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历史上,范莹和董心心有哪些故事?

爱百科 215 0

两位小生演员,董心心、范派小生;范莹,陆派小生、新生代越剧陆派女小生、上越青年演员。

话说当时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的陆派小生范莹和范派小生董心心在《越美中华》“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中凭借出色的演绎,获得了新蕾组的金艺奖荣誉,在汇演中范莹以《情探》、《甄嬛》、《劈山救母》选段,董心心以《红楼梦.宝玉夜祭》、《梁祝》丶《孔雀东南飞》选段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认可。那么她们有着哪些学艺道路上的故事呢?

很多的青年演员他们从小接触越剧,总结了一下大部分都是受到了家人的影响,耳濡目染,她们也不例外。董心心她是因为他们家族都特别喜欢唱戏,然后唱绍剧、越剧,然后她是、尤其是她奶奶,她是浙江宁波、宁波人,受奶奶的影响,奶奶那个时候最喜欢唱的戏她最喜欢的流派是什么呢,她最喜欢戚派,那她从小也是跟着她学唱戚派,是的,后来会变成小生演员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那么范莹吧,她是就是她外公外婆都是非常资深的越剧戏迷,然后她外公还喜欢自己拉越胡,他当时是在学习阶段,然后就在家里的录音机放着王文娟老师的磁带,《葬花》她记得很清楚,然后她在旁边玩积木、玩玩具,就他天天放这一段,她就已经听得都快腻了,她突然有一天她就跟她外婆说,她说我外公这段东西还没有学会,我已经学会了,我都会唱了,然后她外婆她说:啊,你会唱了,那就说唱给我听听,然后她就唱给她听了,然后她外婆因为她自己也很喜欢嘛,然后她就带她去他们那边有那种公园什么,有伯伯、公公在拉琴,她说唱唱看,我们家小孩会唱,然后唱完了之后,那个拉琴的那个伯伯就说,他说你们家小孩就是说音准很准,他说她是之前练了很久,她说没有,就是自己刚刚学会的,然后后来呢,她外婆因为很喜欢,然后她就给她找老师,就是慢慢地把她往这方面引导。所以这种艺术的悟性是天生的,那后来她们两位这个家里面的人同意吗,就是虽然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很喜欢,但是父母呢,父母支持吗,范莹她父母其实一开始不是很赞成的,因为小时候刚会唱的时候那时候是五六岁还没有什么问题,在幼儿园里面,然后到七岁就要上学了,她妈妈就怕耽误她的学业嘛,她说你功课什么,因为那时候稍微小有名气了,人家会来请她演出晚上,那晚上要做作业什么就会撞,那她自己当时很喜欢,她就跟她妈妈说,她说我一定就是不会耽误我的课程的,她说我肯定每一次我会考90分以上的,她妈妈说好的,那她就是每天一回来,她就赶紧把作业全部写完,然后晚上去演出,就是一点都没有耽误,就是为了去唱这个越剧,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争取他们的同意。后来她爸爸妈妈就渐渐地接受了,那么后来听说她们都参加了小梅花的比赛,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那是几岁的时候,董心心她那个时候业余的小梅花大概是十二三岁这样子,那时候已经跟着老师学了还是就都是自己自学的阶段,那个时候是她奶奶给她请了一个小老师然后是在宁波的那边,然后是个专业演员,应该算吧,就是唱戚派比较有名的,然后就来教她。反正就是有一些正规的辅导了。后来参加比赛是唱了什么得到了一个什么奖、当时,董心心她当时唱了一个《玉堂春》,就是里边的一个“苏三起解”,然后得的银奖吧、大概是,但是已经很鼓励了,因为毕竟是没有进过专业的戏校的。范莹她呢,她是8岁第一次参加的,然后比的是《情探》的“三支香”那一段,然后她也是在这个比赛中就是第一次开了眼界,看到了很多其他的小选手,她其中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个浙江艺校的一个姐姐,她唱的是《行路》,然后她、当时就很吸引范莹她,因为她那个水袖很长,然后甩起来很好看,她就跟她外婆说,她说我要学这个,后来她外婆就找老师给她就是学了这一段,后来最后是10岁的时候,靠这个《行路》这一个段子,得到了“小梅花”的金奖,真不错。所以从小一个总结一下就是她们就是都是因为受到家里的影响,然后又都参加了“小梅花"的那个比赛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然后又都一开始唱的学唱的是花旦,这是她们很共通的地方,而且知道她们两个还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都是多才多艺,因为嗓子好,是不是唱歌,还唱了很多学唱了很多不同的剧种,就比较喜欢唱歌,然后就唱,因为董心心她声音比较粗,可能是小的时候学戚派吧、音域比较宽了。那范莹呢,她的话,小时候就是去外面比赛,然后就也碰到了很多其他剧种的小朋友,然后也会学唱一些他们的一些剧种,比如说有豫剧、然后黄梅戏、沪剧、都很好听,黄梅戏也很好听,是很好听,她都能哼唱一小段。范莹她喜欢谁的歌,她就是喜欢的歌就可能偏民族、民歌,她喜欢民歌,而且她小时候也学过,就是跟老师学过民歌。

