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爱百科 493 0

如何理解“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这句话出自《商君书》,原话是:"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主要意思:成就丰功伟业,不必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只要自己认准了,努力去干事业就行了。笔者结合史料,分析大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坚持独有创新的思想。就拿秦国变法的功臣商鞅来说,他在分析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形式后,果断提出了变法图强的政策,一开始,秦国的那些保守势力哪一个不反对?比如甘龙、杜挚。因为这些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啊。但是商鞅这个人内心极其强大,他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原本就想变革的秦孝公。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独特的变法得以在秦国迅速开展,短时间内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并为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如果商鞅当初不坚持自己独特的思想,秦国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这告诉我们不要被外在所影响。看看当今社会精英,哪一个不是具有独立思想,创新精神的?马云当年创建阿里巴巴,是因为他以独到的眼光看到了互联网在中国巨大的市场。如果当初他听信别人的劝告让他放弃,继续当他的英语老师,那估计现在的马云也只是个普通的老师,而非互联网的巨头。

其次,坚持努力干。尽管有独立、创新的思想,但是没有行动力也不行。商鞅变法正是付出实际行动的,坚持下去才取得成绩的。大道至简,只有实践过才能有实际的效果。就好像学游泳一样,教练将理论讲得再多,如果不下水游一游,怎么能学会游泳呢。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别人的冷嘲热讽,磨难重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意志不坚定是很容易放弃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在明天的晚上就放弃了。也许他们离看见后天的太阳才隔了几个小时,不过很可惜,他们放弃了。做任何事情要做好都不容易,必须要有坚持的毅力啊。

最后,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即使是贵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也得听听臣子的意见啊。比如历史上著名的谏官魏征,因为他敢于进谏,李世民才不至于过多的犯错误,甚至当魏征去世后,李世民还痛惜地说失去了一面镜子。

不谋于众,不是独断专行,而是在做出自己的判断之前,自己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判断力,结合别人的想法,再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决定,最后付诸于行动。

标签: 秦孝公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