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就一做了深刻的分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政治经济矛盾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集中体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经济危机。
20世纪80年代 以来,新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国际垄断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以强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后盾以跨国公司为主力军,以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为主要调节机构,以追求全球超额垄断利润为目标,向全球渗透和扩张的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发展,推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地向前运动和发展。
〈1〉,跨国公司内部的有组织性和世界经济生产的盲目性之间的对立。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截至2001年底,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5000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数量达到65000家,某附属公司至少达到85万家,其年生产总值占世界GDP的百分之40以上,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百分之60。同时它还控制着百分之75的技术转让,百分之90的生产技术以及百分之8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凭借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跨国公司实行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其活动极大地推动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效率促进增长。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民族国家的调控范围,它们的活动舞台是基本上处于无国际政府状态的世界市场。它们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地方采购原料和材料,在劳动力充裕工资低微的地方加工生产,到商品需求量大,售价高的地方去销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跨国公司为追逐高额垄断利润而不断追求增加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以便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其结果必然在全球范围导致生产发展的盲目性。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和高度的内部组织性,所以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扩张十分迅速,而一旦产品在市场上过剩,影响所及往往在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引发严重的经济动荡或危机。
〈2〉,单个国家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全球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解市场经济的缺陷,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垄断资本主义由此产生。虽然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引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大调整,但调整的结果并没有放弃国家的宏观管理,而是更加完善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促进9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增长。然而,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国范围内的宏观控制,其出法点始终是为本国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全球经济的整体利益服务的,每一个主权国家所作出的决策都是从本国而不是从全人类利益出发。因此,这种非一致性必然会使全球生产呈现出某中程度上的无政府状态,从而使经济全球化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单个国家生产的有组织性和世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市场开放程度存在差异,而且这些变化又处在不断地变动中,因而导致相互之间的贸易失衡,使世界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国家层次上的主要表现。当今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最不发达国家有被日益被边缘化的危险,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势必使南北差距和矛盾呈现扩大和激化的趋势。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里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中,通过经济的,政治的甚至军事的手段对这些国家进行控制与掠夺,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变成自己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的提供者和倾销商品的大市场,在全球性的资本周转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由此构成南北之间严重的贫富对立与分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根源仍然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个矛盾是绝不会消除和解决的。
总之,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在国际范围内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本身的固有矛盾,而是使资本主义基本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调整和改良即不可能改变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贫富分化和南北对立的矛盾,也不可能改变资本剥削劳动人民的本质,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历史趋势。
标签: 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