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闲谈史话》——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历史比

爱百科 69 0

(原创)《闲谈史话》——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历史比小说精彩多了!

  第一章 幽州

  轧荦山

  唐朝,玄宗时期,天下太平,“海内富安,虽行万里不持兵刃。”

  在帝国的东北边,营州,也就是现在的辽宁朝阳。

  有个巫女生了个儿子,取名“轧荦山”(突厥语战斗的意思)。

  据说轧荦山出生的时候本来晴朗的天空忽然刮狂风,昏天蔽日,野兽都叫个不停。有个会算命的人正巧从那里走过,连声说:“不吉祥啊,不吉祥。”

  这段话看起来有点玄,但确实是正史所记,非我附会。

  后来巫女找了个男人嫁了,新男人给轧荦山起了个新名——“安禄山”。

  安禄山从小记忆力好,通晓边境六蕃语言。

  成年之后在当地当上了互市郎将,相当于是一个市场管理员。

  但是安禄山又监守自盗,偷了市场上几只大肥羊出去卖。

  却被人家抓住了,送了衙门,一判,死刑。

  按理说安禄山这条命就该搁在这儿了,但命运偏偏和他开了个玩笑。

  砍头那天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正好过来监斩。

  安禄山看见了就朝着张节度使大叫:“您不是要击退两蕃的进犯吗?干嘛要杀我这样的壮士?”

  张守珪一听,奇之,一看安禄山长的虎背熊腰,是块战场上抡大刀的好料子,我这正好缺人呢,留下了。

  就这样安禄山从鬼门关捡回条命来。

  安禄山在当互市郎将的时候就“以骁勇闻”,胆子大,不怕事,于是他被张守珪任命为捉生将,相当于是侦查班班长。

  安禄山“狡黠,善揣人情”, 天天在张守珪面前装孙子。

  张守珪不喜欢他浑身的臊肥肉,他就节食,每顿饭都不敢吃饱。

  打仗也很猛,常常只带几个骑兵出去就能抓获契丹好几十个人。

  于是,守珪 “爱之,养以为子”。

  就是把安禄山作为干儿子养。

  不久安禄山被张守珪提拔为偏将。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奚、契丹叛乱。

  当时安禄山的官已升至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张守珪让他带兵剿匪,平息叛乱。

  “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

  安禄山倚仗自己勇猛,人多,轻敌而深入敌境,结果被打了个大败。

  朝廷追究败仗的责任,安禄山被押往长安处置。

  安禄山到了长安,帝国宰相张九龄迅速作出批示:杀安禄山。

  但唐玄宗不同意。

  张九龄说:

  “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

  唐玄宗听了这句话很不高兴,警告张九龄不要“枉害忠良”。

  唐玄宗免了安禄山的死罪,但撤他的官职,让他作为一个“白衣”重新回张守珪那儿去效力。

  史窣干

  安禄山回到幽州后又装开始孙子,没两年官至平卢兵马使。

  每当有朝廷的大员到平卢视察的时候,安禄山就不惜血本 “厚赂之”。

  那些人回到朝廷大讲安禄山的好话,于是“上益以为贤”。

  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

  张守珪出了个事。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奚,契丹叛乱,有一部分余党没有剿灭。

  张守珪的部下白真陁罗假冒张守珪的名义让平卢军使带兵去打叛军。

  平卢军使带兵去了,但是没有打赢,反被奚,契丹打了个屁滚尿流。

  张守珪知道后,把这兵败的事儿压着,没敢往上报,反而说打了胜仗。

  但是事情偏巧走了风声,上面知道了。

  于是朝廷派牛仙童下来调查这件事。

  这让张守珪吓得不行,就用重金贿赂了牛仙童,然后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白真陁罗身上。

  白真陁罗也算是倒了血霉,被拿去当替罪羊,有口难辨,被逼自尽,上吊死了。

  然后牛仙童回去复命,说不关张守珪的事,白真陁罗已经畏罪自杀,其他人也是该记过的记过,该处理的处理。

  于是唐玄宗信了。

  本来这事就该这么过去了。

  可是偏偏这个牛仙童一直受宠于皇上,搞得很多宦官都很嫉妒,结果他们联合起来把牛仙童受贿这件事给揭发了。

  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牛仙童被拉了出去,活活地被打死,这还不算,连心脏和肉都被挖出来吃了。

