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培根
8月1日《亡魂之歌》作品评析文章最新阅读数据“15万+”
编者按
这种全景式立体抒写,在读者心中塑造了烈士们血肉丰满、胸怀博大、灵魂崇高的群体形象,弥补了新闻宣传无法直抒胸意的缺憾,达成了诗歌抒情、言志、记史的功能和使命,使之迅速跃升到了史诗的艺术高度。也许,这正是首届杨牧诗歌奖的评委们青睐这组诗,并将其列入获奖篇目的一个重要理由。
——摘自 首届巴金报告文学奖获得者、简约主义诗歌倡导者罗未然诗评文章《与英雄和读者一起疼痛》
8月5日《亡魂之歌》作品评析文章发表10小时,阅读数据“13万+”
连读了几十篇易白的诗歌,对这个年轻诗人,产生了很多敬佩和好感。诗人功底扎实、文采飞扬,完全没有当代一些写诗人的那种油腔滑调,而是真真切切地写诗、用心用意地写诗、真情实感地写诗。真切写实是诗人在诗歌中给我们展示的第一个特色。关于写实,这里要做一个讨论的界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写作内容是不是写实呢?从那些文本来看,也许是写者肮脏内心的表现,但是,不能列入诗歌的写实,诗歌的写实是以真、善、美为标准的;再如,一类写实也很真实,但写得流水账式的,这当然也不能列入诗歌的写实;把这两类去掉,诗歌的写实,也就分明了。
——摘自 《北疆晨报》副刊主编 张三醉 诗评文章《新写实主义诗歌的力量主义者》
读者评论:读着诗,似乎感到烈士在面对我们诉说
读者“用户大胖”对《亡魂之歌》的评论
读着诗,似乎感到烈士在面对我们诉说着自己心中的情,家国之爱,职责神圣,百姓安危。在诉说着自己对生的留恋,对亲人的牵挂,对献身的无悔。一切一切让人痛彻心扉,英雄们,我们无言以对,只有深深的敬意,永远地记住。
——《亡魂之歌》读者 用户大胖
读者评论:建议尽快收入新教科书,也有读者看哭
读者建议写入教科书
读者“莫道相遇晚”和“秋天小江湖”对《亡魂之歌》的评论
建议尽快收入新的教科书。
——《亡魂之歌》读者 莫道相遇晚
写得好,我一大老爷们都看哭了。伤心。向英雄们致敬。
——《亡魂之歌》读者 秋天小江湖
部分读者们的评论
确实感人,致敬!
——《亡魂之歌》读者 LongQuan
我不希望我孩子在教材上学金庸的小说!
——《亡魂之歌》读者 泰封雪山
孩子迷失了方向军人才更敬仰。
——《亡魂之歌》读者 热情的云朵oT
心脏揪起揪起疼。
——《亡魂之歌》读者 523气温
读者评论:我一看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部分读者们的评论
我一看就忍不住泪流满面,火烧着你,可疼的我的心啊!致敬烈士英雄!
——《亡魂之歌》读者 用户Ganjinlan
爱国主义教育、崇尚英雄,应当编入教科书,从娃娃抓起
——《亡魂之歌》读者 勇者向未来
致敬英雄们!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
——《亡魂之歌》读者 清雅竹韵—Z
读者评论:这样的英雄诗歌应该最先上孩子们的教材!
读者“沂蒙萌兔”的评论
这样的英雄诗歌应该最先上孩子们的教材!
——《亡魂之歌》读者 沂蒙萌兔
部分读者评论
这是一首打动人心的诗,作者对英雄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英雄的情怀,英雄的无畏,令人震撼和感动,向英雄致敬!
——《亡魂之歌》读者 老兔华子
眼泪模糊了双眼一字一字的看完,痛心愿英雄们天堂安好!也许已经再次来到了人间健康快乐的成长。
——《亡魂之歌》读者 似水骄阳戴
读者评论:诗坛需要这样的作品!非常震撼的一首诗!泪目
读者“云兮”的评论
被诗歌深深地深深地感动!诗坛需要这样的作品!向英烈鞠躬致敬!向诗人鞠躬致敬!
