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范蠡、文种 越王勾践难以复国 但若没他 勾践就不会卧薪尝胆

爱百科 96 0

(说历史的女人——第541期)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没有消沉,而是忍辱负重,奋发图强,二十年磨一剑,最后终于打败吴国,复国成功,成就霸业。在越王勾践的整个复国的过程中,有两个人起到了重大作用,这两人就是勾践的重臣范蠡和文种,他们每在关键时刻都会给勾践提出重要决策,勾践虚心听取,所以最终取得了成功。但是话说过来,成功者都是相对于失败者而言的,是对方的失败成全了他。如果对方不失败,那么就没有成功者可言。越王勾践的对手是吴王夫差,勾践正是战胜了夫差才成就霸业的。勾践何以能胜,或者夫差何以会败,始终绕不开一个人物,此人非常关键。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范蠡和文种这两个人,越王勾践难以复国成功;但是若没有他,勾践很可能就不会卧薪尝胆,而若勾践没有卧薪尝胆,那么他还能成功吗?那么此人是谁呢?

没范蠡、文种 越王勾践难以复国 但若没他 勾践就不会卧薪尝胆

他不是旁人,就是春秋末期赫赫有名的军事家、谋略家,名将伍子胥。伍子胥,名员,字子婿,他本是楚国人,因政治避难投靠吴国,曾为吴王成就霸业立下赫赫战功。在当时,伍子胥的名气并不在《孙子兵法》的作者兵圣孙武之下。可以说孙武的成名跟伍子胥有很大关系,伍子胥就是孙武的伯乐。孙武是齐国人,他得不到齐国的重用,后来也投奔了吴国。但在吴国期初也没有得到重视,是伍子胥向吴王阖闾举荐了他,史载伍子胥曾向吴王“七荐孙子”,就是说伍子胥完全信任孙武的军事才能,所以就向吴王坚决举荐他。果然,后来在吴国的称霸大业中,伍子胥跟孙武联手上演了许多精彩好戏。

在春秋时期的长江流域,参与争霸的主要是三个大国,即楚、吴、越,开始楚国最强大,但吴国在得到伍子胥和孙武之后,便强势崛起,先是打败楚国,后又打败越国,成了一大霸主。这其中伍子胥立下首功。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继位后,伍子胥便成为其重臣。公元前512年,吴国兴兵伐楚,伍子胥带兵夺取了楚国的舒地;公元前509年,楚国率兵攻打吴国,伍子胥率兵迎击,在豫章大败楚军,夺取了楚国的居巢;公元前506年,吴国在孙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挥下,经过五次大战,只用了十几天工夫,就攻入了楚国国都郢,迫使楚昭王出逃。之后,伍子胥和孙武又辅佐吴王太子夫差数次与楚国大战,占领大片楚国的疆土,使吴国在北边威镇齐国、晋国,在南边又收服了越人,顿让吴王成为一代霸主。

但后来,又有了越国的崛起,越王勾践走向历史舞台,春秋的历史上开始了吴越争霸时代。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双方在对峙时,越王勾践用了一损招,把自己国家的一大批死刑犯拉到前线,让他们集体自杀。吴军看到阵地上突然冒出一批敌人一块自杀,大吃一惊,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连玩孙子兵法的孙武都被搞懵了,此时越军趁对方注意力分散之时,突然进攻,吴军大败。吴王阖闾脚拇指中箭,不治而亡。阖闾死前嘱咐儿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并托孤伍子胥辅佐少主,封他为相国。夫差继位后,伍子胥对之忠心耿耿,经常勉励他,让他继承父志,励精图治,且不要忘了杀父之仇。伍子胥曾派人站在夫差的门外,每逢他出入,那人就对他说,“吾王,你忘掉了越王杀死你父亲了吗?”夫差回答说:“唯。不敢忘。”期初的夫差确实是不忘父志的,他整日操练兵马,以备攻打越国为父亲报仇。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夫差日夜练兵,准备伐越,想先发制人,趁吴兵未出,抢先行动。大夫范蠡反对仓促应战,但勾践不听,执意出兵,率兵3万向吴国进发。吴王夫差闻讯,怒道,“小子,正想找你算账呢,还送上门了,给我打!”遂征发5万精兵,分水陆两路迎战,双方在夫椒(今江苏西南太湖中的洞庭山)展开激战。吴军由伍子胥、孙武两位军神率领,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袭击,越军大败。吴军乘胜追击,占领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率残部5000人被围于会稽山上。勾践看大势已去,决定投降。伍子胥向吴王夫差建议,不可接受对方投降,要果断歼灭之,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夫差正在犹豫之中时,有两个重要人物挽救了勾践,他们就是勾践的重臣范蠡和文种。

