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历史之春秋战国(全集)

爱百科 149 0

一说历史之春秋战国(全集)

历史是真实的文化

提到春秋战国,无疑不让人想到各诸侯国的相互攻伐,上卿大夫们纵横捭阖以及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千古战局。然而,这些无一不是由人创造的,而创造这些恢宏历史的就是我们民族发展中涌现出的杰出人才,璀璨巨星。他们谋篇布局,指点江山,于山河故土上创造奇迹,于运筹帷幄间书写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佳话,使我们民族的过往无比丰富,灿烂辉煌。

首先让历史来到东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四起,使一些有实力的诸侯动了称霸一时的念头。这里先解释一下称霸的意思,《管子·霸言》中说“强国众,合强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攻大以图王。”称霸是说在强国众多的情况下,我能脱引而出得到认可,使别人不能与我争霸,而不是征服别国使之臣服与我。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个特殊条件就是得到周天子的认可,那这就是无可争议的霸主了。

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春秋霸主是齐桓公和他的齐国,他也是公认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继位后,任用贤臣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制度,使齐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齐国地处东海之滨有鱼盐之力,又有管仲与桓公君臣一心推动改革,很快就取得了极大成就。齐桓公身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离不开身边千古名臣管仲的帮助。后世诸葛亮也经常以管仲、乐毅自居,可见其能力和影响力之大。管仲作为春秋第一位出场的名臣留下许多千古佳话,他最初辅佐的是公子纠,不是当初的姜小白(后来的齐桓公)的门客,还在小白回国途中差点一箭射死小白。后来小白得位后因欣赏管仲的才能不计前嫌对他予以重用,管仲也不负所望施展才华促使齐国国力蒸蒸日上。其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发展生产的最早解读,礼义廉耻也是管仲最早提出的价值观。国力强盛后他又主张“尊王攘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很好的起到了诸侯的表率作用,最后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天子也派人参加会盟,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至此春秋首霸完成了称霸的全过程,成为前期最强盛的国家。

齐桓公之后,晋文公姬重耳以无可争议的表现成为了春秋第二位霸主。齐国称霸多年之后,晋国国力开始增加,又加上晋国紧邻周天子的地理位置,为晋国称霸增加了许多助力。而晋文公也是历经艰辛才最终走到这一步的,早年国内政局动荡,他被迫流亡于列国,其本身年龄也大,只是作为一个大龄的晋国公子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看他本身没有什么势力各国都不是很待见他,万幸有一个秦国把他奉为上宾还助其回国继位,这才有了重耳施展才华进而称霸中原的机会。回国后的重耳任用贤臣,发展生产,改革军政,使晋国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并且距周天子近,平定叛乱,维护周室,得到天子赏识。联合齐、秦,孤立楚国,并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创造了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在后退九十里的情况下后发制人,一战功成。后来会盟诸侯,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值得一提的是晋文公的称霸开创了晋国百年的强盛之路,为以后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的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也都是作为七雄之一有资格争雄天下的。

齐桓、晋文之后的春秋基本上没有一家诸侯能够强势崛起压服天下的,但是地区强国也在不断的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实力的莫过于秦、楚了。此时秦国的国君是秦穆公,穆公也是一位有志向的君主,前期采取连晋的政策,对晋国多位国君提供帮助,与晋国联姻,开创了秦晋之好的局面。晋文公之后意欲东出争锋,可惜秦国国穷地偏,被晋国牢牢看住,没能向东有进一步发展,虽然中原之地去不了,但他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转而向西,灭掉西戎诸国,获得周天子的封赏,独霸西戎。为秦国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秦国在西面发展壮大,南面则有楚国强势崛起。楚国之前一直被中原大国视为南方蛮夷,被中原大国齐国和晋国一直压制使之不能北进,直到楚庄王的出现,带领楚国不断发展壮大,先是向东吞并一些小国,接着在齐桓和晋文故去之后趁势向北发展,成为控甲百万,占地千里的大国。楚国不断被中原文明所接受并在庄王的带领下称霸中原,成为春秋时期名副其实的大国。庄王所讲“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展露他的勃勃雄心,同时在周王室的使者面前询问天子九鼎的大小,留下了问鼎中原的典故。秦、楚都是春秋兵锋强盛的边陲霸主,虽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但差在国家经济实力,军事虽强但不足以长期压服诸国。这就导致了后来的秦国必须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而楚国也曾出现一度被吴越小国欺负的局面。

