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爱百科 99 0

自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主刘备之重托,成为最重要的托孤大臣:扶佐太子刘禅,光复汉室,统一中原,这是诸葛亮在有生之年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纵观当时天下,三国鼎立已成定局,魏国曹丕即位后不久,因体弱多病,不幸去逝,接着曹丕之子曹睿即位,年幼的曹睿也挺聪明的,胸怀大志,有勇有谋。三国国主相比,当时最无能的可能就是刘禅了,他学识少,见识少,无勇无谋,若没有诸葛亮等人的辅佐,可能首先灭亡的就是他了。

为了完成刘备的重托:光复汉室,一统天下,诸葛亮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报负,建功立业,他亲自撰写精妙绝伦的《出师表》,上奏后主刘禅,当时朝中大臣许多人是反对北伐的,刘禅也提出反对意见:我们现在过得好好的,魏国又没有打我们,为什么要先打他们呢?诸葛亮力辩群雄,给大家讲清了北伐的重要性,得到允许后,他开始了历史上长达几年六出祁山的北伐战争,最后还是无功而返,病死、累死他乡,但却耗尽了蜀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势如破竹,吓得魏军胆战心惊,节节败退,为保住江山,曹丕无奈,只有启用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司马懿,此人是曹操生前推荐给曹丕的,但曹操留下遗言:对司马懿要既用既防,他野心勃勃,胸怀大志,一旦掌握兵权,曹氏江山危也。

原来魏军军心涣散,逃兵不断,军队无战斗力。司马懿上任大都督后,重整三军,军纪严明,采取了士兵逃跑斩长官的措施,并且重打了原来的副都督,这样就没有士兵敢逃跑了,于是按司马懿的安排,各个营寨都插上了司马懿的大旗,并严令坚守不出,违令者斩,采取了准备持久战的打法。他这是在告诉诸葛亮:他司马懿已挂帅,要和他决一死战。诸葛亮深知司马懿诡计多端,善于用兵,故也不敢冒然进犯了。

蜀军由于攻城掠地,战线较长,兵力分散,人困马乏,再加上粮草需从汉中供应,路途遥远,供应不上,长此耗下去,军队危在旦夕。诸葛亮为蜀军长远着想,准备撤退,但为防止司马懿进攻,偷袭,诸葛亮把军队作了布置。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街亭,是蜀军粮道和撤退的必经之路,可谓举足轻重。这时诸葛亮的学生,跟随诸葛亮多年的马谡自告奋勇,自认熟读兵法,对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了如执掌。但他从未带过兵,很想建功立业,愿率大军镇守街亭,并当众夸下海口:如若守不住,愿提头来见。诸葛亮对马谡带兵一事也是把握不准,但他也想给他一次锻炼的机会,于是给他配了一名用兵老练的副将王平,并再三嘱咐:一定要守住街亭,事关全局,并要求他们到达街亭后,把布兵图报过来。

马谡率军到达街亭后,狂妄自大,完全不按诸葛亮的命令驻军,没上报布防图,也不听副将王平的苦苦劝告,他真的只是纸上谈兵,由于天气炎热,他把大军驻扎到街亭附近的一座小山头上,无奈王平只能率少量的五千人在街亭驻扎。但街亭并不是孤立无援,诸葛亮在它的后方和另外一方同时派了两路大军驻守,这三支军队呈互为犄角之势,一旦一方遭到围攻,其它两方可以支援。司马懿看到此等排兵布阵后,正愁无处下手进攻。这时,探了来报,说驻守街亭的主力部队都驻扎在小山上,在街亭的只是小股部队。司马懿听后大笑道:诸葛亮败也!于是他把主力部队全部调过来,只留小股部队牵制诸葛亮的其他几路大军,派兵把马谡驻扎的小山团团围住,准备困死,饿死,烧死马谡的主力,尽管街亭的五千人马拼死解救马谡,但只是杯水车薪,最后死伤几万人,虽突出重围救出了马傻,却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此役的失利,导致诸葛亮大军的节节败退,魏军十多万大军步步紧逼。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召开了紧急的军事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导致目前败局的罪魁祸首是马谡,不杀他难以平息将士们心中的怒气!从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当时诸葛亮并不想杀马谡,毕境马谡跟了他那么多年,亲如手足,有些好点子还是他给出的呢,留在身边做个谋士还是可以的,他也确实帮了自己不少大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他还想以后再给他机会,这次失败就算是到基层历练了。可现在大败,总得有人顶罪吧,总不能说是他自己用人失察的过错吧!这样以后他还怎么带兵?怎么做三军统帅?所以只有忍痛割爱了。为了挽回军心,严明军纪,树立威信,他只有流着泪下达命令斩马谡了。

标签: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