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首义英烈中的青年才俊詹蒙烈士

爱百科 191 0

五四青年节让我想起了百年前为共和民主而奋斗的青年才俊……

辛亥首义英烈中的青年才俊詹蒙烈士

辛亥首义英烈中的青年才俊詹蒙烈士

辛亥首义英烈中的青年才俊詹蒙烈士

石浦村辛亥革命詹蒙烈士祠

辛亥首义英烈中的青年才俊詹蒙烈士

辛亥首义英烈中的青年才俊詹蒙烈士

武义县三港乡石浦村村口詹蒙烈士文化墙

111年前,一群知识青年响应共和民主,走出学堂,弃笔从戎,组建学生军。

1911年秋,航行于长江轮渡上的乘客,多数颇为年轻。他们是接受了时代新思维、新思想,并具有近代军事知识的青年学子。

那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激发了他们一腔热血。

在辛亥革命时期,面对内忧外患,全国各地出现了多个由学生组成的特殊军事团体——学生军。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中国曾涌现60多支学生军,其中浙江有多支。他们或投身前线,舍生忘死;或守卫后方,鼓舞民心士气,用热血青春和宝贵生命捍卫辛亥革命成果。

据史料显示,武昌起义期间,有一支精锐的学生军部队——江南敢死队,后称南洋混成独立队。1911年11月《中华民国公报》记载:该队在阳夏之役中牺牲多人。被誉为“宣平第一敢死士”的詹蒙,就是江南敢死队的领军人物。

1911年10月,詹蒙听闻武昌起义形势危急,毅然给父亲写了封“对家深情、为国决然”的家书,与同学一道奔赴武昌参加保卫战。激战中,詹蒙带领学生军冲锋陷阵、英勇顽强,不畏枪林弹雨。同年11月22日,年仅20岁的詹蒙在阳夏保卫战中,左耳中弹仍继续投入战斗,留下了“今日死且不暇计,何恤一耳”的敢死绝句,最后因头部中弹,血洒战场,壮烈牺牲。

詹蒙(1892-1911),乳名炳昌,字养之,又字仰高,号作麒,别号养轩,浙江宣平县石浦村(今武义县三港乡石浦村)人。

詹蒙烈士幼年入学启蒙于詹祠家塾,继转学华塘作新民塾,升入县立高等小学,成绩拔萃被浙江军界人物来伟良推荐前往杭州浙江陆军小学就读。期间,与王卓一同加入同盟会外围组织襄义社。1911年毕业回乡,与潘静观在今云溪村湖山小学增设高小班,担任义务教员。同年秋,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在该校和同学陈果夫等筹建同盟会陆中分部。辛亥武昌新军起义,同陈铭枢、陈果夫、蒋光鼐、王卓等积极拟谋划光复南京。詹蒙为求革命速成,曾前往张宅前暗杀顽固派头目辨帅张勋,被察觉,事挫。闻武汉吃紧,速邀同学陈人伟、殷公武、季亮等襄义社社员赴湖北助战。至湖北后随宋教仁、黄兴先生得见都督黎元洪,詹蒙和同学向其恳陈报国大志。黎公委任其等为军械科科员,被严拒。言道:“某等冒死犯难,远道来此,计欲效命前驱,为鞑虏决生死,奈何置有为之士于闲散之地乎?”黎公闻其言为之改容而嘉勉之。后江浙同学续至,遂合编为学生敢死队。汉口失守后,詹蒙奉命和黄兴好友陈方度一同组建决胜团,后改为南洋混成独立队,由詹蒙和陈方度统领指挥。11月18日,詹蒙奉命率队进防琴断口,掩护架桥。革命军刚渡过江,清兵蜂拥而至,学生军奋力反击,詹蒙独自断后掩护部队退守汉水南岸,断桥阻敌。11月23日,清兵从蔡甸进犯汉阳,詹蒙率独立队前往阻击。闻三眼桥驻军通敌失守,遂与队友埋伏于横堤下拒敌,待敌人走近时,他率先扑向敌阵,不幸一弹击中左耳,血溅肩胛,季亮解绑带为他包扎,詹蒙拒之,高呼“今日死且不暇计,何恤一耳!”仍跃身向敌猛扑,又被一弹击中头颅,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据1912年3月30日《临时政府公报》刊发的《陆军部请抚王詹周李四生呈》所载孙中山先生批准以大军校]阵亡例恤赏詹蒙烈士,其传记入编《同盟会早期史料汇编》,2016年浙江省民政厅编纂的《碧血丹心——浙江烈士英名录》。墓葬杭州西湖孤山。后迁葬于南天竺的浙军攻克金陵阵亡诸将士之墓。在其家乡今武义县三巷乡石浦村设有“辛亥革命詹蒙烈士祠”。民国浙江省政府赠匾,上刻“毅魄英灵”四字,为时任省长夏超所书。清末武进士、民国宣平县政府民事长陶建勋撰联一副:“烈士崛生为鳌峰柳城增色,忠魂不死与龟山汉水长春”。2010年,詹蒙烈士档案入选《中国档案精粹——浙江卷》。

辛亥首义英烈中的青年才俊詹蒙烈士

辛亥首义英烈中的青年才俊詹蒙烈士

辛亥首义英烈中的青年才俊詹蒙烈士

詹蒙英烈事迹图片展进校园

巍巍中华,峥嵘岁月。难忘仁人志士慷慨赴国,为“共和”付出的鲜血与努力。跨越时空,新时代青年学子当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坚定信仰,奋力拼搏。

标签: 十大烈士的英雄事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