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草木当成秦国的士兵?成语“草木皆兵”是如何而来的?

爱百科 93 0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西北和北方的几个民族,趁机脱离晋朝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即所谓“五胡十六国”。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要算氐族的秦国,历史上称为前秦。它原先占领陕西一带即所谓关中之地,后来逐渐扩大,几乎占领了北中国的全部地区。那时的晋朝,偏安东南,称为东晋。整个局势形成南北对立的状态。

前秦的国王苻坚,当时气势很盛,曾亲自率领八十万军队(号称百万大军),大举南侵,企图统治整个中国。晋武帝以谢石为征虏将军兼任大都督,并派谢玄担任前锋都督,谢琰为中郎将,共拨八万人马,前去抵抗。可是秦兵多,晋兵少,双方实力悬殊,晋朝的许多官员,都很害怕。

那时苻坚已攻破寿阳(今安徽北部的寿县)。谢玄先派广陵相刘牢之带领精兵五千,袭击洛涧地区,并且渡过涧水,打退了秦军梁成的部队,并且攻破弋阳(今河南光山县),杀了梁成和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切断秦军的后路。秦军步兵、骑兵,慌忙抢渡淮河,往北溃退,死伤士卒约一万五千人。这一仗,首先挫败了秦军的锐气,晋军威势大振。

谢玄等各路军队,乘胜前进。秦王苻坚和前锋苻融(苻坚之弟),这时不象起初那样骄傲了。他们登上寿阳城楼,但见晋军阵势严整,十分威武。苻坚又遥望城西北的八公山,见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他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敌人很强大啊,谁说他们不行呢!”苻坚开始恐惧,有点气馁了。

晋军趁机设了一计,渡过淝水,奋勇进击。苻融阵亡,秦军大乱,日夜不停地逃走,不敢安营休息。晚上听得风的响动,鹤的叫声,也以为是晋兵追来了,吓得不敢走大路,倦了就在田野里露宿,加上又冻又饿,秦军死的总有十分之七、八。

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役“淝水之战”。《资治通鉴》和《晋书》等记载道:苻坚见“八公山上草木,……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后来就成为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或“风鹤频惊”,形容紧张恐怖,人心惶惶的战乱情况。前两句往往联用,说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谁把草木当成秦国的士兵?成语“草木皆兵”是如何而来的?

谁把草木当成秦国的士兵?成语“草木皆兵”是如何而来的?

谁把草木当成秦国的士兵?成语“草木皆兵”是如何而来的?

标签: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