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推崇的三十二位历代圣哲(一):文、周、孔、孟

爱百科 143 0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是有限度的,而学问知识是无穷尽的,拿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无穷尽的知识,多危险呀!

曾国藩也有同样的感慨,他考虑到古今图书浩如烟海,无论如何不是一个人一辈子能读完的,因此他从历代挑选了三十二位圣哲,希望后世子孙有志读书的可取足于此,不用再费心寻觅。

文、周、孔、孟之圣

周文王

曾国藩推崇的三十二位历代圣哲(一):文、周、孔、孟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曾国藩称“文王拘幽,始立文字,演《周易》。”

周公

曾国藩推崇的三十二位历代圣哲(一):文、周、孔、孟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孔子

曾国藩推崇的三十二位历代圣哲(一):文、周、孔、孟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晚年修订经籍,正乐,作《春秋》。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曾国藩称“周孔代兴,六经炳着,师道备矣。”

孟子

曾国藩推崇的三十二位历代圣哲(一):文、周、孔、孟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曾国藩说,秦汉以来,孟子和庄子、荀子并称。到了唐代,韩愈推尊孟子。宋代的儒者认为孟子仅次于孔子,把《孟子》推崇到和《论语》匹配的高度,而且一直保持下来。所以曾国藩把孟子排在周文王、周公、孔子三位圣人后面。

标签: 古代名人的字号一览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