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如其人系列 | 曹操 - 横槊饮马观沧海

爱百科 135 0

此系列文章试图构建出每个诗人的个性与其最能代表自身的一篇作品。

它像是传记,也像是赏析,所选作品或许不能直接称为代表作。代表作一般用来指其成就最高,或是影响最广,流传最多的作品。而我希望这个系列文章所表达的,是对其人以及与其人结合得最好的作品的综合诠释。

文中既有文学的分析,也有脉络的整理,甚至还带些逸闻与调侃,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许这样的选择会是诗人本身的最爱呢?

诗如其人系列 | 曹操 - 横槊饮马观沧海

说起古诗词,我们常听到有一句话叫做“建安风骨”。一旦用这个词来形容某位诗人,我们就觉得这人应该是很有气节而且很慷慨激昂的样子。就仿佛李白在《赠裴十四》里写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那种感觉。

多说一句,我以前初读这句的时候,把它改为了“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我胸怀”,觉得更有音乐感,更爽利。当然这只是自不量力的改动罢了。

建安风骨一般来形容一种比较有骨气,情感丰富,务实而反对无病呻吟的文风。西汉刘勰在其著名的《 文心雕龙 》中形容建安风骨是"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也。 "

我们平时说某些作品有建安风骨,往往是其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理想与抱负,表现出强烈鲜明的个性,往往还带些对人生短暂与无奈的感慨,对世人苦难的同情。风格上总体是慷慨悲凉为主。

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杜甫等等,均有很多颇具建安风骨的作品传世。在那么多具有建安风骨的诗人之中,谁才是真正的开创者呢?

答案是曹操。

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诗如其人系列 | 曹操 - 横槊饮马观沧海

曹操(鲍国安饰演)

谈曹操,光看三国演义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得先了解下曹操的真正为人。

有关曹操的为人,最著名的评价莫过于许劭的那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然在《后汉书》里曾经更全面的描述过当时的场景是:“操乃伺隙胁邵,邵不得已”。也就是说许劭说这话时是被曹操胁迫说的并非本意,但不管怎样,这句话却仍然历来都被后人认为是最贴切的评价之一。

曹操所生的时候,有一首著名的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用孔子的话来说,那可真是叫礼崩乐坏的年代。随着黄巾乱起,董卓入关,天下已然大乱。靠祖荫与西园买官当上公务员的曹操眼看这朝廷摇摇欲坠,治世之能臣的梦想估计是不成了,那咱就索性把乱世之奸雄做到极致吧。

他果然做到了极致,多年奋斗之后,已然是一代称霸天下的豪杰,公认的政治家、军事家。除了历经荥阳、白马、官渡、赤壁等多次著名的战役奠定江山以外,他身上还有不少著名的故事。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为严明军纪而割发代首的故事,为激励行军而望梅止渴的故事。因一句鸡肋杀杨修的故事,赎回蔡文姬的故事等等,真真假假,不一而足。

但要想真正了解曹操的性格,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还是不够丰满。我们需要找到一些具体的方面来探究,比如-曹操和关羽的关系,来尝试了解一下曹操。

正史中,曹操确实欣赏关羽,在下邳擒而不杀,并待之深厚,拜为偏将军。其后,关羽也的确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并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至于文丑则应该是在官渡之战中被徐晃所杀)。立了此功之后,曹操还上表,使关羽得封为汉寿亭侯。

但后来为啥关羽还是离开了曹操,其现实肯定没小说里那么夸张,却多了一丝八卦的意味。

曹操妻妾成群,虽然他在赤壁之战前有没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心思无法验证,但这个争妾的八卦小故事,在《魏氏春秋》、《华阳国志》与《三国志》里都有类似记载,基本确认是真事儿。

“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啥意思呢,是说关羽为曹操部下的时候,随曹操攻打吕布。吕布派下属秦宜禄来出使。结果关羽盯上了人家老婆杜夫人,多次求曹操赐人给他。曹操本来答应了,后来一见惊为天人,于是自己娶了杜夫人。

(秦宜禄:我是谁?我在哪儿?我为什么要带着老婆出门?)

这事儿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关羽心怀怨恨,甚至曾想在打猎时暗杀曹操,曹操却大度没计较,但后来关羽自己就过得胆战心惊了。二是杜夫人之子秦朗也成了曹操的义子。

曹操在这事儿上不甚光彩,小说里特高大上的那位二爷也没好哪儿去。事情的后来嘛,某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啥的,是真是假咱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咱更不能瞎猜不是?