——《亡魂之歌》读者 云兮136
部分读者评论
非常震撼的一首诗!泪目。
——《亡魂之歌》读者 有趣的叶子hw
是这群“最可爱的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万里河山,有你心安!致敬英雄,缅怀英烈!
——《亡魂之歌》读者 TonyShen2020
读者“足智多谋明镜ce”的评论
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年代,我们都不要忘记那些牺牲的英雄们!
——《亡魂之歌》读者 足智多谋明镜ce
读者“真诚溪流1h”的评论
一字一句的看完,感动的我热泪盈眶,悲伤、心痛!
——《亡魂之歌》读者 真诚溪流1h
“喜马拉雅”听众评论
听着感动到流泪。
——喜马拉雅FM《亡魂之歌》朗诵版 听众 听友114372255
诗歌朗诵版听众:逝者与作者同穿军装的情感自然联通,有力量的佳作以第一人称来写,是逝者与作者同穿军装的情感自然联通,也是向战友、英雄告别的特殊模式。与自己、家人、战友对话,从作为人本身出发,感情真挚,文笔流畅,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读出悲壮和凄美。文字有情感,却不矫作。一篇有情感、有力量的佳作。
——喜马拉雅FM《亡魂之歌》朗诵版 听众 雨轩1986
道孚“12.5”火灾牺牲英烈
组诗《亡魂之歌》是诗人易白祭奠烈士而创作的一首长诗,诗歌的原名为《补遗》,收录在诗人著文集《偶然记录》中。
诗歌的原名为《补遗》
亡魂之歌(组诗)节选页面
亡魂之歌(组诗)
——试述道孚“12.5”火灾牺牲英烈遗言
诗 / 易白
我没“死”
火烧着我
我使劲张嘴
却张不开紧闭的唇齿
如果可以 我会用嘶哑的喉咙
再一次撕心裂肺地叫喊:
我没死!
火烧着我
我用尽全力
却动不了僵硬的躯体
如果可以 我想用尽全力呼吸
可我已经没有任何知觉
这是哪?
火烧着我
我看到自己
躺在殡仪馆的火炉里
我听见了身体里的每一块骨头
被烧焦并吱吱作响,断裂……
老天啊!
火烧着我
我真死了吗?
可我的意识为何活着
我看见自己沸腾的血液在蒸发
我看见先烈们在向我招手
我不走!
火烧着我
我将化为灰烬
可火却没有烧掉记忆
没有烧掉我眷恋着尘世的感情
没有烧掉我的灵魂和精神
我没“死”
12年前新闻媒体报道“道孚大火”历史资料图片
您能听见“我”说话吗?
您能听见我说话吗?
请不要再对着我的照片流泪
请不要再对着冰冷饭菜发呆
爸爸:彻夜难眠的爸爸
别难过,好吗?
已有人帮我洗去了这身灰尘
爸爸:您能听见我说话吗?
我有很多话忘了说
我多么希望
这只是一次深沉的昏睡
然而,我再也不能动弹
妈妈:饱含泪水的妈妈
不要哭,好吗?
酥油灯已经点亮了前行道路
妈妈:您能听见我说话吗?
我有很多话还没说
我多么希望
这只是一场未醒的噩梦
然而,我已经化为灰烬
老婆:悲痛欲绝的老婆
坚强点!好吗?
失去爸爸的孩子更需要妈妈
老婆:您能听见我说话吗?
我有很多话想要说
我多么希望
这不是阴阳相隔的感情
然而,我变得好轻,好轻!
孩子 : 哭喊爸爸的孩子
快长大!好吗?
要听爷爷、奶奶、妈妈的话
孩子 :您能听见我说话吗?
我有很多话跟你说
我多么希望
能陪伴你健康快乐成长
天啊!摸不到你的肩膀
您能听见我说话吗?
家人:日夜思念我的家人啊!
家人:我难以割舍的家人啊!
您能听见我说话吗?
请不要再对着我的物品伤心
请不要再对着我的名字动情
您 能听见我说话吗?
