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则古人冷故事 考试可作弊 人丑读书也没用

爱百科 122 0

12则古人冷故事 考试可作弊 人丑读书也没用

科举从隋大业三年(607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延续了1300年,既选拔了人才,也埋没了部分人才,我们来看看他残酷而可爱的地方。

1、科举考试看颜值

都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殊不知古时候颜值同样重要。

在人才辈出的唐朝,人才选拔有四个标准:

一曰身,体貌丰伟;

二曰言,言辞辩正;

三曰书,楷法遒美;

四曰判,文理优长。

这四条标准,一看颜值,二看口才,三看书法,最后才看文章。

比如下面这位,写出: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应该是大牛了。

12则古人冷故事 考试可作弊 人丑读书也没用

晚唐诗人罗隐,却吃了颜值低的亏。

他虽擅长写诗作文,但长相实在不敢恭维。

因此,他连续考了10年都不第,史称“十上不第”。

由于“貌古而陋”,罗隐不仅仕途不顺,还断送了迎娶白富美的机会。宰相郑畋的女儿非常喜欢罗隐的诗文,每每读到“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就幻想着意中人是个踏着七彩祥云的翩翩公子,几次三番在父亲面前提及。

郑畋见女儿心有所属,暗中打听,得知罗隐的确有些才华,就邀请他来家中做客,故意留他很长时间,让女儿在垂帘后偷偷看清楚。

罗隐到底有多丑呢?

这么说吧,郑畋女儿见到罗隐后,就像网恋“见光死”,从此后再也不读罗隐的诗了。

2、传阅

欧阳修国考那天,有个姓李的考生生病,趴在桌子上不动。

欧阳修就把李考生拽起来,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把自己的试卷传给那位考生看,让他参考。

李考生就抄袭了欧阳修试卷的一半,结果李考生和欧阳修一起考中。李考生后来成为官员,找人专门雕塑了欧阳修的塑像,放在家里供着。

这北宋的国考监考怎么这么松啊!

3、官二代

明朝某年科考,一富家子弟前往京城赴考。他虽然有权有势有背景,但学识浅薄,做不来八股文章,无奈之下就在试卷旁写道:“童生乃当朝王大人之妻(应为戚)。”本想通过拉关系侥幸录取。谁料,主考官却铁面无私、不讲关系,在卷子上大笔一挥批道:“童生既系王大人之妻,本官概不敢娶(取)。”主考官将错就错,既讽刺了考生,又巧堵了后门。

4、奇葩

明朝成化年间,浙江学政李贤在省试时微服私访,看到有两名考生在下棋,一考生甚至大言不惭地说:“用不着复习,上榜没问题。他李贤总不能出道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来刁难我们吧?”

李贤无名火起,回去后真出了一个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即:“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

结果没人能全部说明,李贤因此一个都不录取。

5、34名

福建同安县的刘望龄,在明朝末年参加公务员考试,中了福建省乡试第34名,后因故被革。进入清朝后,再次参加福建的乡试,又是中了第34名。隔朝两中举人,名次相同,这个概率比中500万彩票还低。

12则古人冷故事 考试可作弊 人丑读书也没用

6、夏器通

清时陕西乡试,一位主考大人赴西安做考官,临行前拜访官至尚书的恩师。两人谈话间尚书想放屁,但又不好意思,移了移屁股,主考官以为有玄机,立马问有啥吩咐。尚书说:“无他,下气通耳!”意思是说:“没啥,只是放了个屁。”主考官理解错了,以为要录取一个叫夏器通的。结果在西安,真有一名叫夏器通的考生,阴差阳错下这夏器通得了个第一名。

7、万恶的鼻烟壶

道光年间主考官穆彰阿,录取考生不是看卷子答得多好,而是取决于他的鼻烟壶。他有两只外形相同而颜色不同的鼻烟壶,一为琥珀,一为白玉。考官有推荐上来的卷子时,他就从装有两只鼻烟壶的口袋里摸出一只,如果是琥珀的,谢天谢地,这份卷子被文曲星看中了,便录取为进士;如是白玉的,则对不起,只好和这份卷子的主人说拜拜了!取足了名额,下面的考卷再好,也都一律作废纸处理。

8、鬼使神差

写《聊斋志异》的作家蒲松龄,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拿到考题时,觉得这题太简单了嘛,奋笔疾书,书完一看,“越幅”了,就是第一页做完后,直接翻到了第三页做,这是没法补救的。糟了,又考不上啦。

9、迂腐

古时没有发明照相技术,科考时对考生身份的查验,是靠文字描绘的。清代有一姓胡的考官督学监考,他做事认真,监考时按照名册,对考生的年龄相貌等,查核非常严格。名册中将考生有须却不浓密者描写为微须,因此,他便把那些长着胡须的考生通通都拒之门外。一考生不服据理力争,胡考官怒斥道:你难道不懂得朱熹注微“无也”的意思吗?该考生并不示弱,也反唇相讥说:照大人的说法,《论语》中孔子微服过宋岂不是说老夫子一丝不挂、赤身裸体经过宋国了!

12则古人冷故事 考试可作弊 人丑读书也没用

10、哥哥你错了

清末有年科考,作文题目是《昧昧我思之》,典出自《尚书·秦誓》。有一位考生不知其典,误将“昧昧”理解成“妹妹”,于是洋洋洒洒,满纸情爱。考官阅罢啼笑皆非,于是信笔在卷上批注:“哥哥你错了!”真是幽默风趣,回击有力。

11、你接着编

清末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政策论后,命题多涉历史,据说有位考官出题要求考生比较中西史事,题曰:项羽拿破仑论。诸考生虽皆熟读四书五经,却均不知拿破仑为何物。有一考生的文章开头即破题云:夫项羽力能拔山,岂一破轮而不能拿夫?接着便论证说:夫车轮已破,其量必轻,一凡夫即能拿之,安用项羽?以项羽而拿破轮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力难施,其效不著,岂非知人善用之举哉!

12、无可奈何

前清时,为了表示对人才的重视,曾规定,童生考试,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某县地处偏僻山区,教育文化非常落后,有一年全县报考的,却只有三人。考试完毕,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原来三人中一个抄了题目,只写了且去二字;另一个只抄了试题,什么也没写;第三个考生,干脆连考题也没抄。

主考官无可奈何,只好大笔一挥,把抄了题目并写了且去二字的那位考生,取为第一,并批道:但观且去二字,必定满腹经纶。

又把抄了试题那位,取为第二,批道: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才可造。

再把交了白卷那位,列为第三,批曰:不轻易下笔,可见其行事慎重。

标签: 清朝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