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

爱百科 196 0

  这里说的兄弟是指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兄弟,包括姐妹。

  有句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可见生死攸关之时父子兄弟才是最可靠的,同时,这句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一路走来的艰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不但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还要和野兽斗,更要和比野兽凶残的敌人斗,父子兄弟亲密携手才走过了风雨,走过了生死,走过了洪荒,让种族得以延续下来。

  面对生死,兄弟可以为对方挺胸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对方活下去的机会,但在利益攸关的时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诗经•小雅•常棣》)也是经常发生的。

  在中国,兄弟不和的历史非常悠久。史载,帝喾的儿子阏伯与其弟实沈不和,常动干戈。帝喾无可奈何,只好将两兄弟分开。将阏伯封于商丘为“火正”,封号曰“商”,差实沈到大夏,使兄弟终不得见。阏伯死后被称为商星,实沈死后被称为参星。在星宿中二星一个落下的时候,另一个才升起,永不相见。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其典故就源于此,但很多人知道参商是星宿,却并不知道他们是兄弟。

  可见,兄弟不和真正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兄弟距离越近越不和,但因为条件限制,离开故土不容易,兄弟又不得不比邻而居,所以,兄弟大多咫尺天涯,但内心是分分钟装着对方的,都希望对方比自己过得不好,都看不得对方比自己好,甚至分分钟都想把对方干掉而后快。

  在中国,长兄有着先天的特殊地位,也有着特殊的权利和义务。 最特殊的是独享继承权,不但继承财产,还继承父亲的权力,甚至有些太子还继承父皇的嫔妃。

  在帝王家,长兄往往就是太子,等父皇死了,哦,皇帝死叫驾崩,太子是要当皇上的,当了皇上,你懂的,天下都是他的;如果废长立幼,乱了“伦常”是有大麻烦的,弄不好就要亡国。

  在民间,长兄同样有着先天的类似太子的特殊地位,弟妹们对长兄也是仰视着,敬畏着,甚至是畏惧着的,所以有长兄如父之说。

  一般而言,长兄和弟妹们的关系也不太好,都不太愿意正眼看弟妹们,弟妹们都有着“总有一天打败他”的伟大理想,私底下搞统一战线抵制长兄。所以,兄弟关系大多是既团结又争斗的关系,相互角力,相互制衡,暗中比拼。

  在民间,小儿子也有着特殊的地位,这特殊主要家庭财产的部分继承权,即如果他赡养父母,则父母百年之后的那份家产就是小儿子的。因为父母要仰仗他来养老,所以,小儿子得到的宠爱比长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正因为如此,小儿子的品性往往和其他兄弟不同,他往往恃宠而骄,“携天子以令诸侯”,呼风唤雨,虽无长兄的尊崇地位,但却常常逞长兄之威,因而兄弟姐妹们跟小弟的关系都不太好。

  兄弟关系概而言之也就两种关系,即对立关系和亲密关系。

  对立关系就是矛和盾的关系,很多时候是生和死的关系。曹植的“七步诗”就是最好的反映。但曹丕和曹植的对立关系情节显著轻微。曹丕心软,即使传说曹植恋嫂而写《洛神赋》,曹丕也没有杀曹植。

  最心狠手辣的可能要数胡亥。如果说曹植还曾经有想当老板的想法和行动,那么,胡亥的兄弟们并没有跟他对立,至少史书没有记载,他是假想防卫。司马迁记载,胡亥不但假传圣旨逼死了哥哥扶苏,还将其他一众公主王子都杀了,其中十八位公主被公开处决,四名公子被迫自杀。在距离秦始皇陵东侧三百五十米处的上焦村附近有十七座庞大秦汉墓葬群,其中有一座群葬墓,尸骨众多,散乱不堪,没有一具全尸。专家在墓中找到两枚私印,一枚“荣禄”,出土于男性墓中,一枚印文为“阳滋”,出土于女性墓中。在发掘中还发现了阴嫚铜印。专家考证,此墓葬群属于秦始皇子女,墓中主人死亡时年龄都在二十到三十岁间,都是非正常死亡,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四肢分离,尸骨上伤痕累累,有一位叫“嬴阴嫚”的公主,其遗骸满是刀痕,头骨上更是插满了箭镞,惨不忍睹。

  秦始皇有三十三个子女,三十二个都被胡亥或乱刀砍死,或乱箭射死,或逼迫自杀,全部死无全尸。

  《李斯列传》中也有关于这个墓葬的零星记载:“公子十二人惨死咸阳市,十公主惨死于杜。”

  这类帝王家兄弟相残的故事从来没有停止过,不管他是哪家哪姓,“圣明”如李世民也免不了俗,杀兄弑父,血腥异常。

  帝王家的兄弟相争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理由再堂皇不过了,然而江山之大独不让兄弟立足,苍生之众独不让兄弟活命,真是令人心碎。

