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真相与反思》系列(一)序言(转载)

爱百科 65 0

  作者:清乐堂 2019-10-25

  历史是一个民族生衍的印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向何处去?探寻历史其实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也特别有趣,因为历史的精彩是不能人为编剧的,也不乏诡秘和偶然,同时也充满挑战,研究历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哲学救赎。

《中国历史的真相与反思》系列(一)序言(转载)

  其实我们中国建立现代历史学科和考古学的时间并不长,我们还处在幼儿期,但发展迅速。王国维先生关于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仍然是我们后人探寻历史真相的不二法门。在此基础上,黄现璠先生提出了三重证据法(又称黄氏三重证据法),即在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结合调查资料或材科中的“口述史料”研究历史学、民族学。饶宗颐先生对三重证据法进一步推广,将考古材料分为两部分——考古资料和古文字资料;到后来叶舒宪先生对三重证据法再行完善,加上了文化人类学资料与方法的运用。现在看来,这些研究手段或许还远远不够。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良好记史传统的民族,史籍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有诸多谬误之处。

  随着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今天,国人对历史知识的普及越来越重视,国学热兴起,文化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关注自身族群文化归属成为了一种必然。曾几何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良药,可谓乐此不疲,当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编造篡改地名山名,生造或抢夺名人故里,大搞文化历史景区建设,以祭神拜祖为名,大搞水泥造像运动。争夺文化资源,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传播手段,篡改甚至生造历史,在社会上造成了混乱,给中国历史学科的研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河南新郑“伪黄帝故里”就是比较恶劣的一个例子。

《中国历史的真相与反思》系列(一)序言(转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照古今,可以让我们看清祖先的足迹;历史不是哈哈镜,任由篡改生造。历史乃“国之本也”,所以我们要敬畏历史。假历史的影响极其恶劣和深远,我们不能忽略其对中国文化和民族感情的戕害。我们主要思考的是不能让假历史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去欺骗公众。在公共领域,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义务揭露和制止这种历史文化的造假行为,抵制那种以经济利益为驱动、以拜祖或考古为幌子的“伪文化”,这属于“公知”和“公德”的范畴,和地域无关。

  塞万提斯先生曾经说过:“历史学家的职责是要确切、真实、不感情用事;无论利诱威胁,无论憎恨爱好,都不能使他们背离真实”。或许历史永远做不到还原真实,只能尽可能的接近真实。

  中国历史学的现状,真是让人揪心。因为掺和了狭隘的地方功利主义,历史成为了任人打扮的洋娃娃,其实已经走样,有的假历史甚至进入了教科书。在此严峻的时刻,2019年1月3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应运而生。中国历史研究院得职责是:承担中国历史领域相关研究,推进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建设、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展示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是中国史学界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化界一件幸事。

  10月19日,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一片争议声中开张了。“二里头”为什么会和“夏都”划等号?夏王朝存在吗?它存续时间多长?区域有多大?中心在哪里?它的都邑在哪里?是一个还是多个?夏王朝又是如何诞生和灭亡的呢?

  赵鑫珊先生在《哲学与当代世界》中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中华文明史到底有多长?她的核心发源地在哪里又是如何扩散的呢?“最早的中国”是如何产生的?成周指的是洛阳吗?妇好是商王的妻子还是一个母系氏族的首领呢?……

《中国历史的真相与反思》系列(一)序言(转载)

  从下期开始,我将借用《今日头条》的平台,通过100集的《中国历史的真相与反思•系列》,就史学界分歧比较大的一些热点或者社会普遍关注争论的一些历史问题一一罗列,和朋友们一起进行探讨,试着探寻历史的真相 ,正本清源,争取还原真实的历史,让现实照亮未来。

  敬请关注。

标签: 历史真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