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商王武丁多次激战的鬼方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爱百科 152 0

与商王武丁多次激战的鬼方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文献和金文记载的“鬼方”和殷商时期真实的“鬼方”,应该不是一回事;和武丁激战的并非真“鬼方”;这个“鬼方”的去处,商史研究者们有具体说法。

一,足可庆幸的是,19和20世纪相交之际,甲骨文被发现;而且,甲骨文的研究目前业已相对深入。这使现在的人们,能够更清晰地窥见3000年前殷商之朝发生的很多事情——包括商代曾存在很多“方国”,“鬼方”是其中之一这件事。

与商王武丁多次激战的鬼方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二,“方国”,是清末大儒孙诒让1904年提出的概念。甲骨文中多有带“方”字的卜辞,有六种用法——纯粹指方向;地域之四方;天帝所辖四方;殷商“四土”之替代;城邑之名为方;方国之方。广义的“方国”,是泛指殷商时期所有与中原王国对称之国,大部分在甲骨卜辞带“方”字;小部分不称“方”,而称“王”、“侯”、“伯”、“子”。称“王”的方国,是地处边境四个异姓之国;“侯”、“伯”、“子”,是有封地的方国。“鬼方”属于前一种带“方”的方国。

三,从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方国,大约有一百四十多个,与商王朝的关系有三种——

第一,始终与商王朝为敌的。如巴方、马方、基方、土方等等,共26个,其中称方的16个。

第二,与商王朝时敌时友的。如沚方、羌方、北羌、召方等等,共51个,其中称方的26个。

第三,一直与商王朝为友的。如鬼方、井方、亚方、戈方等等,共64个,其中称方的11个,称侯伯子的45个,称王的3个。

商代史学者认为,商王朝与方国之间,是统属与被统属的上下级关系——方国必须为商王朝打仗、戍边、纳贡——包括祭祀所用牺牲和人牲;占卜所用龟甲和兽骨;礼仪所用石磬和铜戈;提供女子、贞人、巫人、刍奴、士兵等。商王朝则要保障方国不受侵略,还要派人帮助农耕等等。以上这些,甲骨卜辞都有记载。但是,这种统属和被统属的关系比较松散,因此有的方国不服商王朝统领,还有的经常反叛。

与商王武丁多次激战的鬼方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四,“鬼方”始终与商王朝为友,有甲骨卜辞为证。

第一,《合集》8591/1、8592/1等多篇卜辞,表示了商王对鬼方安危的关心。

第二,《合集》6474/1的卜辞,记载了商王带领鬼方征讨叛逆,祈求先王保佑取得战争胜利。

第三,《怀特》1650/4的卜辞,说商王命令鬼方到王都参加重要祭祀活动。

第四,《合集》203正/1卜辞,强调鬼方有为商王朝抓捕羌人的义务。

第五,《合集》5577/1卜辞,讲到了鬼方有人在商王廷“挂职”当“小臣”。

第六,《合集》1114/1卜辞,记载了商王手下为了祭祀,对鬼方进贡的“人牲”进行“割解”。

总之,商王朝与鬼方的密切程度非同寻常。

与商王武丁多次激战的鬼方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根据周人概念所画的鬼方位置图)

五,那么,《易.既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是怎么回事呢?《诗经》、《竹书纪年》亦有记载。周康王小盂鼎铭文说,康王伐鬼方执酋三人、斩首四千八百多,还抓了一万三千八十一个俘虏。罗琨先生认为,文献、金文中的“鬼方”,与甲骨卜辞中的“鬼方”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是周人对西北游牧民族的统称;后者则是专名——此鬼方非彼鬼方,《易》和《诗》的记载,是周人的概念。张亚初先生更具体地说,商之“鬼方”,是对隗姓民族的专称。王国维很早就写了《鬼方昆夷猃狁考》一文,亦持鬼方是一个不同时代而有变化的概念的观点。

与商王武丁多次激战的鬼方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六,孙亚冰、林欢二位商史学者认为,卜辞中的鬼方,当为《史记.殷本纪》中“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的九侯——曾是商王朝的三公之一。这与卜辞中说到的鬼方有人在商王廷做官相吻合。《史记.集解》曰:九侯“一作鬼侯”。 根据《合集》203/1卜辞推测,武丁时期,鬼方应位于殷西地区,很可能就在陕西清涧李家崖古城遗址。《正义》引《括地志》说,“相州滏阳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相州滏阳,于现在河北磁县境内。有学者认为,鬼方可能在帝辛时期,内迁至今河北磁县一带,与商王都比邻。亦足见商王朝与鬼方的关系非同一般。

与商王武丁多次激战的鬼方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标签: 商朝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