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我是史心可鉴的九之亮,九之亮只做原创内容,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
文/九之亮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力求富国强兵,圣贤学者迎来了时代机遇,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显神通,经世致用的学说甚嚣尘上,仅存的神话人物、神话故事也大多被圣贤学者历史化,甚至谁是上古第一神王都悬而未决。纵然是大势所趋,但遗失的神话难免让人感觉些许遗憾。不管怎样,先秦圣贤书中还是为我们留下了神话的蛛丝马迹。
上文中帝俊、东皇太一、昊天上帝、伏羲皆与最高神失之交臂,看到最后一位古神,或许诸君心中早有定论,但那定论并不是来自于公平的角逐,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局。
女娲,盛名之下的人类之母
繁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永生最准确的定义。
不知何时起,人类从原始人群阶段过渡到了母系氏族社会,女性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辉煌时代,或许女娲的神话传说便是她们口口相传,直到进入父系社会,新神取代旧神。笔者实在没有精力追溯女娲的渊源,因为太久远,太复杂,还是从先秦文献中捕捉下女娲大神的痕迹吧。
《山海经.大荒西经》曰:“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是《山海经》中唯一记载女娲的语句。我们从字面意思理解,女娲死后,其肠化为十个古神,此十神控制栗广之野这个区域,他们还经常喜欢横在大道上。看到此文,笔者有几个疑问:
第一,女娲与众山海大神相比,地位如何?
弄清楚此问题之前,笔者有必要分析下山海界谁占据的资源多,谁的势力范围大。《山海经》顾名思义,讲的就是山与海,当然笔者认为文中“河”也有“海”之意。书中可知,山海中有神鬼鸟兽,埋金玉铜铁,长仙灵草木,并且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论述。
按照这个思路溯源,笔者将重点对山海界黄帝、帝俊、炎帝大神做个总结(不再具体摘抄文献记载,以后有机会笔者会专门写一篇山海界综述)。
-黄帝占据山海第一神山昆仑山统御山海,坐拥峚山,凭借玉膏控制天地鬼神,其子孙“禺京”“禺虢”还是北海、东海海神,四大海控制了两个,其他子孙后代也是神迹昭然,篇幅有限,不在赘述。且从其书中的记述方位来看,黄帝的势力范围大致分布于西部、北部、北海、东海。显而易见,黄帝是山海界最大的boss。
-帝俊生下了日、月、稷三个耀眼的孩子,但其他孩子平平无奇,顶多“力使四兽”,百工叔均还是黄帝的臣属。不过就算日月,还要被月母国的“鹓神”及西北的“石夷神”控制,“处东北角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帝俊在山海界的势力范围较少,不过范围广,东西南北各有一定的势力据点。本书给予他的角色就是生日月普照山海,生后稷服务百族。
-炎帝在《山海经》中戏份很少,或许作者是黄帝迷,刻意削弱了炎帝的影响力,但信息虽少,却不影响炎帝的分量,其一炎帝与“河”关系密切。妻子是赤水河神的女儿(赤水河神战力很高,是阻挡黄帝女儿“妭”的屏障),子孙祝融、共工都是准帝级人物。这条论断,笔者需要借用下其他先秦学说论证,《管子》:“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至于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不利其器,烧山林,破增薮,焚沛泽,逐禽兽,实以益人,然后天下可得而牧也。”故笔者猜测炎帝是山海界各大河流的主宰者。其二,炎帝与大地密切相关。炎帝子孙“术器”有“复土”神力,以此控制各大河流。
根据以上论述,山海界的资源基本已被三位大神瓜分完毕,山、海、天(日月)、地(土壤),唯一仅存的就是地处山海天地之间的异人种族(部分是黄帝、帝俊、炎帝的后代),他们来自于哪?笔者认为他们来自于女娲。女娲应该与黄帝、帝俊、炎帝同处于一个时代,各大神帝皆有使命,而造百族异人这个使命就有女娲承担了。这也可从《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中找到“女娲造人”些许痕迹吧。这就是女娲能与黄帝、炎帝、帝俊比肩的功绩,纵然只留下些许痕迹,但后世子孙还是把“女娲造人”这段佳话予以传承下来。
这是笔者第一个观点,女娲是与黄帝、炎帝、帝俊比肩的上古大神。
但盛名之下,终有谢幕。《山海经》的主人通过一系列操作,把女娲大神推下了至高神的神坛,且听笔者为诸君分析。
命运坎坷的众女神
《北次三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中次七经》:“ 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瑤草,其叶重叠,其华黄,其实如菟丝,服之媚于人”
《海外西经》:“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妭。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妭(魃),雨止,遂杀蚩尤。妭(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
《山海经》中上古女神本就不多,但是结局却令人唏嘘,河川主宰炎帝之女,溺死于东海,炎帝却置若罔闻,只留下精卫的永世愤懑!堂堂帝女,死后却化为妖草,取悦诸人!女丑,为何遭受十日齐出,炙杀之,却无人拯救!青衣女妭,立不世之功,却被黄帝流放赤水!显然《山海经》是父系社会的产物,即使拥有“造百族”功勋的女娲,也不知所终。古神难道不能复生吗?半神颛顼都可以蛇化鱼获得新生,女娲难道不可以吗?书中已有答案,不可以!
