识荆山贵璞,景升父子长遗笑;

   若无玄德诚意,卧龙先生空抱膝。

   [乙丑年孟春月,云轩撰句,晓州书]

   鹿门乃沔南名士,水镜知人,伏龙,凤雏皆俊杰,崔,徐独谓信然,魏何多士;屈石韬,孟建,为有同才相酬。

   豫州系汉室后裔,高祖风气,云长,翼德敌万人,周,程尝称枭雄;军无善计,奔袁绍,刘表,不得卧龙难飞。

   躬耕志未忘,终成伯业西川富;

   三顾迹长存,赢得隆中草木香。

   才堪王佐,松风犹识隆中对;

   业济两朝,世人常叹蜀道难。

   [乙丑孟春 静庵]

  6.草庐亭

   扇摇战月三分鼎,

   石黯阴云八阵图。

  7.抱膝亭

   亭势凌云,抱膝迥留千古胜;

   台形丽云,观星总括万年奇。

  8.丹青苑

   西亩躬耕,岩端神犹在;

   嘉宾时来,余典歌未衰。

   [丹青苑落成,题此联以恭侯嘉宾。云轩]

  9.民间收集的对联

   空山苹藻思灵泽;

   故国松楸梦惠陵。

   隆中山育英才,英才弼国家;

   武侯祠敬先贤,先贤作楷模。

   鹿门学道,跪床下,不耻下问,方得一声聪慧;

   西蜀施政,坐府中,非慎不断,才使八方肃静。

   老龙洞泉水,滋故土莘野;

   诸葛公智慧,济西蜀生灵。

   老龙洞泉水不竭,应思躬耕古贤者;

   小虹桥溪流焉断,该想开拓今后人。

   凤凰台栖凤凰,凤凰行影何在?

   三顾堂纪三顾,三顾遗迹求存。

   少年时,失双亲,流寓襄阳,苦读;青年时,交游士林,躬耕陇亩;受任时,内困外乱,国中惊扰;托孤时,一身国任,君主诚信;临终时,巧安排,死而后已;

   新野时,烧博望,取信关张,众服;赤壁时,出使东吴,运筹帷幄;取川时,东念北顾,天下知晓;南征时,七擒夷酋,孟获悦服;北伐时,任指挥,鞠躬尽瘁。

   二、成都武侯祠楹联集

  1.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这两句是从祠内清人书刻杜甫《古柏行》诗碑摘出来的。意思是回忆以前绕道成都锦亭的东边,曾经见到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并列在一处。“閟宫”出自《诗经》,这里借指祠庙。原句本非律体,不能用平仄对仗格律衡量。

  2.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近人刘咸荥(字豫波)撰书。

   上联是说昭烈庙中合祀的诸人,体现了祖孙(刘备与刘谌)、父子(关羽、张飞与其子关兴、张苞)、兄弟

  (刘备、关羽、张飞)、君臣(刘备与其文武群臣)的各种关系,他们意在辅佐翼护蜀汉,维系人伦纲常,争得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相沿的正统(正统是历代统一天下、一系相承的系统,和偏安、僭伪是相异的)。

   下联是说刘备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起兵与群雄争夺江山,经历了齐(今山东)、楚(今湖北、湖南)、幽燕(今河北、北京)、越吴(今浙江、江苏)、秦(今陕西)、蜀(今四川)等地,最后才在蜀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立国是很艰难的。后人为立祠庙,使他们一堂上下共传千古。

  3.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清人完颜崇实撰书。

   上联: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使君本系使者的尊称,后代常用来指州郡长官,刘备曾为豫州牧即州长官,故称使君)。又载刘备屋舍东南角有一株桑树高五丈余,远望如车盖,时人说他家有王气。作者据此说刘备是天下英雄,为汉王朝正统攸(所)归,楼桑如车盖就是王气所钟(聚集)的明证。

   下联:史称刘邦创立汉朝,先从汉中还定三秦,然后统一天下,刘禅在成都降魏,汉朝才最后灭亡,所以说巴蜀关系到汉朝的始终。遗民还在,怀想当年霸业,只剩这座古拍森森的祠堂了。

  4.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存正轨;

   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

   近人刘咸荥撰,今人黄雅荃补书。

   上联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兄弟,具有至性真情,他们浴血奋战争取江山,立志要维护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的道德准则和礼法正轨。

   下联说他们后来虽然分别作了王侯,却不是为了贪图富贵,而是英光灵气,照临天地,不恤身经百战,只为造福人民。

  5.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清人张清夜撰,今人方滨生补书。

   上联是说刘备和关羽、张飞及文武群臣遇合在一起,跃马横戈,转战疆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才树立起堂堂正正的大旗,在西川开创了蜀汉的帝业。

   下联是说蜀汉王朝祖孙父子英明贤良,足以流劳百世。今日大殿里红色的楹柱,彩绘的栋梁,庄严雄伟的气象,尚标志着蜀汉当年宏伟的基业。

  6.生不视强寇西来,天意茫茫,伤心恸洒河山泪;

