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历史人物—故事民国流传至今的童书经典(二)

爱百科 183 0

文学大家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要说,世上有鲍叔牙,然后有管仲。不是吗?

给孩子的历史人物—故事民国流传至今的童书经典(二)

公元前723年,管仲出生在今天安徽省颍上县。虽然他是西周皇室的后裔,但是不到三岁,父亲病故,只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度日如年。他不足十岁便挑起家庭的重担,耕田打柴,生活十分艰辛。鲍叔牙知道后,主动上门出钱全额与他做生意,所赚利息均分,甚至三七开。鲍叔牙的仆人实在看不下去,疑惑地问主人:“大人同那穷小子在一起做生意,他没有本钱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多分给他利息呢?”鲍叔牙听后有些不悦,指着天上的鸿鹄说:“今后不许你们再这么说,管仲现在家里实在太穷,还要养活一位年迈的老母亲,多一些钱放在他那儿,他的志向远大,将来作用会比我大啊!”

在齐为相:管仲到了齐国后,鲍叔牙来迎接他,对他说:“你幸好没有出事!”说完高兴地把管仲从槛车中放了出来。管仲却说:“没有君命,我不敢出去。”鲍叔牙说:“不要紧的,我一定会举荐你的。”管仲说:“我和召忽都是辅佐公子纠的,但却没能助他继承君位,又不能死而尽忠,臣节已经亏了。现在反而去侍奉仇人,召忽死而有知,一定会笑我的。”鲍叔牙说:“你错了!行大事的人,不拘小节,立大功的人,也不需要别人原谅。你有治天下的才能,桓公有远大的抱负,你可以帮助他成就霸业。功高天下,名震诸侯,比起那些尽小节、做小事的人,怎样算正确呢?”

于是管仲不说话了。鲍叔牙回到临淄,见了桓公,先吊唁后祝贺。之后鲍叔牙把管仲接到家里,朝夕相处。桓公想拜鲍叔牙为上卿,任以国政。鲍叔牙却说:“君给予我恩惠,叫我不再挨冻受饿,是国君对臣的恩赐。如果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桓公说:“你不要推辞,我知道你可以。”鲍叔牙说:“君子了解臣的,只是臣遵守礼法,小心谨慎罢了,关于国家大事,实在非臣所能。”

桓公说:“那你说,谁可以担任国家大事呢?”

鲍叔牙说:“管仲,他是最能干的,可以担任国家大事。臣有五点不如管仲: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百姓,我不如他;制定礼法和道德规范成为老百姓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时,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兵士们勇气倍增,我不如他。”

给孩子的历史人物—故事民国流传至今的童书经典(二)

桓公说:“你把他叫来,让我问问他。”鲍叔牙说:“君要用管仲,必须要给他相位。非常的人,必定要待以非常的礼。君应该择一个好日子,亲自去迎接他,老百姓如果听说君尊贤礼士而不计私仇,谁不会帮助齐国呢?”桓公说:“好的,那就这样办吧。”桓公二年。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入朝,围观的人们,赞叹不止。桓公见了管仲,问他:“你觉得国家能够安定吗?”管仲回答说:“您能建立霸业,国家就能安定;建立不了霸业,国家就不能安定。”桓公说:“我还不敢有这样的雄心,不过想求国家安定。”管仲又问,桓公还是说不能。

管仲请辞说:“君免我于死,是我的幸运。但是我之所以不为公子纠死,是为了要把国家真正安定下来。国家不真正安定,要我掌握齐国政事而不死节于公子纠,我是不敢接受的。”说完,管仲走出了大门。桓公觉得惭愧,又将管仲召回:“我愿意努力使齐国称霸天下。”管仲说:“好的。”然后他立于相位,命令五官开始行事。桓公又问:“定社稷,修国政,应该怎样做才好?”

管仲回答道:“礼义廉耻,是国的四维。没有四维,国就要灭亡了。现在,君要立国之纲,一定要先立四维,四维定,就有了规矩准绳,国家也就安定了。”桓公问:“如何利用百姓呢?”管仲说:“想要利用百姓,就要先爱惜百姓。如果君王能够爱惜百姓,百姓自然会为你所用。”桓公问:“怎样才算是爱惜百姓呢?”

