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为什么总是迁都?

爱百科 119 0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给题主点赞。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中心,定都后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最多一两次的迁移,但商朝的都城有前八后七之说,总共达15次之多,是历史上迁都次数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商朝为什么会这么频繁的迁都呢?

我的主业是读《史记》,就《史记》记载的历史素材,进行逻辑分析,挖掘历史背后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历史视角,希望能够对现代的生活、事业有所借鉴。

商朝为什么总是迁都?

一、古今学者的主要假说

商汤建国前的八次迁都《史记》中没有记载,建国后的七次迁都有简单介绍,但也没有说明原因,古今学者给出了很多假说,有水患说、去奢行俭说、游牧说、游农说、战争说、王位纷争说、阶级斗争说、青铜说等八种假说。但总觉得有些偏颇。

1、水患说:了解中国风水历史的都知道,古代人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选择居住和生产的地点,是靠近水源,但都处于比较高的地势,尤其是在选择都城的时候,不会不考虑这一点。

2、去奢行俭说:这点有点讲不通,当时是奴隶社会,财富主要是看拥有的奴隶数量,是动产,迁移并不能避免奢侈腐化。

3、游牧说和游农说,基于的核心条件是一致的,一个是说当地的水草不够旺盛,季节性明显,一个是说当地的土壤不够肥厚,但商朝的都城都是在黄河沿岸,地处中原,水源非常充足,土壤肥沃。如果是因为季节的变化,则应该是南北迁移,而不是东西向迁移。如同后来历史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4、战争说:这个可能是影响当时选择都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但也不纯粹是为了战争的方便,而是战争与政治的结合。

5、王位纷争说:王位纷争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迁都并不能解决王位纷争的问题,只是影响国家实力的内因,迁都还受外部的因素影响。

6、阶级斗争说:迁都也不能解决阶级斗争的矛盾,当时的土地还是非常充足的,只是缺少人口,所以当时并没有出现财富兼并的现象。也没看到奴隶造反的历史记载,奴隶更多是俘虏和罪犯,是没有能力和资源要求什么的。

7、青铜说:这个是拿现代的观点替古人考虑问题了,天下都是为了天子和贵族们服务的,怎么会因为一些生产资源而迁都呢?都是可以让奴隶去当地生产好了,运输到都城的。如果按照这个思维,秦始皇陵就应该选在四川,而不是陕西;隋炀帝就不用修大运河运输粮食,而应该直接把都城修建在江南地区。

二、迁都的位置及次序

先来看四张地图:

商朝为什么总是迁都?

图1:中国主要山脉河流分布图

商朝为什么总是迁都?

图2:商代地图

商朝为什么总是迁都?

图3:商代遗址分布图

商朝为什么总是迁都?

图4:商代迁都地点及顺序

1、商朝自成汤之后的七个都城分别为:亳(河南商丘北、山东曹县南,在山东境内)、嚣(郑州西北、荥阳东北)、相(河南濮阳北、内黄南)、邢(有争议,河北邢台或河南邢丘)、庇(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奄(山东曲阜)、殷(河南安阳西)。

2、从都城的分布及迁移顺序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1)都城5-6个在今天的河南境内,2个在山东西部,可能有一个在河北南部。但都在商朝版图的中心区域位置。

(2)都在河流附近,黄河或济水。靠近水源的考虑。到东不过泰山,西不过太行山。

(3)前期多横向迁移,东西交替;后期涉及到黄河南北,但主要还是东西向的迁移。

三、每次迁都前后的国势

(1)亳:成汤起家的地方。

(2)嚣:帝中丁时期西迁。这个位置是战略要地,是链接东西部的门户,差不多就是后来楚汉争霸时期最主要对峙区域荥阳。之前是帝太戊,任用伊陟为相,殷的国势再度兴盛,诸侯又来归服,所以帝太戊被称为中宗。这个时候国家实力强盛,西部诸侯的实力也强大起来了,可能是为了加强西部地区的管理而迁都。

(3)相:河亶甲时东迁。河亶甲时,殷朝国势再度衰弱,可能出于都城安全的考虑而迁都。

(4)邢:祖乙帝时北迁或西迁。祖乙帝即位后,殷又兴盛起来,巫咸被任以重职。如果邢为河北邢台,则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以太行山和黄河为天险,利于防守,但太靠北边了,不利于西部和南部区域的管理。如果为河南邢丘,大概是在今天的焦作市附近,跟嚣一样,也是战略要地,是链接东西部的门户,只是黄河南岸和北岸的区别。就是进攻策略,与帝中丁时期的考虑类似。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更加认可后者。

(5)庇:盘庚帝时东南迁,靠近济水。阳甲帝在位的时候,殷的国势衰弱了,盘庚即位后首先迁移都城,避免西部诸侯的干扰,争取发展时间,在盘庚的系列复古改革政策下,殷朝的国势又一次兴盛起来。

但这次迁都民众有怨言,说明民众在邢日子过的挺好,不想迁移,说明当时殷的国势没有衰弱的那么历史,还没有紧急的危险,所以不愿意迁移,但盘庚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考虑,提前做了安排。

(6)奄:《史记》没有记载这次迁移。再次向东迁移,但这次迁移的位置很短。只是离水远了些,海拔好像是高了些,可能是因为水患的问题。

(7)殷:武乙时向北迁移到朝歌。位于黄河北边,太行山东边,不像嚣和邢就处在东西交流的关口上,在关口的后面一点。这个位置选的很好,进可功,退可守。甲帝淫乱,殷朝再度衰落;两个儿子在位的时候也没有太多记载,应该是没有太多的作为;到孙子武乙的时候,《史记》中说他暴虐无道,在他执政期间,殷朝更加衰弱。但从这方面来看,武乙还是很有战略思想的,只是因为不信鬼神,忽视政治手段,而重视军事手段,所以被人认为暴虐无道。

总体来说,国力强盛的时候会西迁,扼守关口,加强对西部的管理;国力衰退的时候则会东迁,保障安全,争取时间发展国力。但也有个别特殊的现象。

年代过于久远,历史资料有限,仅仅是个人的一些想法,还有待进一步论证。要真正弄清殷都屡迁的原因,还有待了广大史学工作者全面,深入的研究。

标签: 商朝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