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吗?你如何评价?

爱百科 130 0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吗?你如何评价?

所谓霸是伯的意思,就是替天子管理天下的诸侯,它有一些硬条件 ,最重要就是召开诸侯大会,在大会上提出行动纲领,以此纲领统领大家。比如齐桓公,他提出的行动纲领就是:尊王攘夷。

大家要尊重周天子,要一起对付夷人。

如果主持不了会议,开了会没人来捧场,或者捧场的都是小国,像南方的楚国国君也经常召开大会,但中原大国基本不参加,也就是楚庄王时号召力强一点,所以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但楚文王楚武王这些成绩也很突出的就无法进入霸主这个行列。

或者就算开了会,但开的不成功,有的逃盟了,或者没有达成协议,那也不算霸主,这跟现在的G8,G20其实是一样的,你能够召集这样的会议,提出一个行动纲领,那就是霸主国。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吗?你如何评价?

以这个标准去看秦穆公,秦穆公其实不算霸主,因为他从来没有主持过大型的诸侯大会,他在的时候,正好碰上晋国强大的时段,一开始在晋献公的压制下,后又在被晋惠公欺骗,最后扶持了晋文公,结果自己反成为了晋文公的跟班。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越想越不服,劳师征郑,被郑国牛贩子发现而失败,回军途中被晋国伏击,全军覆没。

所以,他不能称为霸主,但后面他又成为了霸主,这是因为他后面放弃了东进中原的计划,转而征战西边,开辟国土千里,周襄王因此任他为西方诸侯之伯,就是说,他是一个区域霸主。

关于秦穆公最多的事情,我出版了一本书,叫《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也在今日头条的专栏里连载。这里把秦穆公独霸西戎的一段放上来。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吗?你如何评价?

在春秋开场时,秦国的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得到了周平王的一纸土地期权书:岐山以西。这些土地当时位于秦国的东边,自那以后,秦国为了兑现这张支票频频用兵,到了秦穆公这一代,岐山以西尽数纳入秦国国境,可秦国的东方快车开得有点快,没能及时煞住车。秦穆公一门心思想到中原试一下水,这才做出干涉晋国君位更迭以及偷袭郑国的事情来。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冲动的行为。

中原是一块成熟的市场,得之则可称霸天下,但成熟的市场竞争很激烈。郑庄公之后有齐桓公,齐桓之后有宋襄公,宋襄之后有楚成王,现在晋国占据着这片市场。秦国虽然实力不弱,但跑到群雄盘据的中原,并没有多大的胜算。

在崤山讲话中,秦穆公回顾了自己的错误,重新认识到百里奚当年的建议是正确的。

秦国的未来不在富饶的东方,而在充满未知与神秘的西方。

相比中原,西边是一片新兴市场,竞争者不多,秦国可以关起门来搞市场兼并,但新兴市场也有它的风险。

秦国的西边是大大小小戎人盘据的地方,合称西戎,这些小国虽然文化水平比较低,但战斗水平很高,而且西边还有一位戎王。这位戎王相当于戎人中的霸主,起着齐桓晋文这样的作用,组织戎人对抗秦国的兼并潮。

怎么除掉这位戎王成为秦穆公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百里奚同志是西进总策划师,但他老人家的一生都在中原游荡,对西部并不了解。秦穆公急需要一个对西部了解的人进入秦国的领导班子,主持这项影响秦国未来的大事。

从东方引进人才还算容易的,但要引进一个了解西部的人就太难了。幸运的是,秦国还是等到了这个人。而这个人说起来,还是那位戎王派过来的。

有一年,戎王向秦国的雍城派了一位使者,这位使者叫由余。据记载,这位由余本是晋国人,因为逃难才跑到了西戎,会讲中原话,算是精通外语。

戎王听说秦国搞得不错,秦穆公的执政水平很高(闻缪公贤),特地派由余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

秦穆公亲自接待了这位西部来的外交使臣。在中原人面前,秦国是欠发达国家,但在西戎面前,却称得上发达国家了。秦穆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招待会上,秦穆公重点介绍了秦国这些年的发展,由余对秦国取得的飞速发展表示由衷的赞叹。秦穆公高兴之下,宴会结束后特地请由余去现场参观了秦国的建设成果。

经过这些年,秦国的发展确实突飞猛进,尤其是房地产(主要是宫殿)搞得风生水起,宝物储备也很充实(主要还是皇产)。

参观完毕之后,秦穆公颇为得意地向由余问起了观后感,并再次准备谦虚一番。谁知道由余摇了摇头。

“这些东西要是让神鬼来做,就是让神操劳,要是让人来做,就是让百姓受苦!”

