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纪念郑和下西洋614周年

爱百科 58 0

  普显宏

  今天是中国第十五个“航海日”,郑和下西洋614周年。由中共南华县委宣传部、南华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14周年暨南华县2019年文艺创作座谈会”在县政务中心十楼会议室举行,南华文艺界人士三十余人参会,特邀请今年76岁的郑和养父后裔飞尚武出席今天的纪念活动。在座谈会上,郑和养父后裔飞尚武显得非常激动,第一个站起来抢先发言,令大家都感到非常意外。

  曾出任陕西省省长、北洋政府代总理的著名爱国将领、历史学家李根源是考证“郑和故里”第一人,南华县是全世界研究郑和最早的地方。一百多年前,李根源先生就通过严谨细致的调查考证,通过“三碑一庙一书”,即立了三块“郑和故里碑”、改“灵官庙”为“郑和庙”,在《滇西兵要界务图》一书中特别注明:“明三保太监郑和,州人也。”于宣统三年(1911年)确定镇南(今南华)为“郑和故里”。比袁嘉谷考证出昆阳晋宁为“郑和出生地”还要早两年。

  明洪武四年辛亥(即1371年),马和(回族)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4岁时被父亲米里金马哈只送来镇南(今南华)郑姓回族家避难。昆阳是马和出生故里,镇南是郑和成长故里;郑和在昆阳不姓郑,姓马,叫马和,马和来到镇南郑姓养父家生活之后,“遂袭其姓”,改姓为郑和;郑和被掳在镇南,不在昆阳!

  随着《云南南华为航海家郑和故里考》《郑和姓氏源自南华考》《与郑和一起被掳的姚安人》《南华县“郑和研究”综述》等论文在《赤子》《郑和研究》《云南档案》《楚雄社科论坛》上的发表,我们南华县的郑和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如今,南华县研究郑和三十多万字的百年文集《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再现郑和4至11岁在镇南生活的三集电视纪录片《探秘郑和故里》荣获全国第四届历史题材类纪录片二等奖;身材魁梧、膀大腰圆、2.2米高的郑和铜像也在镇南古城树起来了,南华县的郑和研究渐渐热闹起来,硕果累累。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郑和精神!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不容推辞的担当和使命。郑和是云南人的骄傲,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辉煌人类!伟大的郑和精神属于中国,属于全世界。顽强勇敢、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精进取的郑和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我们要世世代代将其发扬光大。

  今天出席“郑和下西洋614周年暨南华县2019年文艺创作座谈会”的领导和本土作家艺术家有:周建兰、李天永、飞尚武、张承德、刘锡海、普显宏、郭志安、周汉德、普金华、周喜尧、卞育能 罗宗贤 李茂忠 施 翼 吴和顺、王建太、赵文和、黄云松、者美春、欧丽萍 、徐社川、刘龙兴、王云梅、吕慧芝、蔡 波 、周丕福、王学禹 张建军 、周喜尧、夏先龙、李 璐、周建林、孙学祥、尹正斌、李成荣 、周以惠、周永智、陈之昌、马 勇、罗 前等。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