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新批注:卷 一 平人气象论第一

爱百科 53 0

  《黄帝内经·素问》(全段本)新批注

  冲虚子

  卷 一

  平人气象论第一

  【题解】

  本篇在《素问》通行本(以下简称“通行本”)为卷五同名第十八篇,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一卷。”丹波元简以来包括段逸山先生均将本篇作第一卷第一篇,我认为极为妥当。两种完全不同的篇次显示的是不同的价值观。王冰把《上古天真论》放在第一卷第一篇,同在卷一的还有《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此种编排意在仿照《老子》,即将论道的篇章排在前面,而将论德的部分置于后面,以示道家的风格。高亨先生曾说:“《老子》本书讨论道德,总是把道摆在第一位,把德摆在第二位;《庄子》讨论道德,也是把‘道’摆在第一位,把‘德’摆在第二位。……另一种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当是法家传本。”(高亨、池曦朝《试谈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子>》,(载自《文物》1974年第11期)。《四库备要·书目提要》子部《素问王冰注》条下附《注者小传》云:“王冰,唐人,自号启玄子,宝应中为太仆令,笃好医方,得玄珠所藏《太素》及全元起书,加以编次,著《素问问答》八十一篇。”王冰在全元起本的基础上,自天宝十年(公元751)起,到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历时11年,完成了对《素问》的重新编次和注释,他编注的《素问》经宋朝医正局高保衡、林亿等的校正后,印行全国,流行至今。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帝内经》,就是这个本子,学术界称为通行本。王冰既是道中之人,自然会将反映道家思想的篇章竖于首卷,用以彰显道家思想为医学之基础。从此处便可看出,全元起更纯粹一些,不像王冰那样有明显的道家思想倾向。《南史·王僧孺传》曾记载他请教过王僧孺有关砭石方面的问题,从所注看,他有很高的医学理论水平,也有一定的医学实践,但无法判断他是不是职业医家。只可推断他是南朝齐梁间人。

  《平人气象论》为什么要在第一卷第一篇?或者原本就是这样,或者是全元起这样编次,不管怎么说,这样的编排都大有深意,只是王冰没有意识到。从哲学角度看,《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就是,阴阳未分的世界是混沌的宇宙,分开的阴、阳再和物质的规定性结合才可以造万物,万物都是阴、阳的统一体。从医学角度讲,理出平人的标准,也就自然给身体的健康与否奠定了基础。我们如果把平人理解为“一”,那“太过”和“不及”就是“二”,“太过”和“不及”又生出了若干形态的疾病来,这就是《素问》要研究和解决的。所以没有比本篇置于第一篇更合适的的了。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认识到“平”的就健康,春秋时期的名医医和指出了“过则为灾”,他曾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见《左传·昭公元年》)这就是著名的六气理论,到了《素问》时代,改成了风、寒、暑、湿、躁、火的新六气,表述有变化,但“过则为灾”是一贯的。“平”是中医医疗的基础思想,由此而产生的泻有余、补不足的治疗原则在《三部九侯论》、《血气形志论》、《宝命全形论》、《疟论》、《厥论》、《骨空论》、《调经论》等篇章里比比皆是,就是后世的金元四大的泻火、补脾、滋阴等都源于此种思想。现在老百姓人人皆知的调理一词,就是用调的办法,补之不足,泄之过余,使人达到平的状态的意思。

  《黄帝内经》通过中华民族认同的人文始祖黄帝和他的臣下讨论医学的写法,属于典型的黄帝书之类。唐兰先生说,在战国时期,儒家常讲复古,从三代一直推到尧舜。这些反儒家的隐者为了压倒儒家,索性拿出神农黄帝来,一则比尧舜还要古,二则讲到神农黄帝就不需要讲诗书了(指《诗经》、《尚书》,冲虚子注)。(唐兰《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载自《考古学报》1975年第1期》)。根据政治斗争的需要,当时以及之后出现了一大批有关表现黄帝的事迹和言论的书或者挂名黄帝的书,其内容繁杂,良莠不齐,思想各异,被统称为黄帝书。根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十二类二十六种数百卷之多。包括《黄帝四经》,也包括《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等医书,都属于黄帝书这个大类。绝大多数还是道家的书,“正是由于道家尊崇黄帝,才使黄帝得以确立在思想文化上的至高地位,并获得理论权威的象征。”(余明光《<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第11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我们知道,黄帝处于氏族公社时期,没有文字,更不会有书籍,黄帝的故事均属传说,这些以黄帝名义出现的书,包括像《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岐伯等都是代称,不是真的黄帝本人,和黄帝本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详见冲虚子“中医理论基础知识读书笔记”系列文章《阴阳新溯(下)》。《黄帝内经》这本书除了它本身的价值外,引黄帝为书名,再加上“经”这个字,对很多人而言,是可以起到唬人效果的。《黄帝内经》只是它呈现的那个时代诸医书的一种,史书还记录了很多种,如《黄帝外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等,都亡轶了,就剩下了《黄帝内经》,所以就弥足珍贵了。

标签: 黄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