言下之意,秦公,你的这些形象工程并不值得炫耀。

秦穆公呆住了,他引以为傲的经济成就在对方眼里不过是劳民伤财的东西。气愤之下,他转而跟对方交流起治国经验来。

“中国用诗书礼乐法度为政,依然有乱子发生,像戎夷没有这些东西,那用什么治国呢?太难了吧!”

说到底,你们就是落后地区,来学习就对了,竟然敢找我的碴!秦穆公名为交流,实为指导,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余竟然真的跟他探讨起治国之道来。

由余哈哈大笑起来,“这就是你们中国所以乱的原因,你们的礼乐是由黄帝传下来的,他当年用这个,也不过实现了小治而已。传到现在已经完全变了样,上面用法度来吓人,下面又用仁义来要求上面。最终上下怨恨,篡夺屠杀,甚至家族灭绝,这不都是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引起的吗?”

黄帝也不过小治?礼乐是祸乱根源?

这个口气有点大了,秦穆公不服气地说道:“那你们靠什么?”

“我们上面只用仁德对待臣民,臣民用忠信侍奉君上。一个国家就跟一个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就是圣人之治!”

这个思想跟老子的思想比较吻合,算是萌芽状态的无为而治吧。

秦穆公额头开始渗汗,他本以为自己的秦国在物资跟精神文明上都要远远领先西戎人,那知道物质上被认为是祸民,管理上被认为是落后。这那里是来参观学习先进经验的啊,明明就是来踢馆子嘛!秦穆公连忙表示会谈到此结束,以后再跟由先探讨国家管理方面的事情。

回来之后,秦穆公马上叫来了内史廖,忧心重重地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就是本国的忧患,今天我看由贤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此人必将成为我的祸害,这该如何是好?”

内史是官职,大概相当于以后的中书令,等同于宰相,廖大概是姓,这位也可以称为宰相廖。想了一会,宰相廖提了一个方案。

听完宰相廖的方案,秦穆公转忧为喜:“就这么办!”

第二天,秦穆公热情邀请由余在秦国多呆些时日,至于戎王那里我会去说的。

由余本就是中原人,久居西部,对家乡应该是很思念的。秦国虽然不是晋国,但制度毕竟比较相近,文化也相通。由余爽快答应了下来。

从那天起,秦穆公天天请由余吃饭,还特地请他上来跟自己坐到一张席榻上,亲自给他夹菜(传器而食)。平时,秦穆公虚心向他请教一下西部的地理形势、民俗民风、武装力量分布等等,由余先生有问必答,知无不言,主宾甚欢,一时之间,由余竟有乐不思蜀的感觉。等由余回过神来,已经是一年以后了。

得走了,国事访问访问了一年,不说领导,就是家里的老婆孩子也该发火了。由余特地向秦穆公辞行,秦穆公爽快地同意。

由余踏上了回国的道路,离别一年,多半有些变化的,当由余回到国内,却怀疑自己是不是进错国门了,原本他口中的君上以德,百姓以忠的国家变得面目全非,到处是牧羊的尸体。

这是怎么回事?

由余大吃一惊,向人打听,才知道部落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迁徙了。

戎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一年不迁徙,那只有一个结果:坐吃等死。

由余连忙跑去见戎王,发现戎王正忙着不亦乐乎,他的身边有一整编的娱乐团队。这些娱乐团队显然不是西戎人,而带着深厚的秦国风采。

由余明白过来,这些人大概就是秦穆公所说的派来给他请长假的人吧,效果还不错,由余忘了回家,戎王也忘了自己还有一个使者在秦国没有回来。

到了这里,由余才明白自己上了秦穆公的当。接下来,他苦苦劝谏戎王逐走这些乐伎,把心思放回到治国上来。据我所读的一些历史书来说,一百个魏征都顶不上一个美女。

戎王断然拒绝了由余的劝告,表示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你爱咋咋地。

所谓的无为而治的西戎,不过一队歌伎就败坏了。可见道德这种东西实在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

很快,由余接到了秦穆公的热情邀请,请他跳槽到秦国。

戎王不理他,秦公邀请他,数次之后,由余终于做出了投奔秦国的决定。

这是秦穆公一生当中最后的一位客卿,也是他称霸西戎的最后一块拼图。

得到了由余,西戎之地不再是神秘之地。在由余的策划下,公元前623年,攻打晋国一雪崤山之耻的第二年,秦国大举西向,进攻西戎。

此战,秦国击败戎王,吞并十二国(一说二十),开地千里。遂成为西戎霸主。

此时晋国正在中原频频用兵,维护中原霸主的地位,楚国亦在南方兼并小国,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算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军事扩张甚至惊动了中央。周王室特地派人送来了象征征伐的金鼓,虽然比不上晋文公当年的待遇,总算也是得到周王室的认可。