管仲说:“爱惜老百姓,必先使老百姓富足。民富,则国家容易治;民贫,则国家难治。为什么呢?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自然敬上畏罪;敬上畏罪,自然容易治了。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自然敢作乱犯禁;作乱犯禁,自然很难治了。所以治国常富,乱国常贫。爱惜老百姓,应该先使老百姓富足。”

桓公问:“爱惜老百姓,我懂了。但怎样可以让百姓们永远安居乐业呢?”管仲说:“士、农、工、商,叫作四民。士的儿子常为士,农的儿子常为农,工的儿子常为工,商的儿子常为商。习惯相传,不改祖业,自然可以安居乐业了。”桓公问:“老百姓虽然安居乐业了,可甲兵不足,如何是好?”管仲说:“兵贵精,不贵多。兵力是要强的,兵心也是要强的。

“兵法有三官五教。什么是三观?第一是鼓,鼓是为了作战,为了发动,为了进攻而用的;第二是金,金是为了防守,为了退兵,为了停战而用的;第三是旗,旗是为了出动军队,为了节制军队,为了抑制军队而用的。这就是三观。有三官的命,病才可以治。什么是五教?一是教战士眼看各种形色的旗帜,二是教战士耳听各种号令的数目,三是教战士足走前进后退的步伐,四是教战士手使各种长短的武器,五是教战士心想赏罚制度的必行。五教熟练,战士就有勇气作战了。”桓公问:“甲兵练好了,财力不足,怎么办?”

给孩子的历史人物—故事民国流传至今的童书经典(二)

管仲说:“销山中的矿以为钱,煮海中的水以为盐。其利通于天下,是无穷的。取天下的用物,互相流通,这叫经商。商旅繁兴,百货骈集,从中收税,以助军事。这样,财力自然足了。”桓公问:“财力足了,内政怎么办?”

管仲说:“内政整理,是有办法的。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十轨为一里,里设有司;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其中所寄寓的军令是:五家一轨,所以五人为一伍,由轨长统率;十轨一里,所以五十人为小戎,由里的有司统率;四里一连,所以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统率;十连一乡,所以两千人为一旅,由乡的良人统率;五个乡为一帅,所以正好是一万人,编成一个军,由卿来统率。全国可编为三军,所以有国君亲自统帅的中军的旗鼓,有国子的旗鼓,有高子的旗鼓。

春天用春猎的名义来整编军队,秋天以秋猎的名义来操练军队。这样卒、伍一级的小队伍在里中就已经编就。军、旅一级的大兵团在郊野中得以组成。内政中既已包含了军事组织,就得命令民众不得迁徙。同一个伍的人祭祀时同享酒肉,死丧时大家哀伤,有了灾祸共同承担。人与人相伴,家与家相伴,世代同住一地,从小一起游戏。所以夜间作战能听到声音,就不会发生误会;白天作战能相互看见,足以认识同伙。那种欢乐的心情,能使他们拼死互助。在家时共同欢乐,行军时融洽无间,战死时一起哀伤。所以,防守就坚固不移,作战就英勇顽强。你若能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率领他们横行天下,讨伐无道,保卫王室,天下的大国诸侯还有谁能与你对抗?”

桓公问:“兵势极强,是不是可以攻打天下了?”管仲说:“不可以的。这样,老百姓就要吃苦了。君不如让老百姓们先休息。与其厚于兵,不如厚于人。齐国的社稷,还没有安定。君不从人的方面着手,先从兵的方面着手,是不利的。”桓公说:“好。”过了几日,桓公又问管仲:“我有不良嗜好。我喜欢打猎,又好色,对成就霸业是不是有害?”管仲说:“无妨。”桓公问:“那怎样才会影响成就霸业呢?”管仲说:“不用贤人、用而不信任、信任但却复用小人,这些都会影响成就霸业。”桓公说:“好的。”于是他尊管仲为仲父。管仲为相以后,鲍叔牙的位置,反在他之下。

我是幸福孕孕,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知识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沟通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标签: 四年级历史人物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