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笔墨官司

爱百科 127 0

  《核舟记》一文中“背”字何解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核舟记》一文中有“其船背稍夷”一句,对于“背”字,课文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言外之意,将“船背”解释成“船的顶部”。对于这个解释,笔者不敢苟同。

  查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之《<核舟记>赏析》,作者隋树森,他的观点是:

  “‘船背’一词,现行语文课本加了注解。有的旧课本把它注为‘船底’,这大概是把‘背’字理解为‘正面’‘背面’的‘背’,认为‘船背’就是船的‘背面’,也就是‘船底’,这是错误的。‘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现行语文课本显然接受的是隋树森的观点。

  但笔者认为,隋树森先生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隋先生以白居易的“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作为证据来佐证“船背”即“船顶”,貌似论据充分,无懈可击,“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实则,笔者认为,隋先生混淆了训诂学上的一些概念。

  查《说文》:

  背,脊也。——这是“背”的本义。

  脊,背吕也。——“吕”就是脊骨,因此,“脊”的本义即“脊骨”。

  据此,“背”的本义当是指“背脊骨”。

  由于动物的“背脊骨”长在身后,与正面相对。因此,“背”便有“反面,后面”的引申义(见《辞海》)。

  基于这个分析,再来看隋先生的观点:

  “‘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

  这就让人相当吃惊了。

  若依“背”的本义,动物的“背”,当是指“背脊骨”,如猪的“背脊骨”,方言称龙骨。船也有船龙骨,这是象形。在这里,“背”便没有“上面”的意思。

  若依“背”的引申义——隋先生说“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显然依据的是“背”的引申义——那么,根据常识,动物的“背”不一定都朝上,它睡觉的时候有侧有卧,猴子坐着的时候背是直着的,人站着的时候,背也是直着的,不可能一直向上。

  若隋先生的观点成立,那么“手心手背”呢,手背一直朝上,不能动,半夜三更蹦将出来,你敢看?

  很明显,隋先生的“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之观点,毫无训诂学的依据,且有想当然之嫌。

  那么,《核舟记》一文中“背”字当作何解呢?

  若依本义,船背即船龙骨,船龙骨在船底,与义合。

  若依引申义,动物的正面与背面便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相对概念,以“面”为正面,“面”的反面当然是后背。同理,船的正面当是指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术语叫做“船面建筑(指主甲板上面的建筑,供船员工作起居及存放船具,它包括船首房、船尾房及船桥)”。它的“反面”,也就是吃水的部分,自然是船底了。

  至于白居易诗中的“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之“船背”,与《核舟记》“其船背稍夷”之“船背”,显然是两个概念。虽然都适用“背”的引申义,但后者是相对于船面建筑而言,而前者却是相对于船舱而言。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是呆在船舱中的,听船舱外面风雨交加,风浪打着船头,风雨刮过船篷。从船舱的角度来看,其“反面”,自当是指船舱的外面。《核舟记》第二段说:“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就是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船舱,雨自当是落在船篷上,怎么会跑到船底去呢?隋先生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似是诙谐,实则混淆了“背”的本义和引申义,着实令人费解。

  综上,笔者认为,《核舟记》“其船背稍夷”之“背”,当训为“船底”为妥。

标签: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