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电影里的历史碎影

爱百科 132 0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近代百多年,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祸根却早在满清立国之初就种下了。有个外国学者大致说过:满族人之征服明朝,是野蛮对文明的胜利,是一种倒退。历史没有如果,但如果是李自成的队伍能取代明朝,是不是会比中国的清朝好些呢。不是指经济,而是指科技文化与人文等。起码不会像清朝一样闭关锁国百年之后,等待别人打上门来,然后醒悟,却迟了。

   据说在初期的五旗弟子并无吞并全中国的野心,奴尔哈赤的八旗子弟纵然强悍,但亦有自知之明,也只想掳掠些财物罢了,一副土匪模样。只不过是明朝后期的几个皇帝实在不成器,把国家弄得一团糟,人民易子而食。好不容易出了个会打仗的袁崇焕,崇祯这家伙又自己杀了。李自成进京后更是自乱阵脚,将江山拱手相让。这么脓包,奴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等只好不客气照单全收了。

   清朝立国后,大兴文字狱,禁锢人的思想,奴化人性,即使有“康乾盛世”,使其治下人民忘记前朝,但科技人文等却裹足不前。比如早在明末,明朝的火炮早就应用于行军打仗,清朝却不加改进,徒有数量的变化而没有质量的变化。科技断裂甚至已经倒退。

    历史几百年一个轮回。大清帝国暮气苍苍,列强入侵,刀兵四起,乱成一团。为了挽救颓败之势,觉醒者众多。近代百年,其中有两位影响深远人物或者说是先行者就是谭嗣同,孙中山。

   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后人所写的历史难免枯燥无味。娱乐电影反而可以在历史大背景中塑造有血肉的人与事。电影中的人物冲突更加尖锐,更吸引人。

    《大刀王五》和黄飞鸿系列之《男儿当自强》,虽是武打片,但意境却颇深远。这两部片中分别提到了谭嗣同与孙中山。前者与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一起推行“戊戌变法”,力图使岌岌可危的晚清起死回生,结果自己掉了脑袋。后者则对晚清完全失望,誓要推倒重建。

    鲁迅似乎说过:“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运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是不肯动弹的。”

    相比后来者鲁迅的清醒,《大刀王五》中的谭嗣同满怀理想,幻想通过清朝内部改革来扭转不利的局面。狄龙(谭嗣同的扮演者)使人看到一个满腔热血,视死如归,却似乎又对清皇帝有着近似幼稚认识与依赖的谭嗣同。谭认为通过皇帝,可以使自己一展拳脚,却绝未料到阻力大到要自己流血与掉脑袋。片中的谭为了推行新法,已经迫不及待,却完全没有想到过即使皇帝有时候也需要委曲求全。以谭的刚正不阿,在当时的环境下绝无成功变法之可能。

    该片有一细节很有意思,谭嗣同与袁世凯相识相交。谭嗣同正意气风发,袁世凯对他说:“壮飞兄,我们都是为同一个皇帝效力,又何必……”而当大刀王五因为与日本武士比武被奕亲王所禁,袁世凯想办法软语相求,奕亲王口气松动;而谭则拿到皇帝手谕,硬闯奕王府,强行索人。恼羞成怒的奕亲王立即先派人去杀了大刀王五,还振振有词地说:你来迟了。虽然事后王五幸运地没有死,但袁世凯埋怨谭嗣同说:“壮飞兄,你这样做,王五兄是间接的死在你手上的啊。”

    王五在一边磨刀霍霍,谭嗣同劝袁世凯勤王,迫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退权。电影中的袁世凯内心矛盾,心神交战一晚。酒后他一剑劈了谭送的书《仁学》,那书在空中碎成一片片,像无数只蝴蝶飞舞,于我看来,很有特殊意味:《仁学》,可以治国,但可以用于政治斗争么?连张国焘也说过:“政治充满罪恶,革命不是圣洁”。最终袁选择了告密,也没有出奇之处。可还是不得不说,袁才是那个时候的清醒者,他知道谭是不会成功的。虽然他非常的卑鄙,是一个“二五仔”与骑墙派。后人在戏剧中多有丑化袁世凯之处,说他是“愚蠢”,那只是表明人们对袁的厌恶罢了。历史上的袁世凯左右逢源,得享善终,这就令人慨叹了。

    自己的老师康有为避难日本,谭嗣同却选择慷慨赴死。据说他在狱中写的那句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两昆仑”,就是说康有为与王五的。一句话说,谭嗣同是一条汉子,很具英雄气魄,只是觉得他早生了几十年,他的言行在当时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在他的那个时代,无论他怎么努力去修修补补,都不会改变什么的。