  平民人家兄弟相争当然没什么江山啊社稷苍生啊那种高大上的理由,无非就是蝇头小利而已,不过是一堵墙、一垄地、半截屋基,甚至一砖一瓦之争,但人人寸土必争,淄铢必较,以命相搏,不是兄杀了弟就是弟杀了兄,这类例子太多了。曾有一对兄弟分房,五间木瓦房要对半分,中间那间所有横着的木头都从中间锯断,瓦片中间那行怎么分都不公平,谁都不愿意吃一瓦之亏而全部打碎,大门板各要一边,搬出去另起房子的那个兄弟把老屋基属于他的那一半全部破坏,不让兄弟“占便宜”。分了房之后,兄弟俩虽然相距不远,低头不见抬头见,但一辈子不和对方说话,路上相遇能绕道的绕道,不能绕道的也各自把脸扭过一边,满脸阴云,双眼喷火,如遇寇仇。

  乐于给予的永远两手空空,习惯得到的永远不会满足,你勒紧腰带帮助兄弟就是应该的,即使倾尽所有,兄弟仍然以为你有所保留,永远得陇望蜀。如果某天你落魄了,给得少了,或者给不起了,那个习惯得到的就“色难”了,就抱怨了,就跟外人嚼舌头了,你在他眼里就只剩下不是了,还要生出许多的是非来。

  多少兄弟奢望“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可是,劫波度尽,有多少兄弟还能相逢,还能一笑泯恩仇?就是说这话的鲁迅也只是一厢情愿。鲁迅曾经一个人尽心尽力养活一大家子,弟弟生病了他请假悉心照顾,但终究因为“我的钱是用黄包车拉进来的,但是人家是用汽车送出去,我自己拼命做,但是总是不能满足要求。”最后是兄弟失和、打架、绝交,直到他死,他的弟弟都没有出席他的葬礼。

  鲁迅的《弟兄》深刻地嘲讽了手足之情,读来让人心堵。

  很多兄弟艰难困苦的时候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虎狼当前同仇敌忾,同生共死,可是,一旦走过艰难,走过生死,兄弟就为些许小利而反目,你死我活。有一对兄弟,小时候形影不离,一起成长,有野兽恶狗,哥哥总是护着弟弟。如果有外人欺负弟弟,哥哥搏命都为弟弟出口气,后来,因为经济不宽裕,家里就只能让弟弟继续读书,哥哥在家种地,和父母一起供弟弟读到中专。后来哥哥成家后分家分地,分家时哥哥要多拿家什,分地时哥哥一定要多要一块约三分的地,弟弟感觉哥哥过分了就是不让,争了半天,哥嫂往日付出的辛苦和不能读书的怨恨一齐涌上心头,最后哥嫂男女双打,嫂子先出手,弟弟不好出手碰嫂子,节节后退被红薯藤绊倒在地,嫂子立即伸腿骑马坐上弟弟的胸膛,左右开弓,猛抽弟弟的脸,弟弟放弃反抗,放弃那块地,求哥嫂放过他,可是,杀得性起的哥哥已经收不了手,抽起弟弟的脚,猛踩弟弟睾丸,活生生把弟弟踩死。如此兄弟,山河变色。

  这世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兄弟之怨最是难解。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有些还可以通过联姻化解,夺妻之恨和兄弟之怨几乎无解,最是让人煎熬。很多兄弟看不得兄弟好,只要兄弟好,他就心生不平,心生不平就有怨气,怨气累积就变成恨,心有恨,就有心魔,就无事生非,指桑骂槐,诅咒掘坟,投毒杀戮,无所不用其极。

  你比兄弟好,兄弟嫉妒你,恨你,你比兄弟穷,兄弟看不起你,欺负你,自古以来似乎都是这样。

  不管是贫穷的过去还是“富裕”的现在,人类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进步,兄弟相争一直没有停止,且比与外人之争更凶更狠,哪怕只为一草一木也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兄弟的对立关系让人断肠,而兄弟的亲密关系则让人感动莫名。

  “兄肥弟瘦,赵孝争死”的故事就很让人感动。这个故事记载在《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中。王莽末期,饥荒连连,经常发生人吃人的事。赵孝的弟弟赵礼被饥饿的盗贼抓去准备吃掉,赵孝听说后,把自己绑起来去到贼窝,对贼人说“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强盗们感动于他对兄弟的情义,把他们兄弟俩都放了(古时候的强盗好像比现在的强盗好啊,如果是现在的强盗肯定把兄弟俩都煮了)。

  生死关头,哥为弟死也不止是赵孝,“我能死,尔能报”,哥哥伍尚慷慨赴死,弟弟伍员为报仇一夜白头、姬汲姬寿兄弟共赴死难、孔融孔褒一门争义等故事一样感天动地。

  这些义薄云天的兄弟背后,闪耀着的是比金子贵重的人性的光芒,是浓于水的血液在奔腾,这光芒不灭,人间就有温暖,这血液不息,世界就有情义。有温暖,有情义的人间就是天堂。

