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更确切来说,应该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点,而并非最关键的转折点。过去,我们普遍认为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最为关键的转折点,是因为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在军事上便再无力与秦国抗衡。秦国一统天下的态势就此不可逆转,剩下的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了。
长平之战前,东方六国中唯一能在军事上阻挡秦军东进的,就只剩下赵国。于是,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终于在上党问题上爆发了决定两国命运,同时也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决战——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战果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在此战中秦赵两国都动员了各自所能动员的一切军事力量(秦军六十万、赵军四十六万),双方在长平一带展开旷日持久的大决战。
由于赵军主帅廉颇初战不利,只能选择坚壁固守,伺机反击。于是,秦赵双方很快便转入相持阶段,而战争也从一开始两军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转向了两国国力比拼的消耗战。但秦国的国力又岂是赵国所能比的,而赵国又由于外交上的失败,最终导致其自身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最终,两年的对峙下来,赵国终于坚持不住了。
于是,赵王把廉颇换下,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转手为攻。结果,赵括根本不是白起的对手,赵军大败,46万降卒被白起坑杀。
虽然,此战秦国也是惨胜,自身国力和军队损耗也相当巨大。但长平之战的胜利彻底击垮了秦国东进仅剩的唯一一只“拦路虎”——赵国,极大的推动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因此,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其实,战国历史真正关键的转折点,应该是五国伐齐才对!为什么说五国伐齐比长平之战更为关键?
首先,因为在五国伐齐之前,齐国实际上拥有不亚于秦国的实力,并与之并称“东西二帝”。那时,秦齐两国一东一西,彼此保持着相对平衡的格局。而期间,齐国还曾联合魏、韩两国,发兵伐秦,一度攻入秦国函谷关,迫使其主动求和。
其次,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某种意义上也是受五国伐齐所影响的。五国伐齐后,齐国在田单的努力下得以复国。不过,之后齐国不仅元气大伤,并且断了发展图强的主心骨,彻底失去了与秦国争霸的能力。
而更为关键的是,齐国从此痛恨讨伐自己的五国,尤其是当初作为自己盟友的赵国。所以,之后长平之战时,艰苦卓绝的赵国派使臣到齐国,求援和借粮,被齐国依然拒绝,使赵国只能靠自身力量,艰难抗秦,最终遭至长平惨败。
所以,长平之战的结果,某种意义上也是五国伐齐的后遗症。正是五国伐齐打破秦齐东西两强相持的局面,加深了东方各国之间的矛盾,才为日后长平之战的胜败埋下了伏笔。因此,五国伐齐比长平之战更为关键,它才应该是战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本文作者:小贱贱
标签: 战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