   死好见先皇地下,英姿凛凛,放眼早空南北人。

   近人刘咸荥撰,今人刘东父补书。

   这副对联悬挂在刘龛前,赞美他英勇殉国的壮烈精神。刘谌是刘备的孙子,刘禅的第五子,曾封北地王。史载魏军进逼成都,刘禅束手无策,准备投降时,刘谌愤激地谏说:“若理穷力屈,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指刘备),无奈刘禅不听,谌便哭诉于备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故联文颂美他生不忍见到强敌曹魏军队来到西川,但天意难说(指刘禅不听忠言),只得痛哭流涕,杀身殉国,去见刘备于地下。这样英勇壮烈、大义凛然的气概,当然是早没有把南吴北魏的人看在眼里的。

  7.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董必武同志撰书。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8.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郭沫若同志撰书。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诸葛亮在隆中时,喜爱吟诵这支歌曲,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怀抱。传说他曾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里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9.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10.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11.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12.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近人冯玉祥撰书。

   上联是说成就大业必须兢兢业业,谨慎从事,诸葛亮一生可为典范。

   下联是说今日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13.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

   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难,愿能

  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的生活。“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

  14.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末权四川盐茶使者云南剑川赵藩撰书。

   这副对联总结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向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上联说能使用攻心战术,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那样使其心服,则一切怀异心、图反叛的阴谋就自会消失,所以古来懂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凭武力取胜。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里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下联着重指出审势是为政的关键,意在劝勉后来治蜀的人,要深思熟虑,如诸葛亮那样谨慎地审度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建功立业,而不至于犯错误。联文意义深远,可供借鉴。

  15.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这副联语是清人陈矩集宋代文学家苏轼、理学家朱熹的原句所成,清人赵藩手书。

   上句是说诸葛亮的文章可以和《尚书·商书》的《伊训》、《说命》两篇相比美;

   下句是说诸葛亮经国济世的功业,系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涵养培育得来。

  16.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近人钟瀚撰书。

   上联是说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晋人习凿齿。他著《汉晋春秋》,首先摒弃一般史家以魏为正统的作法,推尊蜀为正统,并大力颂扬诸葛亮的勋业。

   下联是说曾封武乡侯的诸葛亮,治蜀有功,遗爱在民,千多年来人民都到这里来瞻仰祭祀他。联文对昭烈武侯同祀备加颂扬。

  17.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近人刘咸荥撰书。

   诸葛亮曾经对临终时的刘备说过:“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六出祁山伐魏,积劳病死于五丈原。他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都在蜀亡时殉国,真不傀是勤劳国事,三世忠贞。所以曾任过太子中庶子职务的陈寿,虽然是继仇视蜀汉的曹魏立国的晋代史官,在他所著的《三国志》里,仍然对他们大加赞扬。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天地间惊人的文章,致后世也有“读《出师表》而不下泪者不忠”的说法。传说千年后的民族英雄岳飞出师抗金,夜宿南阳诸葛庐时,阅读《出师表》,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便和泪和墨一气书写下全文,以志其景仰之忱。书法气势磅礴,龙飞凤舞,拓本广泛流传,至今祠内翻刻的石碑,尚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尽情地欣赏。

  18.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近人王天培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有哪个能象诸葛亮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

   (上联已经用了两个“以”字,下联先生以往的“以”,似应用“已”字为佳,虽然两字有时可以通用。)

  19.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这两句影刻自郭沫若《蜀道奇》手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后出师表》,意思是献身国事,自当不恤劳瘁,死而后止。生封武乡侯、死谥忠武侯的诸葛武侯,确是十分忠勇英武的。至于他“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体国恤民的精神,则有出师两表留下宏规硕范,足为后世准则。

  20.三分割拒迂帱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今人沙孟海摘句并书。

   这两句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

   上句赞美诸葛亮隆中一对,分析当时大势,定下三国鼎立局面,与魏、吴各自割据一方,然后联吴伐魏,统一天下的大计。这种深谋远虑的筹议策划,是屈曲艰难,煞费苦心的。(纡的本义是屈)。

  下句本《梁书·刘遵传》“此亦威凤—羽,足以验其五德”立意,说诸葛亮的才德器识,有如云霄鸾凤,三分功业,屈处偏隅,胸中抱负,未能尽展,万古而下所见到的,不过是云霄的一片羽毛罢了。凤有威仪,故名威凤,是世间稀有的祥瑞,常用以比喻难得的贤才,这里用来颂美诸葛亮是万古唯一的人杰。

  21.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清人陈廷楷撰,今人关山月补书。

   上联赞美诸葛亮大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挽回汉朝天下残破的局面,常是成竹在胸,指挥若定,在谈笑间即操胜算,使敌人闻风丧胆。

   下联说诸葛亮为国宣劳,大功未成,就积劳病死在前线。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万民景仰悲悼,历代都立专祠祭祀,至今广大人民还是对他讴歌颂扬。

  22. 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清人完颜崇实撰,今人刘孟伉补书。

   上联“一抔土”即一捧土,借指坟墓,意思是刘备的坟墓(史称惠陵)现在还高高地耸立着,那曹操修筑的铜雀台却早巳荒芜,他埋在漳河边的七十二个疑冢(假坟,曹操埋七十二疑冢系宋元以后的传说,正史没有记载)也无处寻觅了。