  相比于兄弟的对立,姐妹之间的对立少一些。因为,姐妹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古时候女孩子十三四岁就出嫁了,出嫁之后都各自天涯了,到了现当代虽然女孩子没那么早婚,但终究姐妹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且“自古以来”不让女孩子继承家产,所以,相对于兄弟,她们之间没有多少利害冲突,姐妹相残的事相对就少。当然,没有男丁的富贵人家也有姐妹为争家产而针锋相对的,但毕竟置对方于死地的很少。

  姐妹成就兄弟的多,兄弟成就姐妹的少,有些兄弟为了一己之私,把姐妹当成物品,或换婚,或联姻,或把姐妹卖了。

  嫁出去的女回娘家,不管爹娘还在不在世,都带着礼物,年节的时候还带着双礼(一只鸡一壶酒,或者一挂腊肉一壶酒),兄弟人人有份,但有几个兄弟是每年都带着礼物去看看姐妹的呢?然而,兄弟即使空着手去,姐妹们还是像对待父母一样,杀鸡宰鸭,盛情款待。

  很多兄弟长大成人后跟姐妹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相见无言,甚至视而不见,冷若冰霜。但是,即使是这样,有兄弟的女子嫁出去了婆家一般都不敢轻漫她,更不敢欺负她,而没有兄弟的女子很多是不被婆家尊重的,甚或是被婆家欺负的。

  兄弟同气连枝,但兄弟复杂难懂。兄弟可以同仇敌忾,可以相互残杀,兄弟可以刀兵相见,可以共同对敌,兄弟可以同床异梦,可以同心同德,兄弟可以辱没家声,可以光彩门户,兄弟可以相逢不相识,可以千里共婵娟,兄弟可以有乐不共享,可以有难却同当,兄弟可以不共戴天,可以生死相许,兄弟可以老死不相往来,可以相约来生。

  兄弟大多面和心不和,各有小九九,脸上一团和气,内心万箭齐发。“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陆机)那样的兄弟情谊似乎已经很稀罕了。

  最看得起你的是兄弟,最看不起你的也是兄弟,最希望你发达的是兄弟,最不希望你发达的也是兄弟,为你的成功举杯祝贺的是兄弟,为你的失败烧炮庆祝的也是兄弟。所以,古人说“遭难莫寻亲,寻亲堪断肠”。

  兄弟相争,人品好的一定输给人品差的,不贪的一定输给贪的,一让再让的一定是那个通情达理的,得寸进尺的一定是那个木棍不通风的,最有“出息”的往往是不赡养父母的,最没有“出息”的往往是赡养父母的,父母最中意的往往山遥水远,反认他乡作故乡,父母最不中意的往往端茶送水,奉晨昏于榻前。嫁出去的往往最关心父母,与父母同住的往往极不情愿赡养父母,而最愿意赡养父母的,父母却最不愿意跟他共一个屋檐。

  这天下似乎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兄弟之间一百减一永远等于零,甚至是负数,即兄弟托付的事,九十九件你做好,有一件没做好,你对他的情义,他对你的好感立马归零,归零也罢了,他还要心生怨恨。

  兄弟间的红眼病是不治之症,很多情况下兄难弟不救,弟难兄不救,有的是救不了,但即使救得了也不一定救,还恨不得让他早死,心中有“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快感。

  有道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其实,很多时候兄弟关系比夫妻关系更不靠谱。病榻之前都是妻子服侍,哪有兄弟什么事?落魄失意都是老婆陪伴,哪有兄弟的影子?在野外挖到金坛也是喊“拙荆”去抬,哪让兄弟知道?

  古人认为兄弟关系应该是兄友爱,弟敬顺,但似乎自古以来能做到的并不多。很多兄弟关系只是马屎外面光,也不知道是不是世风不古。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兄弟各自天涯谋一份活命的活儿,风雨兼程,苟且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营营终日,匍匐在现实之下作富贵荣华的美梦,但大家都装作高大上的样子撑着硬颈面对生活的艰难,只为不让兄弟小看,只为那一口气的虚荣。

  当你生命老去,步履蹒跚,独对苍茫,蓦然回首,家乡依旧却日落月隐,孤雁独鸣,触景伤怀,兄弟种种的好一一涌现,你对兄弟的种种不堪历历如昨,而此时,一切的快乐与痛苦就你一人承担,你会不会伤心落泪,寸断肝肠?你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对兄弟好一点?你会不会感叹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要如何如何?

  其实,不用感叹,人生能不能重来历史都会重演,这是兄弟逃不掉的宿命。

  兄弟是民族的种子,姐妹是民族的母亲,愿天下兄弟姐妹珍惜此生此世,相爱相助,欣赏包容,同看雁来雁往,共赏花谢花飞,风雨相伴,共度流年。

标签: 帝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