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之陈琳vs初唐四杰之骆宾王 人生结局有何不同

爱百科 111 0

建安七子之陈琳vs初唐四杰之骆宾王 人生结局有何不同

引言

为什么拿他们来对比,起初是因为前段时间,《科学》杂志主编刚刚发表了一篇讨伐特朗普不尊重科学,在科学的问题上撒谎的檄文。说起檄文,我印象最深的先是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其次就是陈琳的《讨贼檄文》,思路由此而发散。

如果世间有轮回,我会相信,这是一种轮回!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陈琳《讨贼檄文》一出,更甚于他建安七子的声名,这篇檄文也被称为檄文之典范。

公元684年(武氏改唐为周),骆宾王《讨武檄文》一出,被称为天下第一檄文而名垂千古!

何谓檄文: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出自《汉书·朱博传》:"合下书佐入,博口占檄文。"

在今日看来,就是战争总动员!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方,在战争的天平上都始终都要有道义,或者说是站在“正义”的一方,讲究师出有名,名正而言顺,赢得众多民众的支持。探寻历史上有名的檄文,我觉得最经典的当属东汉末年陈琳的《讨贼檄文》,还有唐朝骆宾王的《讨武檄文》。而探寻他们的人生轨迹,有相互交叉重叠的地方,也有些许差异。

建安七子之陈琳vs初唐四杰之骆宾王 人生结局有何不同

两个人大都出身于世家或书香门第。陈琳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虽然无法知晓出身,但处于那个由门阀世家统治,普通人难于读书识字的年代,他也必定是出身于小门阀世家或书香门第之类的。

骆宾王则出身于官宦世家。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父亲对的期望。骆宾王的名字出自于《周易》——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大意是希望骆宾王可以观仰国家大治的光辉景象,而以宾客的身份入朝,发挥才干来辅佐君王,让江山稳定昌盛。

骆宾王可能有些人会下意识觉得不认识。但一说起那首“鹅鹅鹅——《咏鹅》”,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他!

两个人都是盛名一时的才子!陈琳生年无确考,但据传少年成名,诗、文、赋的成就很高,是魏晋朝的著名文学家,想必能被称为“建安七子”的,才学也不会差到哪。

他的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这篇跟汉乐府民歌风格相似的诗作,流传甚广,全篇以对话的形式,通过多种视角,引出秦代统治者强征百姓去修筑长城造成的痛苦和灾难,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算是最早描写长城造成民间痛苦的诗篇。

饮马长城窟行(全文)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骆宾王更不用说了,名副其实的年少成名,被称为“神童”,才华横溢,著作颇丰,是初唐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受赞“初唐四杰”!当然,也归咎于他处在于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环境,一门骆家,三代为官,骆宾王的祖父乃是隋朝的右军长史,父亲也是唐朝的县令。

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诗,他的长篇歌行诗《帝京篇》在唐当时被称为绝唱,全诗描绘长安的繁茂气象,突出大唐帝国的强盛和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相比六朝后期的华丽辞藻,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更显清新俊逸,铿锵有力,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正象闻一多先生所评论的那样,是“洋洋洒洒的宏篇巨作,为宫体诗的一个巨变。仅仅篇幅大没有什么,要紧的是背面有厚积的力量撑持着。这力量是前人谓之‘气势’,其实就是感情。所以卢骆的来到,能使人麻痹了百余年的心灵复活。有感情,所以卢骆的作品,正如杜甫所预言的,‘不废江河万古流’。”

帝京篇(节选)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

两个人都因檄文而千古扬名。檄文篇幅过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随意百度都可以找到原文及赏析。

因为经常看三国,玩三国志游戏,所以对陈琳还是有印象的,不过东汉末年,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草莽英雄;无论是武将,还是文人,当真是人才辈出,有若星河灿烂,不过陈琳最能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他的《讨贼檄文》!那是官渡之战前期,袁绍为出师有名,让才子陈琳写下讨贼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这篇讨贼檄文,历数曹操三代祖宗的恶行,把曹操的“恶”描述得淋漓尽致,言辞犀利,字字如刀剑,此文一出,连华佗都治不好曹操的头痛病,却被这檄文一气,瞬间就好了,堪称“仙丹妙药”。

骆宾王虽然年少成名,不过一生却郁郁不得志,武则天当政时,更是因为多次上疏言事,当时的武则天可谓是权势滔天,与皇帝合称二圣,结果可想而知,很自然他被武则天的人随便栽了一个罪名锒铛入狱。一年后出狱,骆宾王被贬到临海做县丞,相当于副县长,这小小芝麻官使他郁郁不得志,就弃官而走了,后据传是追随徐敬业了。

684年唐高宗去世,武氏改唐为周,开国元勋徐绩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其幕僚也就是骆宾王写出气势磅礴流传千古的《代李敬业讨武檄文》,文章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文采飞扬,感情激烈,当时就号召起十万人来讨伐武则天。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大意是先帝坟头的土还没干,幼主却无人可托,你们的良心呢。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为之动容,问:''这是谁写的?''有人说是骆宾王写的,武则天说:''这样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是宰相的过失啊!''

两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说起曹操,这可是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枭雄,而同为建安才子的孔融,身为建安七子之首,拥有“孔融让梨”的好名声,名气比陈琳大,但是他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杀。相比孔融,陈琳的结局算不错,曹操看重陈琳的才华,终究还是网开一面,并且还委以重用,不仅在政治上出谋划策,还经常参与曹氏父子举办的各种文会,一起饮酒作诗,畅谈抱负。以至于陈琳于建安二十二年染瘟疫身亡后,曹植还专门写文章追忆那段往事。

说起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功过无数,一个“宁可错杀不可错过”的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她的一句评论很准:骆宾王是文章大才,但徐敬业的武功却配不上他。果不其然,徐敬业兵势虽大,但远远不是武则天的对手,三个月后徐敬业造反兵败被杀。《资治通鉴》上记载骆宾王与徐敬业被捕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骆宾王是投江而死的,《新唐书》本传说骆宾王最终“亡命不知所之”。

同为盛名一时的才子,皆以檄文而名垂千古,同样坎坷流离的人生,一位三易其主,一位造反失败后其踪迹成为历史谜案,他们的一生都是传奇,都将永远绽放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

建安七子之陈琳vs初唐四杰之骆宾王 人生结局有何不同

标签: 初唐四杰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