  张守珪本来要挨狠整,但是唐玄宗考虑到他原来立了不少功劳,就“以旧功减罪”,贬到括州去当刺史。

  到了括州的张守珪郁闷得要死,结果背上长了个毒疽,没过几天两腿一蹬,死了。

   张守珪,一个对唐王朝由盛转衰负有重要责任的人。

  安史之乱的两个大魔头——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张守珪提拔的,一个是他的养子,一个是他的爱将。

  在安禄山的老家营州,有个跟比安禄山同年同月生的人。

  这两个人打小相识,经常一起玩。后来连工作都分在一块,都是互市郎将。

  这个人就是史窣干,大家可能不熟。但我说他另外一个名字,一定耳熟能详——史思明。

  但史思明当时不叫史思明,叫史窣干。

  这个史窣有一次挪用了公款,还不上,就跑了。

  跑到边境被奚人侦察兵捉住了,那兵想杀他。

  史窣干就又开始编谎话,他说:

  “我是大唐帝国派到你们国家的和亲使者,你要杀了我会给你门国家带来巨大的灾祸。”

  那个侦察兵信了,于是带他去见他们的大王。

  见了奚王,史窣干也不下跪,装出很拽的样子。

  奚王很生气,但想到他是大唐的使者,也不敢杀他。

  于是把他安排到高级驿馆住着,好吃好喝款带着。

  要走时,还让一百多人跟随史窣干一起去面见圣上,表示对***上国的崇敬,想和大唐搞好关系。

  史窣干说:

  “大王给我的这些人,才能太低,不配见天子。我听说大王的手下有一员大将叫琐高,才能出众,众所钦敬,何不让他跟我一块去见圣上呢?”

  奚王一听,行,就让琐高和其手下三百人跟着史窣干去见圣上。

  史窣干快到平卢的时候,就让人秘密通知平卢的军使裴休子说:

  “奚王派大将琐高和其部下精锐三百人马上就到平卢,说是要朝见圣上,其实是想趁机袭击平卢,最好先行准备。”

  奚王的朝圣使团来到了平卢城下,平卢军使裴休子带着部队出城迎接,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一番寒暄之后,请他们进城。

  一行人高高兴兴到了驿馆,琐高访问团本来准备大吃一顿。

  结果屁股还没坐到板凳上,就出来一大批早已准备好的兵士,把朝圣使团的人全部缴械,然后绑了起来,推到外面早已挖好的坑里,活埋了。

  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认为互市郎将史窣干告密有功,就升他为折冲将。

  营州的官员也没再追究史窣干挪用公款那事儿。

  此时史窣干到不惑之年。

  后来史窣干到京都奏事,唐玄宗觉得这个胡人谈吐非凡,和其他胡人不一样,就特别看好他,赐了他个名字——史思明。

  唐玄宗摸着史思明的背说:

  “卿贵在后,当大器晚成。”

  不久史思明被升为北平太守、大将军。

  第二章 高寒

  唐玄宗李隆基,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唐明皇, “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

  李隆基当皇帝后,宠爱新欢武惠妃,不久武惠妃生了个儿子,取名李瑁,李瑁在诸多皇子里面是最受唐明皇宠爱的,被封为寿王。

  有一次,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凑一块聚会,估计是酒喝多了,言语不慎,抱怨她们母亲失宠,他们跟着倒霉。

  但不幸的是,他们的话被人听到,然后传给了武惠妃。

  武惠妃就去在唐明皇面前哭诉说:“太子李瑁暗中结党,想害我们母子,还骂了你。”

   “上大怒”,欲废掉太子李瑛,并把这事给张九龄说了。

  张九龄是唐玄宗即帝位后的第八个宰相,个性特点是比较直。

  张九龄说:

  “陛下当了三十年的皇帝,太子和诸王子们都没有离开过深宫,天天学习圣贤的教诲。如今陛下的三个儿子都已成人,没有听说他们犯过什么大错。陛下为何要轻信一些没有根据的话,而废掉太子呢?太子是天下之根本,不可动摇。”

  接着张九龄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话,就一个意思:太子不可废也。

  张九龄在发言的最后说:

  “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

  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凡是卷入立储之争的,能善终者很少。

  他张九龄要来赶这趟浑水,其结局可想而知。

   “上不悦。”

  而礼部尚书李林甫就学了乖,闷着头不说话,下来后私下对李隆基身边的太监说,这是皇上的家事,何必问外人。

  武惠妃曾经秘密地派她的家奴去给张九龄做工作,说有废必有兴,你今天帮我们一把,你的宰相位置可以长保。

  张九龄对家奴的答复很简单,“叱之”,滚。

  不久之后,唐玄宗废掉了太子李瑛,并把李瑛、李瑶、李琚贬为庶人。

  李瑛的大舅子,薛都尉被流放瀼州,猝死在去瀼州的路上。

  妖魔

  太子落马,谁来顶替?

  李林甫向唐玄宗建议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原因是李瑁与他关系好。

  当然这个原因李林甫自然不会向唐玄宗说。

  但是唐玄宗认为忠王李亨的年纪大,“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也”,而且李亨仁孝、恭敬、好学,于是立李亨为太子。

  李林甫从这时起害怕起来,怕李亨当了皇帝整他。

  于是李林甫开始努力巴结李亨,并暗中收集李亨的黑材料,等待时机想搞掉李亨。

  李林甫除了整人之外,还引荐了一些“人才”。

  比如说他曾引荐“精明强干”的萧炅为户部侍郎(相当于民政部副部长)。

  而萧炅这个人不学无术,是出名的白字先生,他曾经当着中书侍郎严挺之的面把“伏腊”读为“伏猎”。

  严挺之把这事告诉张九龄说,朝廷怎么会容忍“伏猎侍郎”出现?

  于是萧炅被贬到岐州去作刺史。

  李林甫因此怨恨严挺之搞他的人。

  李林甫的性格特点史料是这样记载的:“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

  宰相张九龄与严挺之关系很好。

  张九龄曾经对严挺之说,李尚书(指李林甫)现在是皇上的红人,最好去他家去登门拜访一下,跟李尚书搞好关系。

  但是严挺之与李林甫相互看不顺眼,严挺之也瞧不起李林甫的为人,所以不去他家,不睬李林甫。

  于是“林甫恨之益深”。

  严挺之是离过婚的,他的前妻现在是蔚州刺史王元琰的老婆。

  而王元琰又因为贪污被抓了,案情正在审理中。

  严挺之就想了一些办法去营救王元琰。

  李林甫知道后马上禀告了唐玄宗。

  唐玄宗把张九龄叫过来问:

  “听说严挺之在想办法解救王元琰,这是怎么回事?”

  张九龄:“王元琰的老婆是严挺之的前妻,他们已经离婚了,不会再有什么私情。”

  唐玄宗:“你有所不知,他们虽然离了婚,但是肯定有奸情。”

  张九龄:“不可能有奸情!”

  于是唐玄宗结合之前的事,怀疑张九龄有党羽。

  在古代,如果朝廷官员各自为政,相互攻击对皇帝来说是最好的。

  因为大臣们是一般散沙,不易对皇权造成威胁。

  而大臣们一旦结成党羽,团结起来对付皇帝,就不好办了。

  臣子权力大了,皇帝权利就小了,因此历朝历代都是严禁朝臣结党的。

  在唐玄宗看来,张九龄就在“结党”。

  那还不严整?