    即便是谭自己先流了血,想唤醒什么,然而悲哀的是,将来也许都没有改变到。所以数十年后的鲁迅才悲天悯人地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而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

    《大刀王五》片尾,王五为了报仇,与袁世凯兵刃相见。袁的一得力手下,武功不错,本与王五惺惺相惜,看起来也并非坏人,却要斗个你死我活。却也是种大悲凉。当然电影中的王五死在奕亲王的火枪队手下,与真实不符。而这部电影中武打设计的长处与不合理之处,于我看来,都是细枝末节,不值得太过关注。

    谭死后的十多年,清朝更加风雨飘摇。

    电影黄飞鸿系列之《男儿当自强》有一片段,黄飞鸿凭栏远眺,一客栈中有盲者在低吟浅唱,纷纷扰扰的画面不断闪回,与晚清帝国即将土崩瓦解的处境出奇的妥帖。其词:

    “飘零去,莫问前因,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去路茫茫,不禁悲来阵阵;前尘惘惘,惹得我泪落纷纷;想学投笔从戎,图发奋,却被儒冠误了,使我有志都难伸;想话一棹五湖,同遁隐,却被妖氛笼遍,远无银;说什么石烂海枯,情不泯;你看沉沉暮蔼,西风紧,南飞北雁,怕向客中闻;平安未报,自问心何忍;空余泪眼,望断寒昏,想我深情博爱,两无能;今日依楼人远,天涯近;从此飘萍和断梗;几许深情密约,句句都无凭 。”

    词意彷徨无计,感觉天地之大,却无处可去,无法可施,很有苍凉大气的意境。此词调寄《惊回晓梦忆秋娟》(不懂粤语者先一旁哭去吧),伴随着瑟瑟椰胡声响起,曲调凄凉,歌者声音嘶哑,在暗夜里,说不尽的苍惶凄凉之意,很是荡人心魄。

    画面闪回处:白莲教利用民众痛恨洋人心理,妖言惑众,趁势作乱,烧杀抢掠;官府忙于捕捉革命党人;普通民众则自我迷信;欲救国者却处在迷茫中徘徊……

    相比较《大刀王五》的时代,《男儿当自强》的背景时代就更晚了。想来这时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已经决心推翻清王朝,其口号是“驱除鞑子,还我山河”。以前曾经看过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其实暗中是与日本人有交易的。说得不好听,就是“勾结”。那孙中山在当时来说,是不是就是一个卖国者?只不过在后来所有的影视作品中,孙中山先生都是满脸正气,以救国为已任的了。

    想了想,白莲教排斥洋人洋货,是不是也能提高当时的民族自尊心呢。只不过我们现在觉得电影中的白莲教行为有些装神弄鬼,非常可厌罢了。

    而十多年前的枯燥无味、身材单薄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写到了民国的历史,居然提到陆皓东(姜大卫饰)是“为中华民国牺牲者第一人” 。《男儿当自强》中的陆眼见莲花教众麻木不仁,一时竟呆了。他神情悲戚,泪如泉涌,语气无力,喃喃地说:“如果我们个个都这样(麻木),那怎么还有得救?走得那里去,没得走的?中国没地方可以去的。”他最终为革命流血而死。

    “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鲁迅语。电影中的白莲教中人,何尝又不是前路茫茫的中国民众变得麻木不仁的写照:“一切的洋物均是妖邪,均要烧掉。得用猪狗鸡血等秽物来泼之。”他们排斥洋人,迷信刀枪不入。当教主九宫真人命丧于黄飞鸿手下时他们的痛哭流涕,使人觉得中国真的没有前途了。他们连梦醒的机会都没有。

    《大刀王五》中袁世凯(赵长军饰)与《男儿当自强》的那个提督(甄子丹饰)似乎都说过:“我们当官的,就好像你们练武的,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虽然在电影中他们都是与主角作对,似乎是反面角色,但不知道怎么的,却不太反感他们。觉得他们也只不过是为延续病入膏肓的晚清帝国生命作垂死挣扎罢了。

    “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在孙中山已经推翻清朝统治之后的民国时的鲁迅仍然说着这样的话,使人觉得孙中山其实做得不够好。否则鲁迅的语气何以仍然这样的失望,还是失望。

    鲁迅并没有活到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日,要是他能活到现在,不知道他是否仍然在叹气复叹气呢。

    《大刀王五》与《男儿当自强》也许只是两部普通的武打电影。但所带来的,却远不只这些。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