  下联是说三国分立的局面,已成历史陈迹,但凭这剩下的古路和石雕的麟兽,还能令人想见当年汉代皇帝的仪式排场。

   三、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楹联集

  1.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

   山无樵採,十里定军草木香。

   清.(嘉庆间汉中知府)赵洵题

   汉水的波涛声如悲泣哀鸣,一江河水满是天下有志之士怀念诸葛亮的泪水;

   武侯墓古迹周围的树木不遭践毁,十里定军山内尽见草木繁茂花果清香。

  2.陨将星于五丈原头,司马尚警余烈;

   扶汉祚于三分天下,卧龙不亏宗臣。

   嘉庆丁卯(公元1807年),知沔县事,山东泰安范抡策题

   诸葛亮死在五丈原上,曾使司马懿追兵受警而遗留下了慌恐不安;

   匡扶蜀汉帝业于鼎立之中,诸葛亮不愧是世所敬仰的名臣。

  3.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塚安在;

   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常新。

   清(嘉庆,泾阳知县)马学赐题

   漳河边的铜雀台早已荒废,传说中曹操的七十二座假坟哪里在;

   定军山虽然十分古老,千百年来到山下血祭武侯墓总觉得非常新鲜。

  4.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

   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民国二十一年(1993)二月,汉中绥靖司令、户县赵寿山出巡经此,展谒武侯墓,题书并敬制楹联。

   为了蜀汉帝业不偏据一方而自安,诸葛亮上书的前、后《出师表》于日月同辉;

   诸葛亮说要竭尽劳苦,亲率朝廷的军队长驻汉中,以对付天下变幻的局势。

  5.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

   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

   虚白道人李復心

   从前面的书案梁,到后面的笔峰山,看起来武侯墓只有几块葱郁的土地,但数千年来,使人觉得仿佛古隆中就在这儿;

   武侯墓襟连定军山,旁带沔水,留下了诸葛亮一捧黄土之坟,在四百年来的汉代国统制度中,好象是十分新鲜的事情。

  6.数亩疏筠,山光犹擬南阳卧;

   几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

   清.嘉庆.沔县知县马充刚题

   武侯墓亩古迹中青竹稀少,山色之光,好象是诸葛亮再卧南阳;

   武侯墓几林翠柏里鹃鸟常啼,嘴中流血,仍在叫蜀汉事业艰难。

  7. 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

   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坵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民国十五年(1926)中秋(八月),宛东唐河县清优附生(府、县儒学生员之一学名)王恒题

   我住在白河水边,东面与南阳原是近邻,知道当年诸葛亮为避战争灾难而在南阳隐居亲耕,时人称他卧龙先生。他自比管仲和乐毅,还没出草庐,就已经是很有名望的人士;

   诸葛亮还葬在定军山下,为汉中地区留下了武侯墓名胜古迹。他临死时曾对大家遗命,坟地要占卜选择,不得喧噪,不垒坟塚,并能禁止砍柴、放牧,才是理想的墓地。

  8.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

   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

   光绪戊寅(公元1878)仲冬(十二月),长安信士潘矩墉题。

   诸葛亮全力辅佐弱蜀,使之与魏、吴形成三分天下,其盛大业绩与功名,实在可以和伊尹、吕望比肩而论;

   诸葛亮是真正完美少有的特殊人才,萧何与曹参二人也不可能比得上他的政治才能。

  9.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

   军山在望,高塚灵通八阵图。

   光绪癸未(公元1883)仲冬(十二月),署沔县典史(主管县狱及捕盗的官职)街泉(亦名街亭,甘肃秦安县陇城镇。马谡失街亭处)冯锡龄敬题

   蜀汉的帝业难以延续,使诸葛亮忠君的灵魂仍痛心天下分裂成为三足鼎立;

   定军山举目在望,高高的武侯坟墓似灵应贯通着诸葛亮推演的八卦阵法。

  10.古石幽香名士骨;

   苍松翠柏老臣心。

   光绪戍子(公元1888)仲冬,豫章(今江西南昌)萧执中题

   古老的碑碣石刻,散发出诸葛亮高尚气质与品格的清香;

   青绿色的松柏树,象征着诸葛亮忠于蜀汉帝业的高杰心灵。

  11.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

   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陕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陕西全省司法之官职)文濡题

   诸葛亮死后不归葬于故乡,是因为没能完成统一河山的志愿;

   诸葛亮忠君的灵魂还在,过往的行人都争相瞻仰拜谒武侯墓。

  12.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

   光绪庚辰(公元1880)冬,蜀州(今四川崇庆县)李士瑛题

   诸葛亮生前一切都是为了兴复刘氏帝业而尊敬事奉蜀汉王室;

   诸葛亮死后仍然为保护蜀汉国土和事业而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下。

  13.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

   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提督、甘肃全省军门(一省之最高武官)杨遇春题

   前、后《出师表》竭尽了诸葛亮的忠心。恭敬谨慎,不辞劳苦,为的是不辜负刘备茅庐三顾之恩;