这一年,秦穆公已经为君三十七年,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一部秦晋交往的编年史。从晋献公的蛰伏,到晋惠公的崛起,以及晋文公时期的明争暗斗,还有晋襄公时的雪耻。在人生最后的阶段,他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将人生的目标转移到西方,从而获得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嘉奖。

这样的人生,遗憾有之,快意有之,悔恨有之,无悔有之。

成功也夺走了他最后的生气。

秦穆公知道自己的大限近了。一年后,秦穆公收到了一个消息,南方的江国被楚国灭了。

楚国攻打时,晋国出手攻击了楚国,却没有挽救江国灭亡的命运。据记载,江国跟秦国也是同盟国,晋国救不了,秦国就更救不了。

收到消息后,秦穆公脱下冠服,穿上素服,搬出了正寝,住到了别室里,并撤去一半的食物与歌乐。

秦国虽然已经称霸西戎,但绝没有到傲视天下的时候。如果不保持警惕,秦国也会像江国一样灭亡。

又过了两年,秦穆公卒。

纵观秦穆公的一生,虽然有过失败,但基本上是成功的一生,但在最后的时光里,秦穆公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个错误甚至大于他当年奔袭郑国的错误。

这个事情得从一场酒局说起。有一次,秦穆公跟国内的三位贤人奄息、仲行、针虎一起喝酒,饮酒至酣处,秦穆公举杯祝酒:“我们生共此乐,死共此哀”。

三位连忙举杯应和,欣然同意。

这个情况颇似今天的酒局,大家喝高了之后,免不得说一些同生共死之类的话。反正都是醉话,没有多少人当真,可没想到秦穆公竟然当真了,死之前,下令让这三位陪葬,以后好再一起喝酒。

这件事情教育我们,跟领导喝酒不要随便承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醉了。

三位只好陪着秦穆公到地府游玩了一趟,再也没有回来。

对秦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损失,秦国本来就是人才匮乏国,人才培养机制也一直没跟上。治国全靠引进外来人才。现在国内好不容易有三个人才,竟然给埋了。

干了这件事后,秦穆公就得到了“穆”这个谥号,据考证,这个“穆”是谬的通假字。

谬是荒谬的谬,秦穆公一生勤奋努力,在国君这个岗位上干了三十九年,结果就因为最后办的这件事,就只混了一个“谬”的差评。可见,修行是一生的功课。

秦穆公是三国逐鹿时代的见证者,也是这个时代里最后离去的人。

在他去世的前一年,晋襄公也去世了。

晋襄公只在晋国君位上呆了七年。这七年,是不虚度的七年,他起用父亲重耳留下的人才,沿用父亲的政策,及时出击,在崤山大败秦军,强有力地回击了晋国霸业这面大旗还能打多久的质疑。公正地讲,他不是一个进取者,但却是一个优秀的守成者。

这些年,逝去的并不只有国君,孤偃、先轸、赵衰、栾枝、先且居等等还乡团一期(先且居是二期)纷纷离开人世,晋国迎来了还乡团二期的时代。

另一个人在这期间去世的人是鲁僖公。

鲁僖公是晋楚崤山大战那一年去世的。

这位仁兄的早年是在鲁国全明星级别的大夫季友的扶助下过来的,他的前半生是追随齐桓公称霸中原的半生。基本上循规蹈矩,没干过什么大事。季友一死,齐桓公一崩,这位僖公在与齐国叫板之中引楚国入中原,算是当了一回带路党。

纵观其执政期间,鲁国倒没出什么乱子,尤其与他的前两任相比,倒有些长进。据史书记载,在他死后,他的儿子鲁文公把他的灵位放到了前任鲁闵公的前面,这个失礼的行为竟然还得到了鲁国大夫的支持,可见鲁僖公在国内还是颇受拥戴的。

最后再介绍一下,鲁僖公死时又犯了一个小错误,他没有死在主卧(路寝),而是死在小老婆的睡房里,左丘明先生不怀好意地写道这是因为贪图安逸的结果。

人死已是万事空,但睡小寝又何妨。

报复心强的重耳,豪迈的楚成王,厚道的秦穆公,摇摆的郑文公,勤俭的卫文公,恩将仇报的齐孝公,精打细算的鲁僖公……这些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一个个被铭记在史册里,时光与灰尘尚未将他们完全掩盖,新的大国游戏竞争者就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吗?你如何评价?

欢迎大家到今日头条搜索脑洞历史观的专栏《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了解中国人的过去,理解中国人的现在。

标签: 秦穆公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