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诸葛亮躬耕地——历代诸葛亮传记都记载诸葛亮躬耕于隆中

爱百科 96 0

  诸葛亮是传记相当多的一位历史人物。各个时期的历史学者来说,诸葛亮都是喜闻乐见的历史研究对象。在历代诸葛亮传记中,诸葛亮家在襄阳西的南阳邓县隆中、躬耕在襄阳西的南阳邓县隆中、刘备三顾于襄阳西的南阳邓县隆中是普遍的共识。

  最先为诸葛亮作传的自然是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时,为“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呤”注引“《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郡邓县,距襄阳城西二十里,好曰隆中。”说明在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亮家隆中就是躬耕地。

  此后从宋朝开始,为诸葛亮作传的行为开始逐渐增多。

  南宋时期:

  胡寅《诸葛孔明传》:该书中未具说明诸葛亮隐居和躬耕的地点。

  郑樵《诸葛亮传》:“玄卒,亮遂家于南阳之邓县,相距襄阳城西二十余里,号曰隆中。躬耕垄亩,好为《梁甫吟》。”

  张栻《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早孤,从父玄依刘表,亮从玄来荆州。玄死,遂家于南阳隆中。”

  萧常《续后汉书.诸葛亮传》:“玄卒,遂家于南阳隆中。”

  元代:

  郝经《续后汉书.诸葛亮列传》:“卒,亮居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原注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明代:

  谢陛《季汉书.诸葛亮传》:“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李贽《忠诚大臣•诸葛亮》:该书中未具体说明诸葛亮隐居和躬耕的地点。

  魏显国《历代相臣传•诸葛亮》:“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李廷机《汉唐宋名臣录•诸葛亮》:该书中未具体说明诸葛亮隐居和躬耕的地点。

  杨时伟《诸葛忠武书•诸葛亮传》说:“兴平二年…玄依荆州刘表,则知(诸葛亮)侯寓襄邓当在此年之后。”“十二年丁亥,是年昭烈见孔明于隆中,时年二十七”“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二十里,号曰隆中。”

  陈元素《注释评点古今名将传•诸葛亮传》;该书中未具体说明诸葛亮隐居和躬耕的地点。

  王士骐《诸葛忠武侯全书》:“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一世人龙如孔明者,方且高卧隆中,抱膝长呤。”

  明宣宗朱瞻基《历代臣鉴•诸葛亮》:“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

  清代:

  朱轼《历代名臣传.诸葛亮传》:“从父卒,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杨希闵《诸葛武侯年谱》:“元卒,侯寓南阳襄邓间。”“侯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章陶《季汉书.诸葛亮列》:“元卒,亮遂家于南阳邓县之隆中。”

  朱璘《汉丞相诸葛亮传》:该书中未具体说明诸葛亮隐居和躬耕的地点。

  王复礼《季汉五志.诸葛忠武侯传》:“元卒,侯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后家于南阳之邓县去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今湖广襄阳府)。”“徐庶荐诸葛亮于昭烈,昭烈三顾隆中与亮。”

  尹于皇《汉丞相录尚书事假节领司隶校尉益州牧赐金鈇钺曲盖羽葆武乡忠武侯诸葛亮传》:“亮字孔明…家于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汪蓥《诸葛公》:“新野徐元直荐公且曰不可屈致,三顾隆中,公始出。”

  张江《历代名臣传》之《诸葛亮列传》:“从父卒,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躬耕陇亩”。

  汤成烈《季汉书》之《诸葛丞相列传》:“元卒,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躬耕陇亩…”。

  民国时期:

  祝秀侠著《历代贤豪諸葛亮》:”武侯便留居在南阳的邓县(今河南省),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大概正是湖北河南交界的地方。”

  孙毓修著《诸葛亮》:全文引用“《水经注》云:沔水历孔明旧宅,在今襄阳县西隆中山东也,《出师表》所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是此宅也”。“沛国刘季和镇襄阳,与健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永平五年习凿齿又为其宅铭。后改这祠,是侯之遗宅。”