  谁敢结党谁就倒霉。

  没过几天,在一次朝廷会议上,唐玄宗做了如下决定:

  罢免张九龄宰相职务。

  罢免张九龄的 “同党”裴耀卿左丞相职务。

  罢免严挺之中书侍郎职务,并降职为洺州刺史。

  罢免贪污犯王元琰蔚州刺史职务,并流放岭南。

  任命李林甫任为宰相(中书令),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

  一代贤相张九龄就这样被李林甫整到了,并取而代之。

   “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骑着骡子思骏马,位至宰相望封侯。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对权力的欲望同样如此。

  而人一旦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就如同沾了吗啡,上了瘾,想戒也戒不掉。

  李林甫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宰相的交椅,大权在握。

  但是欲壑难平,他还想把更大的权力抓在手里。

  于是他召集所有的谏官开会。

  在会议上李林甫作了重要讲话,李林甫先吹捧唐玄宗英明,然后作了要求:今后不准再向唐玄宗提任何建议,不准多言。

  对此,李林甫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

  “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你们没有看见外面作为仪仗的马匹吗?

  那些老老实实站那,整天不叫唤的,管理员就好吃好喝把它们养着。

  一旦哪匹马一叫唤,马上就被赶出队伍,夺去三品食料,它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有一个官员叫杜璡,不信邪,上了本折子陈说事情,结果第二天就被免了官。

  “自是谏争路绝矣。”再也没有人敢上书言事。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虽老奸巨猾,无能逃其术者。”

  只要是唐玄宗宠爱的官员,李林甫都上赶子巴结。

  他表面上对人和颜悦色,讲话温温柔柔,“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所以当时的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

  所以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就是从李林甫身上来的。

  但是仍然有人敢讲真话。

  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弹劾牛仙客无能,尸位素餐。

  唐玄宗很生气,认为周子谅诬陷好人,于是在上朝的时候,命令左右侍卫在朝堂上暴打周子谅。

  打得周子谅昏死过。

  唐玄宗下令免去周子谅的一切职务,流放瀼州。

  周子谅在去瀼州的路上死了。

  李林甫煽风点火对唐玄宗说,那个周子谅是张九龄当年推荐的。

  唐玄宗怒气未消,于是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公元740年,二月,张九龄死了。

  张九龄应该算是大唐的救星,但这颗救星过早的掉落。

  当初安禄山一到长安,张九龄就想杀他,并言安禄山有反相,留之必有后患。

  张九龄也曾提出一些措施,用以限制边将的权力;如果这些措施得以实施,安禄山想造反也没那么容易。

  可惜唐玄宗都没有采纳。

  唐玄宗虽然贬了他,将他逐出长安,但心里还是敬重他的。

  张九龄死了之后,每当有人向唐玄宗推荐人才的时候,唐玄宗往往会问:“风度气质有像张九龄那样的吗?”

  答案肯定是没有。

  有李林甫当政,能力强的,有风度的,个个都被他整下去了。

  兵部

  李林甫有个远房亲戚,叫李适之,时任兵部尚书兼左丞相。

  但这个远房亲戚并不买李林甫的帐,于是李林甫就想整他。

  先剪掉李适之的羽翼。

  李林甫指使人弹劾兵部的官员贪赃枉法,作恶多端。

  唐玄宗命令调查这件事。

  李林甫马上让派人逮捕了六十多个兵部官员,皆是李适之的骨干。

  然后把这些“涉贪,涉黑”的官员送到监狱里审问。

  审问了几十天,却什么都没问出来。

  这下李林甫急了,让罗希奭,吉温凑想办法。

  罗希奭和吉温两个是搞严刑逼供出了名的,有个外号叫“罗钳吉网”。

  无论什么样的犯人,落在他俩手里,没有一个不招供,没有一个能逃脱。

  他俩接手兵部一案,处理方法也很简单。

  直接从大牢里提出两个犯人,当着六十多个兵部官员的面,给那两个犯人用刑,打的那两个人嗷嗷大叫,最后被活剐了。

  吓得那六十多个官员屎尿齐流,当下 “招了”。

  做完笔录,承认自己有贪赃枉法,御史来给他们检查身体,都没有受伤,于是认定案情审讯合法,没有出现刑讯逼供的情况。

  接下来那六十多个官员全部被免了职,在监狱里面蹲着。

  李适之的羽翼被剪了。

  唐玄宗认为部下出了事,上司也肯定不干净,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李适之也渐渐不被唐玄宗所信任。

  而李林甫却因 “反腐得力”,而更加受到唐玄宗的信任。

标签: 五代十国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