春秋末期,中原东南的吴越之地,出现了陆续想要争霸的吴、越两国,吴国先后两任国君阖闾与夫差,阖闾最起码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先找到后世青史留名的刺客专诸帮他刺杀王僚获得王位,后任用楚人伍子胥与齐人孙武(就是那个写出《孙子兵法》的兵圣孙武)改革国内政治、军事,使国家获得了很大发展,与楚国交战五战五捷,攻破楚国都城,兵锋日盛,后于攻伐越国时身亡。待到夫差继位,打败越国,俘虏越王勾践,国力达到鼎盛,向北与中原大国齐国晋国争霸。后来就是我们熟知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被灭国的勾践一边假意臣服吴国,一边偷偷发展势力,最终找到机会一举击溃夫差复仇成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意欲争霸的诸侯。但吴、越两国虽然积极进取,但因国力弱小也没有后续大的作为,只给我们留下了《孙子兵法》和卧薪尝胆的不朽篇章。

春秋时期,各大国相继崛起,各自在不同时期称霸一时,都想做诸侯的霸主以获得代天子以令诸侯的超然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来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继续衰弱,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败亡的景象,此时大家已不在满足于只做诸侯之长,谁都想开创新的气象,一场场轰轰烈烈的灭国大战即将展开,这个古老的民族正要走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

战国初期,各大诸侯国不断蚕食兼并周围小国,能够有所作为的国家仅剩中原大国晋国,最早的东方霸主齐国,南方霸主楚国,以及较为弱小一些的西面的秦国和北面的燕国。并且于公元前481年田成子杀齐简公,取代了其在齐国的执政地位,史称“田氏代齐”。公元前453年,晋国经过诸卿兼并行成了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至此,战国初期的格局基本行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并列时代来临,开启了七雄争霸的大一统之争。

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是魏国,魏国先是任用李悝进行变法,使国家经济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后用吴起发展军事,创建了文明天下的魏武卒,经过各方面的发展,使魏国成为了当时的第一强国。国力大增的魏国西欺秦国,东压强齐,于战国初期无比风光,然而,不是所有人都乐于看到一国独大的局面出现,东面的齐国好歹也是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并且国力也不弱,争霸野心绝不在魏国之下。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很快逼近赵都邯郸,赵王向齐国求助,齐派田忌、孙膑率军解围,齐军攻向魏国首都,得知消息的庞涓回兵来救但在桂陵遭到齐军埋伏而打败,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又向齐求助,又是田忌、孙膑带兵与庞涓交战,这次齐军采取增兵减灶的策略迷惑魏军,让庞涓以为齐军减员严重,军心涣散,被齐使用诱敌深入之法大败于马陵,庞涓战死,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争霸的资格。

魏国被打败之后,秦国和楚国崛起成为与齐争霸的大国,其中秦国通过深彻的商鞅变法一跃成为国力最强的国家。战国时期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走上富强的道路,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彻底也最有成效,使秦国由一个穷国、小国变为了一个强盛的大国。东方各国或因不愿放弃现有成绩,或因利益集团的阻挠,或因变法不够深刻彻底,都没有取得秦国那样翻天覆地的成就与变化,从这时起秦国越来越强,诸国越来越弱,为以后秦的统一埋下了伏笔。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开始变法,政治上变分封为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经济上奖励农耕,允许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军事上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增强军事力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使秦国从经济到军事的众多领域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增强,成为新的第一强国。同时的楚国也实行了改革还兼并了越国,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这时就是秦、楚、齐三国争锋的时候到了。其中秦、齐两国国力稍强,是争霸的主力,并且都有拉拢楚国的想法。楚国先是与齐国结盟共同对付西边的强秦,但是秦相张仪采取连横的说辞游说楚怀王,让其绝齐连秦,秦国愿意奉上商於六百里土地,天真的楚怀王居然信了,乖乖的背盟齐国,而秦国转脸又不认账了,只说给其六里土地。这下惹的楚国大怒,出兵与秦国动手,打又打不过秦国,背离了齐国后续没人帮忙,还有魏国在后面偷袭,天真的楚国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又一次被打压下去了,后世又称张仪欺楚。