  王缁尘著《诸葛忠武侯评传》(世界书局印行1936年出版) :“而孔明则在隆中,早已决定东连孙权之一策。”“【东连孙吴】四字,是孔明一生外交大方针,自隆中决策起…”“按孔明隆中之对玄德曰…”

  韩非木著《诸葛亮传》(中华书局1935年出版):“不处他叔父死了,他就在南阳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县西)住了下来。”“孔明的家就在南阳的邓县离襄阳城西有二十里路那里…建造了一个草庐。”

  顾旭侯著《诸葛武侯》(上海新教育出版社1936年版):“玄死,遂家于南阳隆中。”

  徐楚樵著《非常时期之模范人物.诸葛亮传》 (中华书局1937年出版):该书中未具体说明诸葛亮隐居和躬耕的地点。

  周佐治著《诸葛亮传》( 南京青年出版社1946年出版):“他的叔父死去,他更暂时卜居于南阳邓县,即今河南襄阳城西二十里,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隆中】”“他在隆中自已耕种田亩”“刘备便亲到隆中访问,一共去了三次才得见面。”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

  王永生著《诸葛亮传》(上海少儿出版社1957年出版):“徐庶拍马回来,对刘备说…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地方,有个杰出人才,将军不妨亲自去请。”

  马植杰著《诸葛亮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诸葛亮从他十四岁左右的时候就离家逃难,定居于隆中以后,住的是草庐。”“当诸葛亮开始在隆中定居的时候,农民起义的浪潮…”

  柳春藩著《诸葛亮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出版):“诸葛亮就在襄阳城西的隆中地方定居下来。隆中山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从一个不大的谷口进去...便是隆中村。”

  曹增祥、李家林著 《诸葛亮》(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不久以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荆州南阳郡邓县的隆中盖了几间草屋,经营了几亩土地,定居下来,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定居隆中后,边耕种,边求学,学问更有了很大的长进。”“刘备于是就冒着隆冬的严寒,接连到隆中去访问了三次…”

  南阳市宣传委部编著《诸葛亮小传》:“隆中在襄阳城西北二十里,当时属南阳郡邓城管辖”,“诸葛亮在这里度过了十个寒暑”。“小小的隆中实际上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所以他自称‘躬耕于南阳’。”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

  这一时段内,特别是近几年有关诸葛亮的传纪可谓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其中比较著名的传记有:

  郑孝时著《诸葛亮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叔父去世后,有一天,十七岁的诸葛亮无意中路过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不久诸葛亮就在这依山傍水的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从此以后,隆中就成为诸葛亮的第二故乡了。”“第二天刘备准备厚礼…到隆中登门拜会诸葛亮。”

  章映阁著《诸葛亮新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诸葛亮固然隐居在荆州治所襄阳城西边的隆中,而隆中地属当时南阳郡之邓县,所以他在《出师表》中自云躬耕于南阳,这是从大处来说的。看来,后世南阳人为诸葛亮修祠建庙,并和襄阳人打官司的主要理由,恐怕就在这句话上了。”

  曹余章著《一代名相诸葛亮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诸葛亮)他就在襄阳附近的隆中,找个僻静的地方盖了几间草屋,隐居下来,一面读书,一面耕种。”“公元207年冬天,刘备到隆中亲访诸葛亮。”

  林田慎之助(日)著 李天送译《诸葛亮》(三秦出版社1989年出版):“诸葛亮十七岁时,总算在荆州襄阳附近的隆中找到了安身之地。从那时起至二十七岁为止,他在这里晴耕雨读,度过十载春秋。”“隆中位于襄阳城西面的八公里处丘陵地带…诸葛亮草庐西面是乐山,他常游玩于此山…”

  陈文德(台湾)著《诸葛亮大传》(九洲图书出版社1994年出版):“刘表…帮助他们…在襄阳西20多里一个叫做隆中的地方,将这两个年轻的兄弟安顿下来,两个男的自行耕种…”“从官渡大战……诸葛亮正在荆襄城外二十里的隆中,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从官渡大战……诸葛亮正在荆襄城外二十里的隆中,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从17岁开始的10年间,诸葛亮一直居住在荆州襄阳城外的隆中,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求才若渴的刘备,…亲率两员大将关羽和张飞,冒着寒冬风雪,前往隆中诸葛亮的草庐拜访。”