12年前新闻媒体报道“道孚大火”历史资料图片
我想,您知道
我想,您知道的
我决不能让烈火肆虐蔓延
它会吞噬更多无辜的生灵
那一刻,没时间多想
您知道——我是祖国的勇士
我想,您知道的
当我跨过火海脱身的时候
我听到群众在火海中呼救
那一秒,他们需要我
您知道——我是人民的子弟
12年前新闻媒体报道“道孚大火”历史资料图片
如果可以
首长,关心着我的首长啊!
如果可以,给我一口气
我想背着烧伤的群众
穿过浓烟,冲啊!
越过火海,冲啊!
兄弟,朝夕相处的兄弟啊!
如果可以,我想活过来
回到我们队伍和您们
一起工作、生活
一起训练、战斗……
同志,刚到部队的同志啊!
如果可以,我想教会你
如何上战场摸爬滚打
教你站岗、执勤
教你巡逻、战斗……
人民,含泪送别的人民啊!
如果可以,我想敬个礼
隔着灵车我隐约听见
有人喊我:烈士
有人喊我:英雄
祖国,伟大慈祥的母亲啊!
请您看看,我并没有死
还有很多穿军装的我
在我战斗过的地方
永远忠诚的守护您
12年前新闻媒体报道“道孚大火”历史资料图片
请抓起一把我的骨灰
如果可以
请留下一把我的骨灰
留在驻地 守护着雪山
守护着我曾战斗过的地方
如果可以
请抓起一把我的骨灰
带回故乡 埋进土地里
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
如果可以
请抓起一把我的骨灰
撒进江河 水流淌而去
我想好好游览驻地的风光
如果可以
请再抓一把我的骨灰
撒向半空 让风带着我
我想看看祖国到底有多大
12年前新闻媒体报道“道孚大火”历史资料图片
后记
我穿着跟你一样的军装
尝试写跟你一样的言语
你是我,借我几笔补遗
我是你,试写未言之意
烈士啊!话难尽,志已酬
请安息……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九日九时三十分记
12年前新闻媒体报道“道孚大火”历史资料图片
诗歌创作背后真实故事感人据12年前的相关新闻报道记载,一场原本规模不算特别大的火灾,怎么会在瞬间变成一场浩劫,22个生命,究竟是怎么消失的?这是无数人的疑问,也是亲历者长久的一个噩梦……记者试图从他们并不完整的叙述中,一点点还原这令人悲伤和痛心的场景……
“以我们的身手,要跨越火线其实轻而易举。”昨晚,记者在四川省甘孜军分区独立营采访时了解到,在前日的救火过程中,18名先期赶到的部队官兵15人牺牲、3人受伤。独立营副政治教导员泽旺含泪向成都晚报记者讲述了战友牺牲的悲壮一幕……
多家报刊网媒曾经刊发该诗2010年12月8日深夜,战士诗人易白含泪写下长诗《亡魂之歌》祭奠烈士。通篇由6首诗组合而成(共24节),该组诗歌当时通篇被成政网、四川省军区政工网、全军政工网转发,同年12月《战旗报》、《西南民兵》杂志再次刊发。
2013年02月22日诗人易白将作品命名为《亡魂之歌》收录文集《偶然记录》,作品后来被新浪读书频道文库收录。
2017年4月,该诗荣获首届杨牧诗歌奖。
12年前新闻媒体报道“道孚大火”历史资料图片
专家评析:与英雄和读者一起疼痛——评王增弘获奖组诗《亡魂之歌》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我情愿认为,这是一种必然,一种理性的回归——诗歌已经远离读者太久了,身边的诗友们总在抱怨,“能读懂古体诗,却读不懂现代诗”。易白诗歌的获奖,是对所谓主流诗歌创作的反省和矫正,也是对大众化诗歌创作的肯定和张扬,让我们能够从另一个维度来解构诗歌的创作路径和方向。
每次谈到诗,我都想拿汪国真和余秀华说事,并非我要像某些人那样贬低他们,相反,我很认同他们的创作态度,即绝对的真诚、绝对的真情。易白与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无法相提并论,但我要说的是一种诗歌现象,就是他们都拥有很多读者,而以著名自诩或者被人冠以著名的诗人不计其数,却大多只在圈内曲高和寡,圈外则知音寥寥。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是孤傲的,也是孤独的,不知这是诗歌的悲哀还是诗人的不幸。