   一心扶持蜀汉帝业,扩展、开辟疆域和领土,终于使史籍记载了刘氏国统的刘备、刘禅父子两代。

  14.虽知天定三分鼎;

   犹竭人谋六出师。

   清.麦凤岐题

   诸葛亮虽然知道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客观规律;

   但是,他仍然竭尽人为的谋略,六出祁山进行伐魏而力求统一。

  15.隐居求其志,行义达其道,王业偏安炎汉恨三足鼎立;

   扶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鞠躬尽瘁大星落五丈原头。

   同治五年(公元1866),知沔县事(知县)浙江莫增奎题

   诸葛亮深居不仕为追求自己的志向,多行义事为达到道德标准。他恨的是汉代的帝业编居一方,不能统一,成为三分天下;

   诸葛亮受托孤之命而扶持幼少的君主,摄一国之政事全力辅佐蜀汉帝业。谦恭谨慎,不辞劳苦,死在了五丈原头。

   四、勉县武侯祠楹联集

  1.两汉以来无双士;

   三代而后第一人。

   清.嘉庆(沔县知县)马允刚题

   诸葛亮自西汉、东汉以来没有匹敌者;

   夏、商、周之后,诸葛亮是第一个杰出人才。

  2.日月高悬出师表;

   风云长护定军山。

   清.马履泰书

   诸葛亮的《出师表》象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着光辉;

   大自然的风和云长期保护着定军山下的武侯墓。

  3.此地始终关大汉;

   何年将相似先生。

   清.光绪西蜀骆成骧题

   汉中这个地方,始终关系着汉朝的基业和前程;

   什么时候的文武官吏,才能又类似于诸葛孔明先生。

  4.两汉之间见儒者气象;

   三代而下有王佐经纶。

   乾隆乙卯(公元1759)科进士,工部侍郎四川长寿韩鼎晋题

   西汉、东汉之间,可以见到知识渊博的学者气质与情态;

   夏、商、周以后,有诸葛亮这样辅佐帝王事业才能的人。

  5.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十二月,冯玉祥题于南京行营

   诸葛亮为成就蜀汉统一大事业,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生小心谨慎;

   仰慕先贤崇高遗风于武侯祠,诸葛亮是永远不慕荣利而洁身自好的人杰。

  6.大名垂宇宙;

   遗像肃清高。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仲秋(九月),于右仁书

   诸葛亮的大名流传在天地万物之间;

   诸葛亮的遗像肃穆、清正而高大,使人敬仰。

  7.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

   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绰云霄。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二月,天津徐通久书

   诸葛亮意志坚定地匡扶蜀汉帝业。但是,只有谨慎小心,才能担当起这样重大的事业;

   诸葛亮早年就有了崇高的声誉和名望。他必然是隐居深藏后才能腾跃,去施展志向和才能。

  8.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

   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军山。

   戍子冬日广州书抄

   诸葛亮没有完成北定中原而统一河山的志愿,其魂魄怎能甘心归葬于家乡故土?

   为了永远怀念、留恋蜀汉帝业,诸葛亮含恨遗命而葬于汉中的定军山下。

  9.羽扇纶巾天下士;

   文经武纬后人师。

   清道光(五年至十七年,公元1825——1837)陕西总督,增太子太傅(皇太子的老师)、兵部尚书(掌管全国军事的最高官职),四川崇庆(县人)杨遇春撰

   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潇洒从容地指挥军事,不愧是天下的名士;

   在治理国家的文武才能方面,诸葛亮堪称为后代人的师表和典范。

  10.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悬力;

   鱼如得水,六出诚为尽瘁衷。

   清:王鼎丰题

   领兵打仗要以攻心为上策。三足鼎立中,诸葛亮依赖此战术竭力瓦解敌方悬殊的军事力量;

   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情投意合,有所依靠。诸葛亮六出祁山竭尽劳苦,完全是为了尽内心的忠诚。

  11.萃灵爽于一堂,国之忠臣,家之孝子;

   享明烟于亿代,前有烈祖,后有慈孙。

   清嘉庆:李复心题

   武侯祠内聚集了诸葛亮父子的灵魂与精英之气。他们堪称为蜀汉国家之忠臣,诸葛氏族家庭的孝子;

   供奉祭献神明的烟火世代相传。前面有诸葛亮这样功业显赫的祖先,后面有诸葛瞻、诸葛尚这样忠孝的子孙。

   五、南阳武侯祠楹联集

  1.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大门外石坊)

   注:汉祚:汉朝的皇帝。班固《东都赋》“汉祚中缺”。《卧龙岗志·诗》:“矢志恢汉祚,捐躯甘自取”。

   1992年美籍华人、美国寰球实业公司董事长赵连仁撰。

   释义:诸葛亮辅佐刘备、造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以盖世功业延续了汉王朝的皇位;卧龙岗名传千古,人们永远景仰诸葛亮严肃而又洒脱的容貌。

  2.死而后已酬三顾,道自长存贯两间。(大门外石坊)