  余明侠著《诸葛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叔父诸葛玄病逝…兄弟二人终于在襄阳城西的隆中定居下来。”“隆中距离襄阳只有二十里,但并不属于襄阳管辖。东汉时期隆中属于南阳郡邓县。”“刘备求贤心切,决定纡尊屈驾亲往隆中去拜访卧龙先生诸葛亮。”

  柳春藩著《诸葛亮评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出版):“刘表很高兴,帮助他们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一个叫隆中的地方,开垦或购置了一点田产。”“关于诸葛亮躬耕地,说法不一。一是襄阳说…一是南阳说。前一种说法更符合实际。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就因为当时隆中属于南阳郡邓县,把这里的南阳说成是指南阳郡治宛县,是不妥当的。”

  张崇琛著《武侯鼎蜀•诸葛亮世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在汉代属南阳郡的邓县管辖…因之,诸葛亮隐居于隆中,也便自称躬耕于南阳了。实际上,他离南阳郡治的宛城还相当远,而距襄阳倒很近的。”“诸葛亮与弟弟到隆中后,先是盖了几间草房,接着又置了一点田产…他们一边参加田间劳动,一边读书…”“于是刘备匆忙备了礼物,第二一早便从新野南下,骑马直奔隆中而来。”

  周殿富(台湾)著《卧龙在天诸葛孔明》(晶冠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03.06):“诸葛玄病逝…十七岁的诸葛亮毅然带着弟弟…迁到隆中定居。在此一住就是十年,稍事躬耕,专志攻读。”“刘备…准备停当带着厚礼…同赴隆中来请诸葛亮

  何国松《诸葛亮传》(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刘表很高兴,帮助他们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一个叫隆中的地方置了点田产,兄弟二人在这里定居下来。”“从此隆中便成为了诸葛亮的第二故乡。”“于是比诸葛亮大二十岁的刘备,便亲自到隆中山村去请教诸葛亮”

  李元悌《诸葛亮传》“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了,他就在城西的隆中山定居下来。”“徐庶诚心诚意地说:“我这点本事算不了什么…就说这襄阳城西二十里处的隆中山吧,就有一位杰出的人士隐居在那里。…他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公元207年,身处厄境而壮心不已的刘备三次到隆中来拜请诸葛亮”“自从公元207年接受刘备的邀请,登上政治舞台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隆中故居。”

  寇养厚《一代名相-诸葛亮》(山东教育出版社 , 2001.09出版):“十七岁的诸葛亮失去依靠,只得…来到荆州所辖的南阳郡邓县之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结庐而居,躬耕而食,过起了隐居生活。”“建安十二年冬天,刘备冒着严寒,长途跋涉,接连两次由新野前往隆中,但都未见到诸葛亮本人。”

  杨益《诸葛亮全传》(华中科技林学出版社 2013出版):“按现有史料记载,诸葛亮大约是在197年左右开始在隆中生活。”“按诸葛亮在隆中乃至一生的表现,他自然不是趋炎附势之徒。”“在隆中的诸葛亮确实有这样的条件”“给刘备的礼物,则是著名的战略论文——隆中对”。“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和他的朋友崔州平、孟公威一起读书时”等等。

  朱振刚《诸葛亮》(团结出版社 2013年出版 ):“襄阳城西五十里有一个村子叫隆中,那里住着一个高人,姓诸葛,名亮…”“刘德带领着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请诸葛亮。”等等。

  以上的数十篇诸葛亮传记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一个历史共识,就是“诸葛亮家在襄阳西的南阳郡邓县隆中”“诸葛亮躬耕于襄阳西的南阳郡邓县隆中”“刘备三顾地在襄阳西的南阳郡邓县隆中”“古南阳郡邓县隆中今天属于襄阳市管辖”!

标签: 历史记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