你看,就这么个小故事,在曹操身上就体现出了求贤若渴,慷慨大度,又狐疑自私,出尔反尔的矛盾性格。

诗如其人系列 | 曹操 - 横槊饮马观沧海

当然,这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八卦,他真正的争议在更多的方面。

对于曹操的争议实在是太大了。其形象经常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草菅人命的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和陈寿的《三国志》里平定天下的英雄之间不断来回切换。

一直在变化。

汉魏时期对他的看法是敌我相对的。刘备周瑜陈琳说他是国贼,五毒备至,穷凶极逆。甚至把董卓掘墓之事也编了个摸金校尉的段子给按他头上。而张辽凉茂夏侯惇说他是明公,英雄,为民除害,功高德广。

跟随过曹操,又反叛过曹操,最后被曹操所杀的陈宫最纠结,说了句:逆贼曹操,何等明公!

隋唐时期,则基本上对他是正面的评价。

王勃说:魏武用兵,仿佛孙吴。

李世民说: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都对曹操肯定居多。

而到了唐中至宋,画风又变了。

司马光《资治通鉴》里评价他:残忍嗜杀,乱世之奸雄。

李纲直接说:曹瞒黠如鬼,嗜杀犹虎狼。

到了近代,画风再次反转。

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非常佩服他。

毛教员则肯定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说了这么多,那曹操到底该如何评价?

他求贤若渴知人善任是真,他喜怒无常多杀名士也是真;

他治军严谨割发代首是真,他杀人如麻泗水不流也是真;

他鞍马为文横槊赋诗是真,他戎马一生血雨腥风也是真;

他以弱胜强打出官渡之战是真,他以强输弱败于赤壁之战也是真;

他挟持天子以令诸侯是真,他终称汉臣不肯称帝也是真;

这也太纠结了吧。

这种矛盾还体现在曹操到底好不好面子上。

说他不好面子吧,他不仅始终不肯称帝,还在赤壁之败之后特意写封信给孙权,强辩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使周瑜虚获此名”,你看连输了都不认账。

可你说他好面子吧,他又仿佛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这个站在权力巅峰的男人,甚至根本不管自家的史官争先恐后地把他的缺点大书特书,把他的八卦大写特写,把他的糗事盖棺定论。

别纠结了,咱们不如问问他自己怎么看?

他只是用一种压根懒得辩驳的姿态简单说了句: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嗯,果然在曹操无有了之后,孙刘都称帝了)

你有没有感觉到,他的自我评价和别人对他的评价似乎不在一个维度。

我们或许只能说,作为顶级的管理者,他只看结果,而且不看个人的结果,只看天下的结果。

他不在意自己个人的声名,他在意的是天下。

管你褒也好贬也好,最终是他(及其子)平定了天下,把全国从军阀割据,饿殍遍地的动乱中恢复出来,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秩序,同时还稳固了边疆。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重大贡献。别的评价,重要吗?

你们要我曹操自我表述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可以,我写诗!

读曹操的诗,你也会发现它是古诗中比较特别的一档存在。就如《观沧海》里通篇只写景,一字不提其它,却让你觉得大气磅礴,胸怀天下。

为什么会有这种特别,除了水平这方面的考量之外,或许因为还有一个极少有人能达到的境界,这种境界叫做俯瞰天下。

我们看古代诗人,少不得诗文里会有报君之类的篇章。因为他们即使再有满腔豪情,卓绝能力,也只能仰望头上那个高不可攀,能轻易决定他们命运的人。

李贺曾写: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王昌龄曾写: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辛弃疾即使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眼光,轮到现实里,写的还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但曹操不用啊,他早就想通了,他不用去侍奉谁,非要得到哪位的重用与提拔,更不用去迎合和讨好谁。他无需仰望,他更多的时候是俯瞰天下和偶尔的平视而已。

你说这种人生格局,再伟大的诗人,又有几个能做到?

所以后来毛教员在重庆谈判时写出《沁园春·雪》令举国赞叹时,急眼的蒋介石曾经发动手下文人,绞尽脑汁一定要写出一篇更好的压倒他,结果根本做不到。为啥?因为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竞争啊,你非要逼着纵有文采但职务是随从的陈布雷写出能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相较的句子,那位臣妾又如何能做到呢?

