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王翦在秦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爱百科 109 0

谢邀。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大将,著名军事家。

其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骄人战绩,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一、生平简介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少时好谈兵事 。后被秦王政任为将。他在军中亲与卒伍同食,善养士气。

秦王政亲揽大权后,当时山东六国均已寢衰,秦遂乘隙出兵。在统一战争中,王翦将兵灭赵破燕。又以六十万大军击楚,攻下寿春(今安徽寿县)虏楚王负刍。追杀项燕于淮南,以功拜为太师,封武成侯。

二、功勋卓著

(赵文博《中国通史》)载:"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以二十二岁亲政。…从此秦王独揽全国大权。…任用王翦、王贲父子和蒙武、蒙恬父子为将,重新部署了对付六国的战略和策略,开始了消灭六国的统一战争。"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领兵攻赵,第二年,攻入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公元前227年,秦王派王翦领兵攻燕。第二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大兴县西南)。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占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魏王假投降,魏亡。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派王翦率军60万大举伐楚,次年打败楚军,杀楚将项燕,俘楚王负刍。楚亡。

公元前221年,秦王派王贲攻齐,俘齐王建,齐亡。至此,秦终于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三、明哲保身

王翦功高震主,自知秦王政的心思,因白起的悲惨结局还历历在目。

在秦国伐楚之时,秦王问王翦需要多少兵力,王翦毫不犹豫的回答要六十万。秦王大吃一惊,这可是倾国之兵啊!于是秦王再去问李信,轻狂自大的李信说只要二十万大军。

秦王最终选择了李信。而王翦则以老病为由回到家乡,过上了田园式生活。

然而骄兵必败,果然李信全线崩溃,七名都尉被斩杀,他自己也狼狈逃回秦国。

秦王政再一次请王翦出山。有了白起的教训 ,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是王翦还是要求必须六十万大军。这次秦王只好应允。于是王翦再次挂帅出征。秦王“空国中之甲士”,亲临灞上为王翦送行。出人意料,王翦曰:此次伐楚,臣必定功成身退,所以希望大王能够赏赐多点金银钱财,良田美宅,能满足这个愿望臣就安心了。秦王是一个极聪明睿智之人,一点就透。痛快地答应了王翦的请求。

大智若愚之王翦此举是为了打消秦王的疑虑,却引起其身边将士的好奇,于是王翦将心思说了出来,并将秦王赏赐之物分给将士。故而有了那句歇后语——王翦请田,明哲保身。

不仅如此,王翦在攻灭了楚国之后,还南下攻灭百越,设立郡县,立下不世功勋,秦王知道他的忠心,遂封其为武成侯。

四、激流勇退

秦王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了十年时间,先后兼并了韩、魏、燕、赵、楚、齐等六国,除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身为四朝元老,曾与多位相国同朝,无论是范雎、蔡泽,乃至吕不韦,都对他十分尊重。当他攻下楚国燕都之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此时统一大业已经完成一半。而当他再度出山灭楚后,无论秦王怎样相劝,他绝不贪功恋栈,决意告老还乡,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四、历史评价

在秦国兼并天下,横扫八方的过程中,没有王氏和蒙氏家族的支撑,秦军很难如此迅速攻灭六国的。王翦、王贲父子; 蒙骜、蒙恬、蒙武祖孙三代,各个居功至伟、威名赫赫。

《史记》评论:“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山东六国中,除了韩国之外,其它五国都是在王氏父子的帅旗下相继攻灭的。

“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其意是: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还有史家评价:王翦用兵突出的特点就是“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王翦战前会作详细的考虑,不打无把握之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无论是伐赵还是灭楚,看似手法平淡无奇,但却招招制敌。

王翦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

特别是他作为臣子对国家一心一意,尽忠竭力一生;明哲保身,激流勇退亦保全了自己和家族等凸显了他的优良品质和聪明睿智,并为后世所称颂! 

结束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雄才大略之秦皇嬴政能一统天下 ,司马迁曾抚今追昔曰:“天方令秦平海内”。

除了司马迁的所谓“天”,即国力雄厚,有一支虎狼之师, 并能奋六世之余威 外,嬴政之文治武功,再加上他高超的驭人之术,高明的识才用才之本领。嬴政与王翦等明君贤臣一体,朝堂上下同心,虽面对群雄劲敌,仍能力挽狂澜,无往而不胜!

王翦功高未必能震主,因与之秦王政丰功伟绩相比,真乃小巫见大巫!狡兔死狗未烹,只因秦王政是千古一帝,一代雄主!

标签: 王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