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要放弃胜算更高的曹操,而投向势力较弱的刘备呢?

爱百科 130 0

汉末群雄并起,对于身蕴大才的名士来说,这可是建功立业的绝佳良机。只要选择了正确的站队,成事之后高官厚禄指日可待。当时名声最显赫的卧龙诸葛亮,他的选择令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何诸葛亮要放弃胜算更高的曹操,投向势力较弱的刘备呢?

为何诸葛亮要放弃胜算更高的曹操,而投向势力较弱的刘备呢?

想要知道诸葛亮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我们先来剖析一下诸葛亮的人生信条。

之所以诸葛亮受后世文人推崇备至,就是因为他是三国时期最符合儒学思想标准的名士。作为儒学领域的楷模,诸葛亮最看重的,无非是德行。明眼人一看便知,当时被曹操控制的朝廷已不再是属于刘汉的政府,而是曹操的傀儡政权。秉持着忠义思想的诸葛亮,自然不会与窃国之贼同流合污。

当然,毕竟曹操有生之年并没有做出黄袍加身的缺德事,作为后来人的我们自然没有资格评判其究竟有没有篡汉的野心。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诸葛亮与曹操所信仰的“道”截然不同。曹操是个真正的王者,他与历史上的秦皇汉武一样,信奉霸道,以此治天下。不过,像诸葛亮一样的文人却希望礼制复兴,统治者以仁义治国。

显然,两人的理念背道而驰,信念不同的二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要不是曹操屠戮了徐州,诸葛亮和他的叔父也没必要离开祖居的家园流落异乡,难说诸葛亮会不会在背井离乡时就已对曹操有意见。

为何诸葛亮要放弃胜算更高的曹操,而投向势力较弱的刘备呢?

在传统文人眼中,轻于鸿毛的是利益,重于泰山的是品德。能否帮助一个真正有德行的统治者君临天下,对诸葛亮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仁德的皇帝统治国家,必能起到带头作用,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会上行下效,使官风淳朴民风纯正。

恐怕在三国时代,没有任何一位诸侯在道义上能与刘备比肩。

首先,刘皇叔拥有大汉皇室的血统,就算他与当今圣上之间的亲缘关系已经远到“八竿子打不着”的程度,但不论如何汉献帝都姓刘而不姓曹。

其次,在诛杀曹操的计划中,刘备曾出工出力,这一行为无疑是对大汉王朝的忠诚之举。诸葛亮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忠孝仁义,刘备的行为让他获得了不少印象分。

有不少朋友说刘备经常为了某种目的收买人心。诚然,这是事实,但比起那些处处为自身利益考虑的奸佞小人,刘备的做法根本算不得什么。

想要成就大业,刘备必须掌握驭人之道,这是毋庸置疑的。况且,这并不能说明刘备的品德有问题,且看他在平原、徐州担任地方官时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无不是利国利民的仁政。

如果这样的统治者不仁不义,还有谁配提仁义二字?

为何诸葛亮要放弃胜算更高的曹操,而投向势力较弱的刘备呢?

诸葛亮在刘备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机遇。在就业的过程中,职业的发展前途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虽说这一时期的刘备享誉全国,但在他的身边除了那几个赶走赶不走的好哥们之外,并没有什么人才。可以说,此时的刘备处于事业的低谷期,有无限的潜力可以发掘。倘若诸葛亮的加入,能够让刘备摆脱这种现状,稳扎稳打,将来与各诸侯逐鹿中原,在这一过程中诸葛亮能发挥能力的机会太多了。同样的,刘备手下有当世战斗力最强的武将之二,但他身边却没一个能出谋划策的军师,这个位置不正是给诸葛亮留好的吗?

不过,发展空间只是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的原因之一,且并不是首因。毕竟,在孙权曹操的手下做事,同样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有朋友认为,诸葛亮之所以投身到刘备的事业中,就是仗着“得卧龙者得天下”的预言,扶持还处于困境的刘备,借此成为未来皇帝身边的二号人物。支持这种说法的朋友提出的依据是,在赤壁决战爆发之前,诸葛亮奉命来到东吴进行交涉,张昭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要让孔明投身如日中天的孙吴有限公司。不过,当时的诸葛亮委婉地拒绝了,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大意就是,孙权是个能成就大事的老板,相信他能看出我的能力并重用我,但孙老板不能让我发挥出全部才能。

实际上,这只是小说家的言论罢了。

真正的诸葛亮,是不会说出这么没水平的话的。要知道,张昭可是孙权手下的小干部,在员工面前骂老板绝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况且,这时的诸葛亮代表的不仅是自己,他还背负着缔结孙刘同盟的使命,有求于人的他怎会得罪孙权呢?