而曹操写的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的诗和别人的诗,也不在一个维度。

那我们就来欣赏下他与别人不在一个维度上的诗吧。

刘勰在《文心雕龙》评曹氏父子的诗曾说:“志不出于滔荡,辞不离于哀思”。说他是典型的壮阔胸怀与悲凉风格的统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安风骨。

曹操曾用一首《蒿里行》如史书般记载了群雄讨董卓之战的始末,不同于《三国演义》中表现出的形象,曹操实际上对这场战事的记忆中,表现出更多的是对诸侯各怀鬼胎的愤懑与百姓惨死的悲伤。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起初大家群情激奋,似乎齐心协力要讨伐逆贼)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结果是貌合神离,互相掣肘,甚至自相残杀)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袁氏兄弟居然还打算趁机称帝,连玉玺都刻好了,无视军士困苦,百姓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场面,让人肝肠寸断)

他到底怎么看待天下,看待人民的呢?要知道他在战场上面对血流成河是不眨眼的,在政坛上斩杀政敌时是谈笑风生的。但对于普通百姓,他在《度关山》里写到:“天地间,人为贵”,在《苦寒行》里写到: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身为公认的乱世枭雄,在杀戮中生存,他却终究是想追求一个天下人不再互相杀伐,不再颠沛流离的世界。

所以,他早年定青州黄巾军后,就立即“修耕植”

诗如其人系列 | 曹操 - 横槊饮马观沧海

曹操书法亦有名,此二字为其唯一真迹

老规矩,诗如其人系列,要找一首最能代表其性格与生平的诗,

选了这首《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庄子·秋水篇》里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赞叹神龟的长寿。曹操则反过来说,你这神龟虽然长寿,那不还是有结束的时候吗?可面对这种最终的无奈结局,曹操选择的不是无奈的消沉,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生死由天,没问题,我坦然面对,但我还是要用合理的养生去尽量延长我的生命。我不是梦想长生,更不是为了苟延残喘,我是为了去搏出更美好的天地,要我躺平不去奋斗,做不到!

今人常说做时间的朋友,曹操说我要做自己时间的主宰!

是为曹操。

再聊两首名篇吧。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里名句很多,比如开篇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结尾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等。

但不要理解为这是他对人生的感叹,曹操没那么伤春悲秋。他感叹的“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不是说时间蹉跎,而是责怪自己招揽人才的效率不够。

没错,这就是首招聘诗。他在《求贤令》里已经对此作了说明“今天下尚未定,词特求贤之急时也……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短歌行》通篇并不是感叹人生际遇,而是大声呐喊,快来,都到我碗里来,咱们一起打天下,关键岗位非常缺人啊。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不是说他自己,是对天下人才说的,你们别杵在那里浪费青春了,此时不来,更待何时?

好一个人力资源大佬。

简单备注: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枉:“枉驾”,“屈尊”的意思,

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

特别的一首,来看看最为大气磅礴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辽东半岛),途经碣石山,临沧海作此诗。说它特别,原因在上文已经提到,通篇只写景,一字不提其它,却让你觉得大气磅礴,胸怀天下。

一般诗人不会也不敢这么干,曹操敢。

他说大家格局不一样嘛。

别学我,学我你们也学不来,欣赏就行了。

简单备注: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乐亭县滦河入渤海口附近,后陷入海中。一说指今河北昌黎县西北之碣石山。

澹(dàn)澹:水波动荡貌。

竦峙(sǒngzhì):高高直立。竦,通"耸"。

诗如其人 | 李 白 -盛唐游侠将进酒诗如其人 | 陈子昂 -诗骨狂歌入楚来诗如其人 | 欧阳修 -醉翁之意深几许诗如其人 | 杜 牧 - 十年一觉载酒行诗如其人 | 王昌龄 -驰马塞上人未还诗如其人 | 曹 操 - 横槊饮马观沧海诗如其人 | 辛弃疾 -江山无觅英雄泪诗如其人 | 晏殊 - 似曾相识晏归来诗如其人 | 柳永 - 白衣卿相何人说诗如其人 | 张若虚 -春江孤篇盖全唐

昭哥原创早期教育系列:

内控式亲子思维系列作品湖畔的5分钟父母课系列作品昭哥喜马拉雅音频节目

昭哥原创管理原理系列:

轻松逻辑管理系列作品昭哥原创文学系列:

诗如其人系列作品

标签: 望梅止渴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