   注: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贯;充贯。两间:天地之间。

   1992年美籍华人、美国寰球实业公司董事长赵连仁撰。

   释义:诸葛亮以“死而后已”的精神去酬谢刘备的三顾之恩;他那高尚的道德情操永存并充贯于天地之间。

  3.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之人欤?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大门)

   注:上联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欤?君子人也’”。六尺之孤是指未成年的孤儿。古代帝王或诸侯死前委托大臣辅助未成年而继位的君主称为“托孤”。蜀汉章武三年(222年)刘备临终时托孤于诸葛亮。下联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当代侯延章撰,1990年元月张海书。

   释义:诸葛亮在刘备中道而逝时守命托孤,辅佐后主刘禅,并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寄在自己的身上,如此之人能称得上古人所说的君子吗?诸葛亮确实称得上君子了;以隐居保全自己的意志,待时以期拯救天下和一旦出仕行天下之道,我不仅听说有这样的人,在千年古祠里,我也见到了这样的人。

  4.长遗恨终前未能上慰先主,下济苍生;

   最可敬身后不使内藏余帛,外有嬴财。 (大门)

   注:内藏余帛,外有嬴财:《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绕。······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嬴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当代侯延章撰,1988年王澄书。

   释义:诸葛亮以结束战乱、一统天下为己任,而长使之遗憾的是生前没有完成这一夙愿;作为一国丞相,能够自表自励,廉洁自律,使其身后家无余财,这是诸葛亮最受人们崇敬之处。

  5.遗世仰高风,抱膝长吟,出处各存千载志;

   偏安恢汉祚,鞠躬尽瘁,日月同悬二表文。 (山门内石坊)

   注:遗世:避世隐居,超凡脱俗。《抱朴子·博喻》:“出处自冰炭之殊,躁静有飞沉之异,是以墨翟以重茧怡颜,箕叟以遗世得意”。仰:仰慕,追思。《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高风:高尚风范,此指商周伊尹、吕尚。志:心意、志向。二表:诸葛亮前后《出师表》。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河南建设厅厅长龚浩撰书。

   释义:诸葛亮隐居避世,仰慕追思着先贤伊尹、吕尚的高尚风范,他那抱膝自得,吟唱着象征心意、志向的《梁父吟》千百年来出处各存;汉室不能偏安一隅,为了兴复汉朝,还于旧都,那不畏劳苦,为蜀汉政权尽忠孝力的出师表文,象高悬在天空中的日月。

  6.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士;

   为一不义,杀一无辜,虽千驷万种弗受,三代不犹见斯人。 (大拜殿)

   注: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语出《论语·述而》:“予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舌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大意是:被任用就充分发挥才智,不任用便退而隐居。溯:追寻。尼山:亦名丘尼,在今山东曲阜东南。此以尼山代孔子。《史记·孔子世家》云:“(叔梁)纥与颜氏女于尼丘野合而升孔子。”邹峄;本山名,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之峄山,此代孟子,孟子出生于邹县。五百年必生名士:每隔五百年一定产生名高于世的人物。《孟子·公孙丑(下)》载:“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士者”。《孟子尽心(下)》载:有尧至商汤,商汤至周文王,周文王至孔子均为五百余年。而孔子至诸葛亮又为五百余年。为一不义,杀一无辜:干一件不义的事情,杀一个无罪的人。《孟子尽心(上)》:“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千驷万种:形容俸禄盛厚。一车四马或四套马车之谓驷。古量器以六石四斗为一钟。三代,历史上称夏、商、周为三代。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陕晋豫绥靖督办刘振华撰书。

   释义:被朝廷任用就实行自己的政治主能,发挥自己的才智,不任用就退而归隐,潜藏自己的才学。向上追溯,从孔、孟以来过了五百年左右,又出现诸葛亮这样伟大的人物。如果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即使给高官厚禄也不能接受,三代以下仍可见到这样高尚的人(诸葛亮)。

  7.孙曹固一世雄也,何以吴宫魏殿转眼邱墟?怎若此茅屋办键,遥与磻溪而千古;

   将相岂先生志乎?讵知羽扇纶巾终身军旅,剩这些松涛满径,如闻梁父之长吟。 (大拜殿)

   注:孙曹:指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和曹操、曹丕父子。何以,为什么。邱墟:土堆废墟。邱通丘。怎若此:怎能比这。志:志向。讵知:怎么料到。讵:表示反问。羽扇纶巾;羽扇是翎毛做的扇,纶巾是用青绶织成的帽子。此指诸葛亮的儒雅风度。裴启《语林》载:“武侯与司马懿在渭滨,将战,懿戎服莅事,使人密觇武侯,乃乘素舆,葛巾。持白羽扇,指挥三军,众军随其进止”。明王圻、王思义《三才图绘·衣服一》:“诸葛武侯常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南阳县知县刘世勣撰书。