越王勾践的这两个帮手太厉害了。勾践问范蠡,对方不接受投降,如何是好?范蠡说,不降即是灭亡,所以,为长远计,现在必须投降。范蠡进一步建议,让越王勾践先提出议和的方案,并要勾践用厚礼向吴国请和;如吴国不接受议和的话,则一不做二不休,举国降吴,让勾践直接去吴国,追随吴王。就是说,咱们先摆个姿态,罢战议和,如果人家不买账,干脆就全部投降,我勾践就不回去了,就跟你夫差干了,愿效犬马之劳。勾践这人比较能忍,就同意了范蠡的建议,于是就派另一重臣文种去跟吴军谈判。

吴王夫差听文种一说,心想,小勾,你小子也有今天?就想羞辱羞辱勾践,于是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但伍子胥又进言说:“天以越赐吴,勿许也。”,这是上天赐给咱们的机会,决不可丢掉了,不能答应。夫差一想,也是,便又听取了伍子胥的意见,拒绝了越国的投降。文种只得回去报告越王勾践,勾践想,既然人家不接受咱们投降,那就拼了!准备和吴国血拼到底。可范蠡和文种立马阻止,他们又向勾践献了一计。

吴国有位权臣即太宰伯嚭,他一直与伍子胥不和,而且伯嚭这人比较贪财,于是范蠡决定就从他这里打开突破口。勾践就命文种带上美女和金银财宝,私下送给伯嚭。伯嚭既贪图越王勾践的财货,又嫉妒相国伍子胥的功劳,便极力怂恿吴王答应越国的请求。可伍子胥再次反对,说:“现在不灭越国,以后必然后悔!勾践这人很有手段,范蠡、文种又是忠臣,他们若再回到越国,势必还会卷土重来!”可夫差却听信伯嚭的谗言,再说当时他想北上伐齐,心思不在越国这边,也就答应了勾践的投降,便撤了兵。

于是勾践带着妻子和范蠡等成了吴国的俘虏,本来文种要跟随勾践到吴国的,但范蠡让文种回国,主持国政,暗中发展国力,自己陪勾践夫妻到吴国为奴。他们到吴国干奴隶一样的活。勾践夫妻和范蠡基本都是给夫差当马夫。每天早上喂马洗车,以备夫差驾车出去打猎游玩。夫差要让勾践为他服务三年,因为夫差的父亲阖闾是被勾践的军队害死的,所以这三年里让勾践好好忏悔,白天卖命地干活,晚上得睡在阖闾的坟墓旁的一个破屋里,为阖闾守护坟墓。勾践忍辱负重,夫差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忍气吞声。

没范蠡、文种 越王勾践难以复国 但若没他 勾践就不会卧薪尝胆

在勾践为夫差服役期间,伍子胥仍没有掉以轻心,他敏锐地意识到,勾践不会长期苟且下贱,他不过是暂时苟且偷生,心中并未丧失大志,他的甘心为奴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所以他多次劝吴王杀掉勾践。当然勾践也早观察出伍子胥这人眼光很毒,所以就像司马懿对付曹操父子一样,必须隐忍再隐忍,低调再低调,必须装出万分忠于吴王的样子,不能让吴王发觉半点自己是装出来的。同时范蠡为掩护勾践也是煞费苦心,有次他听到夫差病了,就动员勾践去伺候夫差,并让勾践尝夫差的尿,以辨别夫差的病情。勾践愣是这样做了,夫差就完全被感动,或者被麻痹了,对勾践彻底放了心。就这样,过了三年,夫差说到做到,准备放勾践回越国。此时伍子胥又站了出来,坚决反对,说放勾践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可吴王不听,执意将勾践放回。

