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历史上“兵行诡道”第一人?

爱百科 185 0

“兵者,诡道也。”这是《孙子兵法》总结的重要战争原则和对战争的本质认识。战争的理论是对战争实践的总结。孙武的战争理论是对他之前一百年战争的总结和升华,其总结的主要参照对象是先轸,虽然先轸之前战争有过零零碎碎的战术谋略应用,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成熟地运用谋略、战法的人就是先轸,先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兵行诡道”之人。

谁是中国历史上“兵行诡道”第一人?

先轸(前680—前627年),晋国曲沃(今山西闻喜)人,因其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又称原轸。当年因追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前655年-前636年)19年不离不弃,被司马迁称作“五贤士”之一。在辅佐晋文公、晋襄公称霸的过程中,其非凡见识和卓越的战争指挥艺术在中国十大古代战争城濮之战、中国第一场伏击战崤山之战中大放异彩。为什么先轸最先成为战争艺术第一人?欲知先轸之谋略、战法的创新性、颠覆性,对军事发展的划时代意义,我们先看看在此之前的战争是如何进行的。

古制战争,中规中矩对阵

谁是中国历史上“兵行诡道”第一人?

商、周时期的战争自有其一套规矩,都应符合礼仪的要求。首先要遵守战争程序,比如约战,就是下战书,交待交战的原因,确定时间、地点等;其二遵循战斗的规则,战斗中不杀儿童、不杀老人、不杀受伤士兵、不杀降卒,不追击逃跑超过一百步的士兵、超过三舍(一舍为30里)的战车,其三更不能使用偷袭、伏击等手段。也就是说,古代战争就是车对车,兵对兵,长戈对大戟,一迎一击一回合,如同舞台唱大戏,擂鼓表示要开打了,否则就是失礼,对方无列阵而战,也是失礼。这就是礼制下的战争,规规矩矩,一板一眼,文明约架,只需士兵勇敢不怕死,只要战车勇猛敢冲锋,一战定输赢。这种礼的交战方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遵守,当然也就没有了谋略可言,也就不会产生像先轸这样的名将和军事家。

泓水之战,诡道谋略萌芽

谁是中国历史上“兵行诡道”第一人?

公元前638年,发生了一场一边倒的战争,并被后世称为笑料的战争,这就是宋楚泓水之战。战斗在宋国边境泓水北岸展开,宋襄公早早列阵等候楚国军队过河,面对楚军正在过河和过河后正在列阵的情况,却顽固地不听取大司马公孙固半渡而击和不成列而攻的两次劝谏,结果以“仁义”闻名的宋襄公大败,几乎全军覆灭,自己还中了一箭。战后,宋襄公解释说:“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认为自己并无不对。宋襄公到死也不明白,是时代变了,时代进入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战争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礼兵的战争已不适应胜者为王为霸的新时代。在战争中,尽管公孙固提出了弱宋取胜的战斗建议,终未能付诸实施,而之后的先轸在城濮之战中将兵行诡道之术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中国历史上兵行诡道的第一人。中国战争自泓水之战后逐步进入诡道奇谋时代,这正是泓水之战的重大历史意义,大就大在它是礼战与诡道之战的分水岭。

城濮之战,先轸兵行诡道

谁是中国历史上“兵行诡道”第一人?