   释义:孙权和曹操固然是一代的英雄,然而为什么吴宫魏殿转眼变成了土堆废墟?怎能比得上这半间茅屋,同姜太公的磻溪一样胜迹长存。将相难道是先生的志向?怎能料到后来却是风流儒雅地指挥军事,最后丧身于军旅之中?啊,人去庐空!只剩下这小路上森森松柏在不停地轻吟,我仿佛从中谛听到《梁父吟》的歌声。。

  8.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水西抱,白水东环,祗余长留名士隐;

   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 (大拜殿)

   注:藉:凭借。卧龙:诸葛亮号卧龙。丹水:丹江,亦称丹河,发源于陕西商县冢岭山,东南流入汉水。白水:即白河,属汉江支流,源于卢氏县东南支离山,东南流经南阳,至湖北襄阳县合唐河注入汉水。祗余:只剩下。长留:长久留名。斯人:这个人。雏凤:即凤雏,指庞统,他亲自投奔刘备,而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故曰“超凤雏”。习凿齿《襄阳记》称:“(庞)德公尝谓亮为伏龙,统为凤雏。”莘野币交:指伊尹受聘出佐商汤。渭滨车载:指在渭水磻溪垂钓的吕尚被周文王遇见同车载回。使君:指刘备。《三国志·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曹耳”。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九月南阳知府顾嘉蘅撰书。

   释义:南阳卧龙岗凭借诸葛亮的名声得以传扬,看这佳秀之地,处于丹水和白河的围拱环绕之中,我们怀念的人早已逝去,只剩下这名士隐居的遗迹;这个人的身份超出庞凤雏之上,就连那用重礼聘出的伊尹和被车载去的吕尚,也不如他尊贵荣光,因为英明的刘使君亲自来此三访。

  9.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大拜殿)

   注:题对者曾先后五守南阳,时,南阳和襄阳为诸葛亮躬耕地问题争论不休,题对者虽认为南阳卧龙岗即诸葛亮“躬耕旧地”,但为了平息争端而撰写此联。

   清南阳知府顾嘉蘅书。

  10.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

   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大拜殿)

   注:堪:可以。统:蜀汉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命,这里指汉朝皇统。

   清光绪二年(1876年)六月闽中黄剑三撰书书。

   释义:诸葛亮的隐居地不论是在南阳或是在襄阳,只要有诸葛庐就自可以千古不朽;正统的蜀汉与吴、魏两国并存,我读了《隆中对》,知道这是诸葛亮早已运筹之策。

  11.负天下奇才,若定指挥,独惜赍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

   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朔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大拜殿)

   注:负:依持,依仗。奇才:卓越的才识。若定指挥:从容镇定地发布命令,指挥调度。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诗有“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句。赍志:胸怀大志。偏安:指帝王不能统一全国,偏居一方以自安。诸葛亮后出师表》中云:“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鼎足:鼎有三足,比喻三分并峙之势。末吏:卑末小官。此为谦词。未遑:不敢、无法。窃比:私自相比。心香一瓣:比喻虔诚的心意,如供神而焚香。乡贤:作者是山东人,与武侯同乡,故称。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南阳县知县曹慕时撰书。

   释义:诸葛亮依仗着卓越杰出的才能,从容镇定地发布命令,指挥调度。只可惜大志难酬,形成了鼎足偏安的局面,实在是委屈了他的王佐之才!唉,我作为一卑小官吏,真是无法与之相比。遥想当年,先生为国鞠躬尽瘁,忠义可感,我只有怀着虔诚的心,学习乡贤以自勉。

  12.吕磻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继以宛琅琊得主常有,经纶丕焕;

   齐鲍叔郑子皮圣门所许也,合之徐元直见贤能举,豪杰奋兴。 (大拜殿)

   注:宛琅琊:指诸葛亮。诸葛亮本山东琅琊人,后躬耕受顾于南阳宛。丕焕:大放光辉。齐鲍叔:春秋齐国大夫鲍叔牙,他推荐了齐桓公贤相管仲,后完成大业,齐国大治。郑子皮:春秋郑国的相国子皮,他于郑简公二十二年(前543年),推荐子产代自己执政。圣门:孔圣人之门,指后世儒者。豪杰:指管仲、子皮、诸葛亮。奋兴:奋起而兴霸业。

   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五月南阳县知事田沛撰书。

   释义:姜尚、伊尹,真是王佐之才啊!下继诸葛亮也遇到了英明的君主,使他的政治才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齐国鲍叔牙和郑国子皮举荐贤才的美德,为孔门所赞许,加以徐元直也是这样见贤能举,使得天下英雄振奋起来。

  13.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

   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大拜殿)

   注:高卧:高枕而卧,安卧。十分闲适的样子。名士隐:名士隐居的地方。井庐:即诸葛井和诸葛庐,此泛指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的遗迹。眷念:留念,怀念。

   清同治四年(1865年)十二月湖北黄陂金国均书。

  释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持羽扇,任情逍遥自适。请看他抱膝常吟,当年安卧的地方,名士遗迹犹存。为了恢复刘氏江山,老臣鞠躬尽瘁。怀念着井庐,却不能归依。那颗想望重新回来耕种的心,最终没有得到安慰。

  14.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

   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大拜殿)

