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聚焦文化建设发展:谱写中华文化新史诗(转载)[已扎口]

爱百科 167 0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擎起改革这一最鲜明的旗帜,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

  10月20日,“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情况”记者招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夏伟东、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记者招待会。(人民网记者 于凯 摄)

  文化领域取得多个“第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不仅有这样的雄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十八大以来, 曾在多个场合对文化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讲话,在 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和引导下,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

  孙志军介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图书出版第一、电视剧制播第一、电影银幕数第一,电影市场世界领先,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引起强烈反响。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多头并举,中国品牌、中国声音、中国形象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当前文化建设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突出制度创新。文化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形成。

  这五年,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加丰富、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责任和具体措施,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服务体系框架;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大。

  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迈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我国连续实施了一系列鼓励艺术创作生产工程,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出版图书近50万种;制作广播节目771万小时、电视节目352万小时;生产电影故事片772部,国产电视剧334部14912集,电视动画片近12万分钟;电视纪录片产量超过1万小时。图书出版量、电视剧动画片、电影故事片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五年来,中国文艺创作有了新气象、新面貌。张宏森说,我国正在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迈进。《 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 讲故事》等一大批主题图书受到读者热烈欢迎。《战狼Ⅱ》票房超过56亿元,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的纪录;《平凡的世界》《鸡毛飞上天》等一批电视剧广受观众好评;《中国诗词大会》《开讲啦》《朗读者》等一大批文化类、公益类创新的节目火爆荧屏……中国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正悄然发生着改变。这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文艺作品获得口碑和收视、票房、发行丰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的生动例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在2016年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像灯塔般照亮了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

  张宏森指出,我国电影界将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指引,在三个方面着力工作:一是“树三讲”、“去三俗”。一是要树立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二是强化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倡导“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的原创精神;三是做大做强中国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开启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公共文化服务扎根人民群众

  五年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项兆伦介绍,目前全国县级文化馆有3153个,博物馆、纪念馆4109个,文化馆332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175个,现在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村有了文化中心,所有社区都有了文化活动室,到现在,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2013年至201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累计流通人次近23亿;博物馆参观总人次近30亿。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话语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脚步。

  从黑龙江边防哨所到海南三沙群岛,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地到地震洪水灾区板房……这些年来,10万多人次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开展采风创作、慰问演出、文化惠民活动。

  中国故事吸引世界目光

  “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近年来,中国文化带着自信,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魅力。张宏森说,我们的一些优秀作品不仅在国内叫得响、传得开,在世界上也开始建立品牌,赢得了市场份额。

  据媒体报道,曹文轩、刘慈欣等一批作家频频斩获国际文学大奖。《舌尖上的中国》《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一批充分展现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影视作品,渐渐在对外传播中崭露头角。《我们诞生在中国》《长城》等一批中外合拍电影,也借水行船,带着中国形象、中国文化,迈向国际市场。从2014年APEC峰会到2016年G20峰会,再到刚刚过去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一次次主场外交重大活动中,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惊艳世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国文化感染世界,也更进一步深度影响国际文化市场。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标签: 国内50部历史纪录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