自齐桓公殁后,楚国一家独大,中原诸侯皆附于楚,随着晋文公的横空出世,晋楚之争成了主旋律。宋因泓水之败和早前与晋之交好于公元前634年首先叛楚归晋,对此,楚国大为不满,出兵攻宋,宋告急于晋。晋之中军元帅先轸已然看清晋楚争霸的新趋势,那就是谁胜谁为霸。对此,为晋文公定下“报施、救患,取威、定霸”的战略方针。因楚有恩于晋,晋不能与楚直接开打。于是,在战术上,先轸兵分三路,直奔楚国的新盟国曹、卫并拿下两国,还威胁楚国的另一支驻扎部队;在外交上,争取到齐、秦等大国的支持,同时私下复国曹、卫,离间曹、卫与楚之盟国关系;在战争目标上,晋国为难之处和必须达成的目标是打曹、卫解宋围,迫使楚国先开“第一枪”,从而战而胜之称霸;而楚成王的目标是死死围住宋国,不与晋战,但楚国令尹子玉不解楚成王之意,急于与晋决战,以保楚国霸权。在手段上,先轸采取“卑而骄之”“怒而挠之”之计,扣留楚国使者,面对子玉提出的“让曹、卫复国,楚国撤军”的条件,“五贤士”之一的狐偃坚决反对,先轸深谋远虑地说:“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即私下答应曹、卫复国,不让楚知,没有钻入子玉设好的圈套。而先轸的谋略却使得子玉上钩,子玉被彻底激怒,率领大军,放弃围宋,直扑晋军。

谁是中国历史上“兵行诡道”第一人?

为避其锋芒,晋以实现当年对楚成王的诺言为名,退避三舍,迫使楚军追至城濮(今山东范县南临濮城)与晋交战。在两军交战中,先轸作为三军元帅更是泼墨写意,姿意发挥。他采取避实击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先以下军一部以虎皮蒙马,直接击溃楚军的右翼陈、蔡联军;再让自己的下军另一部佯装败而缓退,并以车马拖曳树枝造成大量尘土以掩真相,引诱子玉追击而露出侧翼,先轸抓住这一机会,率中军拦腰截击,并与佯败的下军夹攻楚军主力;而后令上军直接冲击打跨不明就里的楚军左翼。楚军左右皆败,子玉下令全线撤退,晋大获全胜。此战,晋国以一国之力,以少胜多,大败楚国,一战称霸。而先轸因其谋略精妙,战术得当,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谋略取胜的三军元帅,也是第一位全面改变战争规则、兵行诡道的名将和军事家,先轸在城濮之战中运乎自如的战略战术至今都不过时。

谁是中国历史上“兵行诡道”第一人?

崤山伏击,完美的围歼战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郑文公亦死。晋郑两国同时处于国丧之中。秦穆公认为东进中原的机会来了,于是,乘郑不备,远袭郑国,并在回国途中灭了晋的一个属国。对此,先轸对晋襄公说,敌不可纵,“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先轸率军埋伏于秦军必经之路——崤山两侧,致秦军全军覆没,三个元帅也束手就擒。崤山之战是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伏击战,它以“包饺子”的方式完美结束。

城濮之战、崤山之战,先轸以出众的谋略和战术获胜,他既有筹谋策略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富于韬略的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当仁不让的“兵行诡道”第一人。

谁是中国历史上“兵行诡道”第一人?

悲情英雄

先秦文献记载先轸的笔墨很少,只是采取以事系人的手法留下了这位军事天才的三次战争,就是这三次战争展现了先轸不为人知的军事谋略能力,成为理所当然的春秋第一名将,中国战争史上第一位战争大师,也是后来孙武兵法诡道思想的源头。夏商周至春秋名留史册的战争并不多,而为先轸记下了三次,除城濮之战、崤山之战外,第三次是箕(今山西蒲县)之战。正是这次战争,先轸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悲情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先轸仍然以伏击战的方式轻松取胜。战后,他一手驾车,一手挥戈,只身一人冲入敌之接应部队,斩杀头目五人,士兵二十余人,而后,从容摘下头盔,除去甲胄,以血肉之躯迎接四面射来的箭矢。一代名将,以谋略见长的军事家,却以士兵的方式,以几近自杀的方式,英勇悲壮地死于战场。这是怎样一个死法?他为何选择这样一种无理、无情的死法?

谁是中国历史上“兵行诡道”第一人?

一代骁勇善谋、叱咤风云,但并不扬名的将星陨落!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