易白和他的诗与之截然不同,他融入了群众,融入了生活,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了读者,其诗在语言上没有任何阅读障碍,小学生也能理解,清新自然得如同一潭见底的湖水。我始终认为,他和汪、余一样,都是用心在写作,没有半点装腔作势,那些打动人心的诗句绝不是刻意码出来的,而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真情实感的强烈迸发,就像一眼甘泉在汩汩流淌,所以能直抵读者心扉。
易白是我在报社工作时结识的诗友,我们情趣相投,常常谈文论诗。7年前,一场草原火灾夺走了22个鲜活的生命,其中15名官兵壮烈牺牲。
那时,我作为成都军区战旗报社记者被派往现场采访,易白则守在报社做着信件收发工作,没想到他会以诗歌的形式投入这场备受社会关注的舆论战。在巨大的悲痛和情感冲击面前,任何技巧都显得拙劣和多余,不难看出,易白创作这组诗时,几乎没用到什么“特技”,如果非要说技巧,那就是他不怕犯忌,让自己“死”了一回,以“我”这个烈士的身份和视角,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距离。相信很多人都不愿这么做,易白却大胆选择了这个角度,因为他在滇南部队服役时曾多次参与扑火救灾,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感同身受,最能理解那些为扑火而壮烈牺牲的战友,而且,他还从网上得知,22名烈士中,有2名是和他同期入伍的广东籍战士,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年龄和相同的籍贯。
12年前新闻媒体报道“道孚大火”历史资料图片
一个个情绪“引爆点”,引发了诗人“非写不可”“不得不说”的创作冲动,让诗人和烈士的灵魂在一场特殊的情感遭遇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于是萌生了一个“奇异”想法——代表牺牲的战友“说”出想说却没来得及或无法说出的心里话,与亲人、战友进行一次非常意义的灵魂对话。
这组诗最初的题目叫《补遗》,按易白的解释,就是想替烈士们补上几句告慰亲人和战友的遗嘱。“火烧着我/我用尽全力/却动不了僵硬的躯体/如果可以,我想用尽全力呼吸/可我已经没有任何知觉/这是哪?//火烧着我/我看到自己/躺在殡仪馆的火炉里/我听见了身体里的每一块骨头/被烧焦并吱吱作响,断裂……老天啊!”读到此处,怎能不教人撕心裂肺,疼痛如绞!诗人言犹未尽,又继续写道:“火烧着我/我将化为灰烬/可火却没有烧掉记忆/没有烧掉我眷恋着尘世的感情/没有烧掉我的灵魂和精神/我没有‘死’!”烈士不朽的灵魂跃然纸上,我们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天国的声音。
普希金说:“诗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真挚。”悲天悯人的情怀是诗歌创作的感情基础,增弘的创作始终处于悲痛状态中,情感真挚而热烈,早已与烈士、亲人交融为一体,甚至模糊了自己的角色。
在另一首诗中,诗人分别以“儿子”“丈夫”“爸爸”身份,与“爸爸”“妈妈”“老婆”“孩子”倾述衷肠,这是逝者对生者的真情告白,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折射出革命烈士“无情未必真豪杰”的人性光辉。组诗中,这样的情感表达一贯到底,且逐渐得到了思想和艺术的升华。诗人饱含真情,与英雄和读者一起疼痛,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写出对军营和战友的不舍,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家乡故土和战斗过的地方的眷恋。这种全景式立体抒写,在读者在心中塑造了烈士们血肉丰满、胸怀博大、灵魂崇高的群体形象,弥补了新闻宣传无法直抒胸意的缺憾,达成了诗歌抒情、言志、记史的功能和使命,使之迅速跃升到了史诗的艺术高度。也许,这正是首届杨牧诗歌奖的评委们青睐这组诗,并将其列入获奖篇目的一个重要理由。