勾践回国后,就有了卧薪尝胆的故事。他虽然在吴国是奴隶,但是回来后仍然是国王,他完全可以重新享受荣华富贵,但他没有。他一直记着自己在吴国寄人篱下的尴尬处境,为了不让自己忘记曾经受过的苦,他晚上总是睡在柴火堆上,还在旁边挂一个苦胆,时不时用舌头舔尝一下,让自己永远铭记曾经受到的耻辱。为什么说如果没有伍子胥,越王勾践就不可能会卧薪尝胆呢?因为经过三年的奴隶之苦,勾践已经看透了不少事情。比如吴王夫差,其实他并不可怕,他只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好大喜功,却头脑简单,没有什么智谋,所以就难成大事,倒是他身边的伍子胥是个危险的人物,要时时提防。只要有伍子胥在,我勾践就不会安心睡上一个好觉。伍子胥就像悬在他头顶的一柄达莫利斯剑,让他时刻有一种危机感。所以,与其说是不忘国耻,还不如说是不忘伍子胥!勾践的卧薪尝胆是伍子胥逼出来的,或者说是伍子胥反面激励他的。这并不夸张。还有一点,如果没有伍子胥,没有伍子胥举荐的孙武两人的辅佐,吴王夫差根本就不可能战胜后起之秀越王勾践,勾践就不会有会稽之辱,就不会去吴国当奴隶,那么也就理当不会有所谓的卧薪尝胆了。

越王勾践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他亲自耕田,王后也亲自织布,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赈贫恤死,深得民心。他的两位重臣此时也忠心耿耿地辅佐他,范蠡为勾践制定一套保民、富国强兵的方针,越国很快富起来;同时文种也为越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并针对吴国,他提出了著名的破吴七术:“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这破吴的七个手段可谓招招见血!比如第三,遗美女以惑其心志,范蠡就给夫差送了美女西施,让夫差整日美人在怀,不思进取;第六,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就是想法让夫差的忠臣自杀,这个也做到了,后面再说。

为了提高军事力量,范蠡还重建了越国的都城。在建城的过程中,范蠡建了两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而大城建得也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还故意不筑城墙,这样就迷惑了夫差,看,我对你可是不设防,证明咱们两国跟一家人似的。范蠡还重视军队训练,给士兵提高士气,增加战斗力,还以重金组织了敢死队。

越王勾践在磨刀霍霍,而这边吴王夫差则因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腐化堕落,不听伍子胥的忠言,偏信奸佞太宰伯嚭的谗言,他看不到越国是自己的心腹之患,不听伍子胥“联齐灭越”的主张,一心想北上伐齐,争霸天下。伍子胥给他提建议多了,他就很不耐烦,你这个老不死的,你那一套早过时了,你有什么资格阻扰本王称霸天下?当时伍子胥已经年过古稀,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少有的高寿之人了,所以他也确实力不从心,再说当时老搭档孙武也早就看透夫差的德性,以为他不可救药了,也懒得劝诫夫差(不久之后,孙武便隐居起来,专心写《孙子兵法》了)。再加上奸臣伯嚭胡搞,夫差看伍子胥是一百个不爽。

有一次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打探齐国的情况。伍子胥和儿子一起去了。在齐国,伍子胥对他的儿子说:“我多次规劝大王,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我现在已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不能与吴国一起灭亡啊!”于是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就返回吴国向夫差汇报敌国情况。伯嚭看伍子胥把儿子留在了敌国,就乘机向夫差进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

没范蠡、文种 越王勾践难以复国 但若没他 勾践就不会卧薪尝胆

公元前484年,夫差便以谋反之罪赐死伍子胥,送剑令他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奸臣伯嚭作乱,大王反而杀我。当年我使你的父亲称霸诸侯,又对你忠心不二。在你还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几位公子都来争夺,是我在先王面前冒死力争,才为你取得太子之位。你被立为太子后,要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都没有接受。可是如今你竟听信小人谗言而杀我。唉,吴国亡无日矣!”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在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吴王夫差极怒,于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抛于钱塘江中。

此后,越国于公元前478年、前475年两次伐吴,均取得不小胜利,到公元前473年,越国对吴国最后一战,吴军大败,夫差被围在姑苏山上。这下轮到夫差向越王勾践求和了。勾践想答应,范蠡说:“过去天意叫吴国灭掉越国,可吴国偏偏不干;现在天意叫越国灭掉吴国,难道大王要违背天意吗?”夫差羞愧交集,对勾践说:“我真没脸见伍子胥呀!”遂拔剑自杀。据说,他是用白布蒙住双眼自杀的,因为他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

吴国亡后,越王勾践成为新的霸主,也就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自公元前494年,勾践战败遭受会稽之耻,到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越王勾践20年磨一剑,终于成功。可以说,这20年,勾践的霸主的炼成,离不开范蠡和文种,没有这二位,勾践不可能复国成功。但是反过来说,若没有伍子胥,勾践就不可能败给吴国;那么他就不可能到吴国为奴,没有伍子胥的逼迫和反激,勾践也不可能有卧薪尝胆的励志神话,也可以说,是伍子胥成就了他。正所谓败也伍子胥,成也伍子胥!(文/一米暖阳)

标签: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