此时,来到了战国争霸的高潮,西有强秦变法强盛后时刻准备东出,东有大齐虎视眈眈觊觎中原,中间三晋只能选择联合起来以求自保。这时一个关键的任务带着他的使命出现了,他就是配六国相印的苏秦,都说他是燕国的奸细,但他的能力出众,不辱使命,提出了合纵的策略以抗连横,简单说就是联合各个小国、弱国以抗击强国的打击。在合纵思想的帮助下,先是东边的齐国联合三晋以及楚国,西进函谷关攻伐秦国,使其归还不断蚕食的三晋土地,此时的秦国虽然发展迅速,但也扛不住山东诸国的联合打击,只能选择使用缓兵之计,归还土地,不与联军硬拼,秦国东出的步伐被合纵打击而放慢了。但充满野心的秦国很快想出远交近攻的办法应对,先是与齐国修好,提出齐、秦两个大国共同称帝,无视其他小国,然后继续步步侵占弱国土地。这一招果然使自大的齐国上当,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闵王为东帝,破坏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合纵联盟。更要命的是飘飘然的齐国于公元前286年灭掉宋国,使各国对齐国更加忌惮,引起各国的担心那么合纵的矛头自然指向了齐国,同时,苏秦这是出身于与齐国有世仇的燕国,所以这次燕国格外卖力,不仅主持了此次联盟,还派出了国内最能打的大将乐毅,后世所说的管仲乐毅可见他的才能。燕、楚、韩、赵、魏、秦共同伐齐,过程没有悬念,六国大败齐军,攻破齐都临淄,连下七十余城并入燕国境内,齐国失去大部分国土,只剩下几个小城,好在苦苦支撑了几年之后,天赐良将,齐将田单大摆火牛阵收复了大部分失地。然而,此时的齐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东方霸主了,国力经过几年的折腾已经耗尽,再也无法同诸侯争霸天下了。

齐国彻底衰落下去以后,秦国开始走上了一国独大的道路。山东六国没有任何一个能从国力上与秦国单独抗衡了,只能通过联合来阻止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此时的秦国真正打开了东出的大门,山东六国成了待宰的羔羊,这一时期开始了秦灭六国的统一战争。

公元前278年,秦国白起攻破楚国都城,破使楚国迁都,国力进一步削弱。此时,只剩下一个赵国还能在军事实力上和秦较量一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后来又灭掉了中山国,扩充了实力,成为秦国统一的最大绊脚石。秦国对这个对手还是很重视的,先是调集国内所有精兵准备决战,后又迷惑敌人廉颇老了,赵括才是秦国真正害怕的敌人,迫使赵国换帅,弃用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换上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对付四大名将之首人屠白起。公元前260年,著名的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使山东六国最后的希望赵国差不多被一战灭国,只剩下败亡的命运。自此之后,秦国开始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将山东六国一一灭亡。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抗,有以四公子为首的贵族派,也有以荆轲为代表的平民派。

战国四公子分别为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他们都是各国的贵族王孙,希望以一己之力招募身边的有识之士出力以报国。其中,秦围邯郸,魏国信陵君与楚国春申君带兵来救,成功化解了战国一次危难,还留下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美名,但这只是一次成功的拖延,并不能阻止秦国统一的步伐。后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燕国太子丹为了打乱秦国的脚步,请荆轲入宫献图以刺杀秦王,这就是到了战场上打不过开始走场外险棋的时候了。当然这些都没能改变统一的历史大趋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至此,春秋战国时代正式结束,我国迎来了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

标签: 春秋战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