诗人抚慰的永远是人类不安的灵魂和受伤的心灵。创网、办刊、写作,增弘都秉承了为人民、为时代、为读者创作的文学理念,他的这组获奖诗是能点燃我们信念和激情的星火。在那个寒意彻骨的冬天,在那些愁云惨淡的日子里,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丝驱散阴霾、温暖灵魂的亮光,进而以坚强之手翻过悲痛的一页。这,就是我们能感受到的诗歌力量!反观当下喧嚣浮华的诗坛,实在有些令人沮丧,彼此读不懂诗作、故作高深者有之,扯大旗另立山头者有之,复古倒退走老路者有之,更遑论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这样的诗人、这样的诗作,倒是越少越好!互联网上,捍卫诗歌尊严的勇士们口诛笔伐,向伪诗发起一轮轮宣战。浓浓的火药味,让我们不得不回首检视那些分行排列的文字,有几多是真正的诗?有几多是时代、人民和读者需要的好诗?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载,也是心灵的绝美回响,希望每一首诗都能抹平我们的创痛和忧伤,给我们带来阳光和希望,唤起我们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摘自 首届巴金报告文学奖获得者、简约主义诗歌倡导者罗未然诗评文章《与英雄和读者一起疼痛》(该文发表于2017年,为了便于阅读文中提及的“增弘”为诗人本名,为了方便阅读,编辑调整为诗人的笔名。)
截至发稿前组诗《亡魂之歌》读播量40万+
最新阅读数据
最新点播数据
截至本文发布前,喜马拉雅FM有声书节目《易白诗文〈亡魂之歌〉首届杨牧诗歌奖获奖作品 邵福平(预告版)朗诵》(点播量为8.6万),今日头条刊发的《亡魂之歌》诗歌评析文章《建军95周年: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获奖史诗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阅读量15.7万)和同类文章《评论:这样的英雄诗歌应该最先上孩子们的教材》(阅读量15.2万)共三个平台(不含以往刊发、转发该诗订阅量和军地网媒浏览量)最近一周读播量的最新数据为“40.3万”,目前数据仍在继续爬升。
读后感:强国不忘英烈,他们的家属过得还好吗?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为呼吁社会各界“彰显尊崇关爱,弘扬英烈精神”,五星文艺创作室发表了这组曾为英烈写下的厚重史诗。
这组诗歌发布以来,阅读量持续爬升,实属意料之外。
目前,这组诗已经刷屏网络。
12年前的送别
强国不忘英烈,这个时代不应忘记英烈,还有善待这些英烈的家属。
12年前道孚大火牺牲的15名英烈
他们年老的父母,现在过得怎么样?
他们的妻子和子女,现在过得怎么样?妻子找到工作了吗?子女上学和教育问题解决了吗?
这个时代,祭奠英烈,不应只是在清明,更不应该只是“三分钟热度的祭奠”,因为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忘记英烈,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记住英烈。
15名英烈名单李列 政治教导员 38岁,四川安县人,少校
王超 彝族,25岁,云南江川人,中尉
焦祖波 指导员,31岁,重庆长寿人,上尉
胡文龙 满族,20岁,河北秦皇岛人,上等兵
张运福 22岁,广东东莞人,上等兵
钟桂龙 22岁,广东东莞人,上等兵
肖东平 29岁,四川阆中人,上士
李双林 20岁,山东安丘人,下士
马景宝 30岁,山东郯城人,上士
王远鹏 21岁,重庆大渡口人,上等兵
陈涛 19岁,四川康定人,下士
云龙 藏族,22岁,四川金川人,下士
陈程 21岁,重庆巴南人,下士
王耀武 21岁,河北晋州人,上等兵
李长银 18岁,重庆大渡口人,上等兵
15名英烈
诗人告诉笔者:“还有4个多月,就是12月5日,刚好是12周年,希望大家还记得这15名英烈。”
结语但是这种现象的本质,已经不是讨论阅读量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记住这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安康,付出惨重代价的英烈。
编辑:热血老班长、大国小兵
朗诵:邵福平
数据:刺刀
标签: 十大烈士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