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不读到最后你猜不出他的名字

爱百科 105 0

元朝有个书生,其品行德操是古代文人的典范,一生坦率无畏。

书生历经六朝,为人博古通今卓尔不群,为臣克己奉公直言纳谏,为官心系百姓大公无私。其父凭子贵,其母因子荣。

书生自小勤奋好学,从来无需长辈督促,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书生很爱学习,常常彻夜读书,废寝忘食,族中长辈担心他太过用功累坏身体,便经常制止他。每当如此,书生便白天默默背诵,晚间挑灯偷读。

书生的祖父曾为朝廷征战多年,书生的父亲弃文从商后,家中颇有资产。虽然书生从小便家境优渥,而舞象之年(1)的书生也并未像其他世家子弟一样,醉酒鞭名马,多情误美人。

书生在十九岁那年写了一篇文章,惊艳四方,广为流传,书生的名声在传到山东按察使(((2)))焦遂那里后,两人相见,焦遂破例举荐书生,书生因此入仕。后被当时的平章政事(3)看中,并多有提携。

公元1305年,三十七岁的书生被外放任命为堂邑县(南京附近)县尹,当时县里秩序混乱,百姓愚昧,暴徒四起,书生到任后,先捣毁了三十多座欺骗乡民的祠堂,后又将县内暴徒李虎等人一网打尽,开民智,灭匪乱,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称颂。

书生在地方期满三年后,被新帝招至东宫教授太子识学,不久便兼任监察御史(4)。

书生身兼御史后,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上书万言书,直言时政“十害”,由于所言超出当时社会的理解,为朝廷所不容,让皇帝毛骨悚然,以致书生被贬为平民,并经朝堂议政后发文永不得复用。

庆幸的是世事无常,一年后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太子爱惜书生之才,召其回京,并让书生主持科举考试。

书生坚持举人为贤,不以一篇文章论才能,对落榜考生也给予了一定照顾。也因此为朝廷网罗了一批英才。书生的所为立竿见影,不仅被朝廷认可,也得到了士子的感激。三年后书生被升迁为礼部尚书并再次主持科举。

书生之盛名寰宇海内,门生遍布朝廷。且书生为人正直,他曾上书直言皇上贪图享乐,本觉得自己励精图治,已使国泰民安的皇上看到后不觉大怒,但是转眼一看是书生写的奏折后便消了气,反而嘉奖了书生。

两年后书生得到重用再次升迁,被任命为参议中书省事,参决军国重事,总管六部事宜。

然而由于书生为官刚正不阿,且书生所提的政策实施后严重损害了许多旧有权贵的利益,为了避免因为自己的所为引起朝堂的派系之争,影响世间的安稳,书生无奈只好辞官归隐,过起了饮酒赋诗的悠闲生活。

后来因为书生的才学和贤名天下无人不知,朝廷换了三位皇帝,每任皇帝都下召想要重新重用书生,前后下了七次诏书,书生都不为所动,中书省重臣也纷纷写信规劝,书生依旧如故。

居家八年间,朝廷七召不起,书生终日会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采菊东篱。

那年陕西大旱,国本动摇,六十岁的书生接到朝廷的诏书后,立即散尽家财分给周围的穷人,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

书生从山东向关中进发,一路向西,在靠近陕西时,映入眼帘的是饥民相食,一片狼藉。在路过华山时,书生进西岳庙求雨,竟哭拜在地爬也爬不起来。

到任后四个月,总领救灾事宜的书生从没回家住过,一直吃住在官府,总理救灾各项事宜,白天救灾,晚上祈雨,从未懈怠。 没过多久,书生终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岁,百姓闻之,哀之如失父母。

等到灾情得到控制后,朝廷下诏追赠书生为宣惠功臣、柱国、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这个书生他用一生诠释了他在赴任救灾路上所做的散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舞象之年:指男子15-20岁时期的称谓。

(2)按察使:省级三司(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民政、司法、军事)之一,唐仿汉制设立,职责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内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常委兼政法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兼省检察院院长,兼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唐时在地方仅次于节度使,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宋时即是转运使领提刑,明中是巡抚的属官,清朝称臬司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

(3)平章政事: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即宰相。元时是为丞相副贰。明洪武九年(1376),省平章政事,设内阁。

(4)监察御史:隋制,初设是正八品下,宋时是从七品,元时是正七品,明代初为正九品,洪武十七年升正七品,清代初为正七品,乾隆十七年提升为从五品,典型的位卑而权重。掌监察百官,巡按(影视剧中常说的八府巡按,就是这一官职)郡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可巡查;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是古代三法司(刑部,御史台,大理卿)属官之一。

标签: 历史人物故事大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