十日炙杀
悲惨的蛇身人面古神
为什么蛇身人面的古神要受到打压?原因很简单,他们与女娲有渊源。《山海经》并未直接点出女娲形态,笔者只能从唯一记载女娲相貌的《列子》中寻求答案。
《列子》曰:“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诸君看到“女娲之肠,十神横道而处”时,是否联想到,这个场景是不是像蛇的腹部花纹呢?
咱们看看《山海经》蛇身人面的古神结局吧。
《海外北经》:“ 烛九阴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西次山经》:“鼓,钟山神(浊九阴)之子,钟山鼓与钦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崖。钦化为大鹗,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鹞鹰,赤足而直喙,黄文白首,其音如鸿鹄,见则其邑大旱”
《海外北经》:“相柳氏九首人面,蛇身而青,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
《海内西经》:“ 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海内经》:“延维,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人主得而飨食之,霸天下”
诸君可阅知,浊九阴之子鼓、共工臣相柳、窫窳皆惨死,窫窳被大巫救活后,脱去了蛇身人面相貌,化成了其他样貌。延维古神更惨,成为人类猎杀的对象。
幸运的是,因为与黄帝关系密切,轩辕国生存下来。
《海外西经》:“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不寿者八百岁”
相柳
化成装饰点缀物的大蛇
在远古时代,以蛇为代表的生殖崇拜很是普遍,蛇在远古先民中具有很高的祭祀地位,但《山海经》中蛇成了大神的附庸品。
《山海经》曰:“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曰:“于儿,人身而手(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曰:“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曰:“西方蓐(rǔ)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曰“禺彊,人面鸟身,珥(ěr)两青蛇,践两青蛇”
曰:“奢比之尸,兽身、人面、大耳,珥(ěr)两青蛇”
曰:“不廷胡余,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
曰:“夏后开,珥两青蛇,乘两龙”
曰:“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
看看以上描述,好像大神们都得有几条蛇当宠物,才能显得高大上似得。究其原因,就是与蛇相关的古神女娲落幕了。
第二,女娲身化百族,杀身成仁了吗?
笔者在《山海经》找不到答案,可以根据文献做一个推断。
《大荒北经》:“无肠国,任姓。无继子,食鱼”
《海外北经》:“无肠国,为人长而无肠”
《大荒北经》:“无继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
《大荒西经》:“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笔者据此推断,女娲“造百族”后,神力耗尽,古神仙躯消散,其中肠化为十神,其他身躯化为无肠国人,此无肠国无法生育,但为什么一直存在呢?笔者认为他们是永生的族群,这也是女娲复活的关键。
女娲必须复活吗?答案是必须!
《列子》曰:“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颛顼大帝“绝天地通”后,天地不稳,天出现了窟窿,地上洪水滔天,女娲杀身造就的“百族”就这么毁掉了吗?不能!这位上古大神又一次出现在了天地间,奋不顾身的冲向了天阙,此时那些至高无上的神帝们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就写到这吧,笔者就不在分析《楚帛书》中的女娲了,因为书中的女娲与伏羲都是道家学说的人格化载体,都是阴阳哲学概念的拟人化,但女娲与伏羲是不同的,上古大神女娲自古有之,在笔者心中,她比古希腊“大地神盖亚”更崇高,也比“普罗米修斯”更悠久,因为她是华夏族群的缔造者!
女娲补天
《谁是华夏至高神》系列终于落幕了,此刻黄帝作为华夏第一至高神的头衔也已实至名归,感谢诸君的耐心阅读,后续我将继续更新上古神话,下一期将推出华夏始祖的炎帝,敬请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各显神通的人物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