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就是穿越者。他的身份隐藏工作虽然做得很好,但是多少有一些蛛丝马迹。有人认为穿越者是罗贯中,但我认为刘伯温更有可能。
一、以隐入仕,非汉代作派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他说自己“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又以“卧龙”自称,还经常自比管仲、乐毅。
通过司马徽两次推荐和徐庶走马相荐,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把他请出山来。
这种以隐士之名入仕的作法,唐代人最擅长。在唐代,有条当官的“终南捷径”,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
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职。有道士司马承祯者,睿宗迎至京,将还,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藏用有惭色。
唐朝人卢藏用为当官隐居终南山,唐中宗于是请他出山担任要职。后来,唐睿宗请道士司马承祯进京,但是司马承祯不想当官,他想归隐天台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说:“这里就好得很,何必舍近取远呢?”司马承祯嘲讽他说:“以你的经历来看,终南山的确是当官的捷径啊。”
诗仙李白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也曾经隐居终南山,想走终南捷径。山中隐士很多,比如岑夫子、丹丘生等等,名字都很牛掰。他们都是李白的同道中人。
汉代不兴这个。汉代取仕以世袭、察举两种方法为主,也会不定期举行选拔考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这是世袭和察举的综合优化版。
以诸葛亮的家世和才华,理应可以轻松进入官场。但是他却选择以隐取仕,这不是汉朝人的作派。
二、口不择言,露出马脚刘备兵败后依附荆州刘表。不久刘表去世,二子争权。随着曹操百万大军压境,刘琮率30万荆州军马投降。
刘备不得已,携小沛十万百姓逃亡,并委托诸葛亮到东吴游说孙权,联手抗曹。
按诸葛亮的说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貌似淡定,实则心急如焚。于是,在周瑜谎称要投降曹操时,诸葛亮着急了。
他用大小乔激将周瑜时口不择言,形容二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句话,不是三国时代的人能说出来的。
羞花,形容的是唐朝贵妃杨玉环,她美得连鲜花见了都害羞。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后来成了唐玄宗的妃子。
诸葛亮能说出“闭月羞花”来,这说明他是从盛唐以后穿越回三国的人。难怪他能神机妙算,还可以呼风唤雨。
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他依葫芦画瓢,当然能算无遗策。
三、刘伯温,最有可能穿越《庄子·齐物论》说毛嫱和丽姬很美丽,但是:
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这是沉鱼落雁的最早出处。但这里的沉鱼飞鸟,并不是形容女子美丽。真正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美丽,最早出现于元代。
元代无名氏创作元杂剧《连环计》形容女子之好:
我看这女子,生的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好女子也呵!
元代王子一的杂剧《误入桃源》形容女子之魅:
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到了明代,这句话烂大街了。
明代剧本《宦门子弟错立身》说“看了这妇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也说:“这秀娥小姐,年才十五,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由此可知,附身于诸葛亮的这位穿越者是元代以后的人。我们梳理元代以后的知名历史人物,刘伯温是最有可能的穿越者。
四、神机妙算,不如雄才大略刘伯温和诸葛亮一样能谋善断,能知过去未来事。
他曾在元朝为官,因为干得不如意,于是隐居青田著书立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之后,也和刘备三顾茅庐一样,多次邀请他。这才请动刘伯温重新出山。
元末天下,有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大豪强成鼎立之势。其中陈友谅势力最大如曹操,张士诚固守疆土如孙权,朱元璋实力相对弱小却有鸿鹄之志如刘备。
刘伯温作为军师,多次出谋划策,帮朱元璋克敌制胜,最终建立大明帝国。
明朝开国以后,胡惟庸接任宰相,为排除异己,暗中用毒药谋害刘伯温。刘伯温求告朱元璋不得,归居老家不治而死。是夜,风雨大作,电闪雷鸣。
刘伯温穿越回三国成为诸葛亮后,复制自己在明朝的成功模式,先是隐居山野得到刘备的重视,然后依据元末局势依葫芦画瓢,提出鼎足三分的格局。
在三国,他凭实力牢牢把住丞相之位,就是为了防止重蹈被胡惟庸下毒的覆辙。
但是,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刘备的能力远远不如朱元璋。
刘备看似随和,但是到了关键时候却一意孤行、意气用事。猇亭一战兵败如山倒,断送了此前辛苦打下的蜀汉基业。
所以说治国处事,需要神机妙算,更需要雄才大略。
标签: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