她们两位青年演员都多才多艺,见过她们的人能感受到她们在传统舞台之外的一种非常时尚的面貌,真的非常得好,而且两个人风格都完全不一样。那么说完了她们的才艺之后,我们再回来说一说越剧,因为她们从小都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又是从这个“小梅花”奖,都是得奖的人才,所以从这个“小梅花”开始,她们这个基础应该说也是非常扎实的,所以考入艺校应该说是在情理当中,但是之前学的都是花旦,为什么进了艺校之后马上就转成小生了呢,这个当中有什么故事吗,范莹她当时考试的时候她印象很深刻,就是他们当时有两个教室,一个教室好像都是花旦的老师,还有一个教室都是小生的老师,然后她考试考的也是《行路》这一折,她就穿着那个长水袖进去,发现中间坐的是赵志刚老师,好像全部都是小生的老师,那她在这边演花旦,然后后来被分配到他们考的时候也有培训的几天,都是在小生组,然后她想,啊、难道我被分到小生组了吗,就当时心里一下子、很懵,但是当时其实她因为也学了这么多年花旦了,其实对于小生也是稍微有一点憧憬的,把她分到小生组,她也不是很意外,因为她个子比较高,然后老师后来说他说,看你的形象应该是就是比较适合小生,那进入学校之后,就是一直学的小生,然后跟着汪秀月老师学的是徐派、徐派小生。其实徐派对嗓子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因为范莹她小时候唱傅派,就是音域其实也是比较高亢的,但是可能就是在音色这个厚度上面有点、因为她嗓子是属于这个花旦转成小生,这个过程困难吗,她觉得就是从头学过,要从头学过、从零开始,这个当中汪老师给了她很多帮助,对的,汪老师,因为汪老师她膝盖很不好,然后她记得她第一个学期学的就是《北地王.哭祖庙》,很巧的就是她上了戏课一个学期,正好要比,又是比“小梅花”,就是专业组的“小梅花”,因为“小梅花”它是有年龄限定的,一定要14周岁以下,然后她正好是赶上就是末班车,然后那一次呢,她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那个也是就是专业组的,唱的是徐派吗,对,就是《北地王》这一折,当时汪老师就是她膝盖不好,然后她给她示范,那个甩发、然后跪步什么,都是亲自给她示范的,她为了学生炎炎夏日,老师都是不遗余力,都付出的。那么跟她学了多久,其实跟汪老师的话、中专是一直跟着汪老师学的,然后到了大学之后到大二的时候,他们有一个戏是《花中君子》要排演,因为他们班大学没有陆派的女小生,所以当时他们的教研组长张承好老师,他就跟她说,这个陈奎的角色你愿不愿意尝试一下,他说是陆派,就第一次接触陆派,第一次接触陆派,然后是第一次进了学校以后接触其他的流派,但是好像她行当也改过,不仅流派,后来行当也在反复地改,后来又怎么又当中又改成花旦了,好像听说。他们班排了一个《西厢记》。《西厢记》然后当时也是汪老师说她说,因为她也知道范莹她就学得也比较多,她说你能不能尝试一下崔莺莺这个角色,因为她说崔莺莺是一个就是说大青衣那种、闺门旦的感觉,她觉得范莹她的气质也比较符合,然后她说你能不能就是说你看一下,我们试一下,她说好的。因为大学了之后,课程也比中专要更加丰富,然后可能思想上也更加得开阔一点了,她觉得她,其实也愿意去尝试更多的东西。董心心言,范莹的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她就是老师在让她做一些不断的尝试,看哪个就是真正地更适合自己。