   注:器学:才能和学识。潜藏:隐伏,避世。田父:农夫。老臣: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故称。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十二月南阳镇守使吴庆桐撰书。

   释义:收起学问和才能,避世隐居,从容闲雅,过着农夫那样安乐的躬耕生活;大展雄才,不畏辛苦,表明了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一片赤心。

  15.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

   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大拜殿)

   注:品:等级、品位。惊司马:使司马懿赞叹惊奇。司马懿曾赞叹诸葛亮为“天下奇才”。紫峰:也称紫山,在南阳城北。

   题对者不详,约撰书于清末民国年间。

   释义:诸葛亮当年在这里隐居时立身行事,与伊尹、吕尚出仕前的高尚行为完全相同,难分高下。我捧读《出师表》,深深感到他呕心沥血辅佐两朝建下的奇功伟业是多么的壮烈!就连他的敌人司马懿也惊羡不已。把茅庐建在紫峰和白水之旁,山青水秀,正好卧虎藏龙。我将“梁父”之曲一再吟咏,神游往古,联翩的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飞腾翻滚。千百年风云变幻,世事沧桑,诸葛亮不朽的名字,一直在云天响震。

  16.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

   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托孤。 (大拜殿)

   注:陈寿:西晋史学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父亲是诸葛亮的部属,曾任马谡的参军。陈寿所著《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在《进(诸葛亮集)表。中评论诸葛亮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谁正统:谁是汉王朝的合法继承者?文公:即南宋史学家朱熹。朱熹作《紫阳纲目》斥曹魏为篡逆,尊蜀汉为正统。孤忠:忠心耿耿而不得支持。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秋南阳知府顾嘉蘅撰书。

   释义:诸葛亮本是文武全才,陈寿是什么人呢?竟敢评论先生的优劣;蜀汉才是正统的帝王,朱文公曾大笔特书,来表明诸葛亮当年的忠心耿耿。

  17.龙去崇朝作霖雨,我来高卧想羲皇。 (大拜殿)

   注:崇朝:从天亮到早饭之间。比喻时间短促。霖雨:干旱时所需的大雨。《尚书(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辑;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这是殷高宗武丁对大臣傅说说的话,后世以霖雨比喻济世能臣。高卧:高枕安然而卧的地方,此指卧龙岗。羲皇:即羲皇上人。古人想象伏羲以前的人无忧无虑,生活闲适。此处题对者将过着隐居生活的诸葛亮比作羲皇 。

   清代鞠捷昌书。

   释义:诸葛亮一出茅庐,便成为帝师王佐,象龙一样兴动风雨,为天下建立不朽之功;我来拜谒先生当年高枕安然而卧的地方,十分仰慕先生那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

  18.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坰。 (大拜殿)

   注:此联由杜甫诗句集成。上联见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诗,下联集于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古代的大型战车。《诗·小雅》:“元戎十乘”。小队:《杜诗详注》卷十一注:“小队简于骑从,足见其风趣”。郊坰:泛指城外的地方。《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

   南阳知府顾嘉蘅书。

  19.皆寻六家业窥五际,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大拜殿)

   注:旨:古时称美味的食物,引申为兴趣,喜爱。寻:探究。六家:古代学术流派,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业窥五际:以窥(研究)五际为专业。窥指观察、探索。五际:《诗经》有齐、鲁、韩三家,《齐诗》解释《诗经》,附会阴阳五行的说法,认为每当卯、酉、午、戌、亥是阴阳始终交际的年头时,政治上就必然发生重大变动。这里指国家政治局势。内学七纬:以学“七纬”为主。七纬:西汉末年假托经义言符箓瑞应之书,即:《易纬》、《书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等。旁融:融会贯通。三微:古代历法,周朝以十一月,商朝以十二月,夏朝以正月为一年的开始。这时万物在地下萌动,微而未著,故称“三微”。这里指与农业有关的历法、物侯之类的书籍。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南阳知府顾嘉蘅撰书。

   释义:怀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六家”的学问,去摸清古代的政治得失和天理人情‘从事“五际”的研究,来把握当今天下的政治动向;以学“七纬”为主,掌握古今灾变的规律,指导政事;融会贯通“三微”,以指导农事,使物阜民安。

  20.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赓梁甫可有余音。 (草庐)

   注:此安居:在此安然居住。觉:省悟,感道。异日:另日。桑种成都: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把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三国志·诸葛亮传》云:“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里指诸葛亮出入将相,致身富贵。殊非本念:实在不是本来愿望。谁与和:谁与和对。赓:续。遗音:余响。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南阳知府顾嘉蘅撰书。

   释义:在此安然居住,忽觉翌日家居成都,官高禄厚,这实在不是本来愿望;长吟而谁能和对?继续把《梁父吟》吟唱下去的人还有没有呢?