为何诸葛亮要放弃胜算更高的曹操,而投向势力较弱的刘备呢?

笔者认为,在张昭面前,诸葛亮只会夸孙权,然后再用其他借口搪塞。能在孙权、刘备手下做事的,都是一点就透的聪明人,没必要把瞎话编的太离谱。

至于曹操麾下的发展空间,未必比刘备麾下窄。有人说诸葛亮若在曹操手下做事,他的前途定不如在蜀汉,其实这只是一种以后人的眼光审量发生过的历史的“马后炮”罢了。设身处地地站在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自己是能与贤人管仲、乐毅相提并论的高洁之士,水平肯定比荀彧、郭嘉、贾诩高得多。

况且,书里的谋士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为史官将他们的人生经历记叙下来,这才让后人得以一睹其风采。活在当代的人,根本不会以“上帝视角”窥见这些机密。所以,诸葛亮根本不了解郭嘉、荀彧有多强。退一万步讲,大家都是谋士,都是凭一个脑袋一张嘴吃饭的,孰强孰弱单靠掂量是无法确定的。没去曹操的公司参观过,诸葛亮怎会清楚那里的发展空间是否广阔?

以当时曹老板的综合实力来看,他无疑是最接近天下共主的存在。在他手下做事,起码起点比跟刘备混高得多。若来个角色互换,大多数代入诸葛亮的朋友都会选择曹老板。说句玩笑话,当时的曹老板就像是事业有成的马云,刘备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家,在哪个企业发展更有前途,这笔账大多数人都算的明白。

倘若,诸葛亮真的具备未卜先知的能力,算准了自己投身曹魏后会受到排挤或猜忌,算准了在刘备麾下虽历经千难万险却能成为蜀汉政坛举足轻重的大人物,那具备这种超能力的诸葛亮为何算不准关羽失荆州,算不准马谡失街亭呢?

为何诸葛亮要放弃胜算更高的曹操,而投向势力较弱的刘备呢?

诸葛亮再高瞻远瞩,他终究只是个人,并非神仙。所以,诸葛亮之所以选择了刘备,是理想与信念的合拍,是道德与理想的自然选择。论起复兴汉室的初衷,刘备与诸葛亮出奇地相似。他们看重人品,秉持以仁义治世,忠于大汉正统。

诸葛亮为何隐居了那么多年?

从朋友圈来看,在出山以前诸葛亮就已与刘表及荆州名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若他考虑的是自己的饭碗,早就投身刘表领俸禄了。况且,当时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在东吴混得不错,深得孙权宠信,只需诸葛亮一句话,就能够在东吴跻身仕途。这是因为,不论是刘表还是孙权,在他眼中都不是值得效忠的老板。

作为一个心里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有为青年,诸葛亮选择主公时,绝对不会目光短浅地看到饭碗,而是会考虑到自己的加入会对天下造成怎样的影响。所以,诸葛亮才会蛰伏多年,因为他必须慎重考虑。一旦加入某个阵营,那么他的理想将会伴随着主公的事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若站在“阴谋论”的角度来说,其实就算选择了刘备,诸葛亮能获得的利益也会远超投身于其他阵营。

为何诸葛亮要放弃胜算更高的曹操,而投向势力较弱的刘备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以诸葛亮的能力,在哪个阵营出人头地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对于生活在乱世之中的人来说,最大的利益莫过于当皇帝,或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若跟着一位本就谋权篡国的大野心家做事,诸葛亮根本没机会获得只手遮天的权力。相反,在刘备手下工作的诸葛亮,在深受信任后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最大权力。可以说,在蜀汉末期,诸葛亮若想黄袍加身,只需直接向刘禅摊牌即可。毕竟,他有先帝留下的遗命傍身,想要夺权篡位十分轻松。

当然,这种“阴谋论”只是笔者开的一个玩笑罢了。若诸葛亮真的是这种大野心家,也不会说出“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种话了。

总而言之,身为后来人的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偏激的思想去解读诸葛亮所做出的选择。把将一生奉献给蜀汉的诸葛亮看作只顾眼前利的小人,是对这位历史人物最大的辜负。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三国志》】

标签: 诸葛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