那么最后怎么定的是这个陆派呢,毕业的时候,然后最后一个学期了、已经是,然后老师就问她,她说,那现在其实你要毕业了,你大概要定下来了,她说你就是说选花旦还是选小生,然后因为他们徐派小生他们班相对来说比较多,有三个,有王婉娜、俞果,她就说,那你其实也尝试了很多其他的流派,可不可以就是说你改一个,你现在定下来,她后来最终决定改陆派就是因为毕竟从学校专业的学习一直是小生的,可能而且花旦她也就是那半个学期、她觉得其实自己演起来还是现在回过来有点别扭了,所以她觉得可能还是小生比较适合自己,然后她就选择了陆派。那学了这么多年的徐派还有汪秀月老师,有这么好的老师,她有没有当面表达过对这个的就支持或者说有没有不舍什么,汪老师有没有流露出来,其实汪老师当时她跟她讲的一个是说徐老师徐玉兰老师,她说问她,她说,那她真的要改了吗,就问她真的要改了吗,就是觉得徐派的弟子有流失了这种感觉、有点不舍得,然后汪老师说是的,但是呢,从全局考虑的话可能就是说还是觉得她改了比较好。当时汪秀月老师知道她当时参加节目还特地给导演写了一封信,就是讲述了她当时的这个心情,他们看了挺感动,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她说,范莹在戏校在我们组里,整整八年了。从中专到大学二年级,这个孩子一直在徐派组里,各项成绩都是第一,学习刻苦钻研,可以说是他们徐派组学生里的领头羊。2009年她以《哭祖庙》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一举夺得了金花奖。老师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可是那时候我们同学当中,确实也独缺陆派。为了顾全大局,也为了范莹今后的发展,院里同我商量,让范莹改工学陆派兼徐派。当时我非常难受,您想,从12岁起到20岁,成长了却要嫁出去,我知道她也留了N次的眼泪。不舍得呀!可是最终我最莹莹也很有歉意,但是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对的。她的戏路宽了,又有比我更好的老师黄慧教她,我的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我为范莹由衷地感到高兴。老师也希望她,能不负重望、勇攀高峰!”她当时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她跟汪老师的感情真的很深,就这么多年然后今天其实之前也跟老师讲了很多就是之前她们微信上也聊过什么的,当时那天对着镜头她(自己)再郑重地对老师说一声,谢谢您。这种感情真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然后更何况是在她艺术道路上面起步最重要的这个几年,汪老师给了她很多很多的这个指导和帮助,这个是永生难忘的,所以就是现在就是要不辜负这些所有的老师们的期望,不管是徐派还是陆派,我们这个越剧就是一个大家庭,一定要把这个陆派学好,才可以回报老师对她的这个期望。那么她也说一说这个学了两年是吧、陆派,对,那么对她来说,觉得进步最大的一出戏是什么呢,她觉得是让她感受到陆派这个戏可能是《盘夫》这个戏,因为其实刚才也讲了、就是她曾经讲过就是她小生的第一个开蒙戏是《哭祖庙》,就是她没有学过《盘夫》这种就是很传统的这种骨子老戏,就是出场到九龙口、然后一个亮相过去、定场诗,然后再回来坐下的这种,是没有学过的,然后也是这个戏是黄慧老师教她了之后,她慢慢地好像感觉到了进入陆派这个门了,感觉有点。

标签: 历史人物故事一小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