  21.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宁远楼)

   注:攻心:从精神或思想上瓦解对方,使之心服。《汉晋春秋》载:诸葛亮南征中采纳马谡的建议,对少数民族采用“攻心”的策略,“七擒七纵”孟获,孟获最后心悦诚服,说出“南人不复反矣”的话。反侧:来回翻身,难以入睡。这里指“反侧子”,翻覆有二心的人。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暂理四川盐茶使赵藩撰书。

   释义:能够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熟知兵法的人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四川的人要深思这一点。

  22.将相具全才,结吴伐魏续汉统;

  医药怀妙术,调营和卫保民生。 (宁远楼)

   注:调营:营救,保护。和卫:调和保护身体。民生:人民的生计。

   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七月袁庚辰献。

  23.恢宏依大树,宁静仰茅庐。 (大拜殿南侧过屋)

   注:恢宏:发扬光大。诸葛亮《出师表》:“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依:依照。大树:大树将军冯异,东汉功臣,辅佐刘秀争天下,每所止舍,诸将均并座论功,惟冯异常独处树下,故军中称为“大树将军”。这里指冯异谦退的节操。李商隐《武侯庙古柏》诗:“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冬南阳督察专员兼南阳县县长王幼侨撰,河南省保安处处长冯剑飞书。

   释义:发扬美好的品德,学习大树将军有功不居的精神;心境恬淡自安,效法诸葛亮在此隐居时清心寡欲的高尚风范。

  24.云归大漠随舒卷,门对寒流自古今。 (野云庵)

   注:大漠:广漠,广大的空间。舒卷;伸展卷曲。门:野云庵之门。

   1980年南阳张焕然书。

   释义:云气飞到广阔的天空,任意翻卷,不受阻碍;野云庵历尽沧桑,挺立古今。

  25.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半月台)

   注:布衣:平民百姓。诸葛亮自称为“布衣”。陋室:简陋的房舍,指茅庐。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七月浙江绍兴单家驹撰书。

   释义:自古以来声名传扬于天下,象诸葛亮这样出身平民的人,能有多少个?具有使江山增添光辉的才略,就是居住在茅屋里,又算得了什么?

  26.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知。 (躬耕亭)

   注:庵垂两千年:此处是虚指,近两千年。庵:草庐,垂:存留。。

   题对者不详。约撰书于清末民国年间。

   释义:这诸葛庵已存在了将近两千年,请问,那吴、魏两国高大的宫殿今天还存在吗?诸葛亮处在三代之下,和商朝的元勋伊尹,周代的帝师吕望相比,可以吗?

  27.两表酬三顾,壹对足千秋。 (三顾祠)

   注:酬:酬谢,酬答。

   当代江苏姜华书。

   释义: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草庐的真情实意;彪炳史册的《草庐对》足以流芳千秋万代。

  28.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三顾堂)

   注:此联语出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79年冬南阳张焕然书。

  29.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 (半月台左廊)

   注:君子:有德才的人。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人。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中庸之道。不偏为中,不变为庸。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务外:指从事超出“中庸之道”的一切行为。。

   清代张秀山撰书。

   释义:不按中庸之道立身行事,就不能算君子,能维护并实行它,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30.八千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 (半月台左廊)

   注:八千余年;指与七十而家王者相应的历史时期。它只是形容时间之长,不能一一算计。上下古:八千余年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时间都很久远。七十二家:指我国上古时代(周成王以前)统治天下的七十二家君主。七十二家也只是形容其多,不能一一指实。《史记·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韩诗外传》:“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二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

   清代顾槐撰书。

   释义:八千多年的历史过程,分为上古和下古,久远的年代产生出无数的君王,留下斑斑点点奇异的记载,使人难以捉摸二感喟无穷。

  31.笔底游龙惊藻思,云间海鹤拟清標。 (半月台左廊)

   注:笔底;笔下。;游龙:游动着的龙。这里形容书写得迅速,字迹豪放,娥娜多姿。惊:使沉睡的东西醒悟,即惊动。藻思:做文章的才思。云间海鹤:健鹤飞翔于广阔高远的天空,比喻人的志向高远,能够驰骋回旋的余地很大。清標:俊逸的风彩。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顾槐撰书。

  32.出处动关天下计,茅庐我也过来人。

   清代左宗棠撰书。

  33.大名出师表,胜地卧龙岗。

   于右任撰书。

  34.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近人游俊撰书。

  35.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董必武书。

  36.纵论三分天下,审时画策佐先主,

   长怀一统河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1979年南阳胡萍撰书。

  37.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1979年南阳张焕然书。

  38 世外风云争入眼,汉家天下总关情。

   当代林从龙书。

  39.赤胆忠心,使天下名臣千秋魄动;

   青山白水,招人间雅士万古神驰。

   刘保和书。

  40.山光深小梦,龙气绕长城。

   撰书者不详,约作于清朝中叶。

  41.取二川,排八阵,六出六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撰书者不详。

  42.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

   撰书者不详。

  43.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知许也;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撰书者不详。

  44.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撰书者不详。

  45.烧博望,平南蛮,出祁山,功垂宇宙;

   拼司马,骂王郎, 气周瑜,名振古今。

   撰书者不详。

  46.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撰书者不详。

   2002.5.12

大名垂宇宙——有关诸葛亮古迹历代楹联汇编(贴图)

秋雁南回-对联茶社-屠龙公主

标签: 诸葛亮墓在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