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系列:赵高其实不是太监?

爱百科 53 0

  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往复审问李斯。李斯改为以实对答时,赵高就让人再拷打他。后来秦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以为还和以前一样,终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把判决书呈给皇帝,秦二世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一

  如果让大家列举著名太监的名字,赵高绝对是位列前十的。一个“指鹿为马”的典故,就足以让赵高“阉名远播”。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论断,叫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代史”。简单地说,就是历史人物和事件离我们越久远,越有可能失真,因为历朝历代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添油加醋。

  把蒙娜丽莎描上八九十几遍,还是蒙娜丽莎吗?

  赵高就是这个被描了十几遍的蒙娜丽莎。让我们拨开迷雾,看看赵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二

  一般人的印象中,太监的形象都是猥琐的、不男不女的、阴阳怪气的。但赵高绝对是颜值高气质好的把妹好手(如果他可以的话)。

  史书说的明白,赵高进入秦国权力中心的官职是“中车府令”,这是个什么官呢?可以理解成秦始皇的小车班班长,不要小看这个小车班班长,因为这个小车班编制比较大,整个秦国有八百名中车府卫!

  这些驾驶员不但负责秦始皇的出行,还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当然还要够拉风,如果是一帮歪瓜裂枣,丢的可是秦王的脸面。

  秦代的法律规定,合格的车士对于年龄身高武艺都有严格的要求,可以说,人人是飙车高手,个个是大内武士。

  作为领导,不但在软件方面要有独到之处,硬件方面也至少要高于平均水平,所以,身为班长的赵高体魄高大强壮,弓马娴熟,不但有颜值,更有气质。

  秦统一天下后,统一了文字,秦始皇命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规范字帖,全国推广。

  《古今文字志目》中罗列了秦、汉、吴三朝书法家共五十九人,其中就有赵高。《书断》说“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

  所以,赵高是个大帅哥,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还是个大书法家。

  三

  在秦始皇病死在出巡途中时,赵高审时度势,抓住事情的关键,做通了丞相李斯的思想工作,周密布局,一手导演了历史上著名的“沙丘政变”。

  当时,秦始皇临终前是希望大儿子扶苏可以继承他的皇位,他找来赵高,让赵高代写遗嘱,而赵高一直都是在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身上下注的,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在很轻松地说服胡亥之后,迅速判断出整个事态走向的关键点在丞相李斯的态度上。

  赵高找到李斯,先正面暗示:现在传位的事情咱俩说了算。李斯是个还算正直的总理,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赵高随即采用第二套方案,利用扶苏信任蒙恬、不怎么待见李斯的事实,找准了屌丝出身的李斯想永保富贵的弱点,一番分析下来,把李斯绑上了他和胡亥的战车。

  这段对话详细地记载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堪称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的模板。

  所以,赵高是一个思想工作的高手。

  四

  大家都知道,赵高和李斯伪造诏书,逼死了扶苏,但只杀一个人,完全显不出赵高的威风。

  据史书记载,赵高曾经一次性就杀掉了胡亥的12个兄弟和10个姐妹。杀兄弟还可以理解,杀姐妹是担心当中再出个芈月吗?

  公子将闾在死之前仰天大叫:“吾无罪!”公子高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干脆提出为父皇殉葬的要求,希望以此保全家小的性命。

  而在对王族动手之前,赵高早就拿蒙恬蒙毅兄弟开刀了。蒙氏兄弟劳苦功高,蒙恬驻守边境手握兵权,蒙毅代替秦始皇祭祀名山大川,都是赵高必须从世界上抹去的名字。

  更何况,蒙毅和赵高还有过节。当年,赵高还是中车府令的时候,有一次犯下重罪,秦始皇派蒙毅审理,蒙毅公正执法,判处赵高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秦始皇一时心软,觉得赵高是一个难得的“敏于事”的臣子,大笔一挥,赦免了赵高。

  赵高公私兼顾,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逼死蒙氏兄弟,王族人丁凋零,脑袋落地无数,一片白色恐怖,赵高对胡亥说:“现在众人整天提心吊胆,自顾不暇,已经毫无犯上作乱之心。”

  胡亥的皇位稳当了,赵高的地位也牢固了。

  所以,赵高是个心狠手辣的枭雄。

  五

  随着权力的扩大,赵高的野心不断地膨胀,将眼光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当年的同谋,现在成了眼中钉。

  赵高给李斯挖了一个又一个的连环坑。

  赵高一面答应给李斯创造进谏的机会,好让国家重回正轨,一面专挑秦二世胡亥轰趴的时候通知李斯来说教。

  胡亥歌舞狂欢,前戏做足,正要提枪上马,李斯来了。几次三番,差点把胡亥弄出心理障碍,胡亥很生气,加上赵高在一边煽风点火,说李斯的儿子纵容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后果很严重:李斯被抓起来了。

  赵高知道,李斯是总理级别的人物,又是当年沙丘政变的参与者,皇帝不会连面也不见就杀掉了事。

  于是有了文前引用的这段故事,李斯被赵高屈打成招,看见法官检察官一起来到审讯室,以为皇帝过问,就当堂翻供,没想到这些法官检察官都是赵高派人假冒的,于是变本加厉地毒打。

  几次下来,起到了“狼来了”的效果,当皇帝真的派人来审讯的时候,李斯不敢翻供,屈打成招的口供签字画押之后送到皇帝面前。

  咔嚓一声,李斯被腰斩。

  所以,赵高是一个心理学大师。

  六

  除掉了李斯,赵高自己当上了总理,又经过“指鹿为马”的划线站队,赵高绝对是说一不二的地位。

  但是,全国各地的反抗已经不是“星星之火”,早已成了燎原之势。政府军将领王离被俘,章邯投降,局面已经不可收拾了,就连毫不关心政事的胡亥都当面对赵高表示了不满。

  为了早日攻克咸阳,赢得和项羽的赌赛,刘邦派人来和赵高联系,希望赵高能作内应。按道理来说,这正是另攀高枝的好机会,但赵高没有想怎么保全性命全身而退,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胡亥屁股下的皇帝宝座。

  公元前207年,在赵高的一手策划下,他人生中导演的第二场政变——望夷宫之变如期上演。

  赵高的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逼得胡亥自杀之后,赵高赶到现场,摘下玉玺,准备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都低头找蚂蚁,就是不吭声。赵高到这时候才看清楚“天弗与,群臣弗与”的局面,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子婴。

  所以,赵高是一个被欲望冲昏头脑的野心家。

  七

  一个太监,怎么敢妄想做皇帝呢?这就跟赵高的身世有关。

  据史书记载,赵高本来就是秦国宗室的远亲,他和秦始皇是亲戚。

  这里就要讲到姓氏问题,现在的人,姓氏一般就一个,但秦朝那时候,一个人除了有姓,还有氏。比如秦始皇姓嬴,氏赵,叫嬴政可以,叫赵政也可以。又比如芈月姓熊,氏芈,叫熊月可以,叫芈月也可以。再比如,屈原姓熊,氏屈,叫熊原可以,叫屈原也可以。

  所以,赵高也可以叫嬴高,身为皇族,当皇帝是正常的逻辑。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直到东汉时期,宦官才规定必须由阉人担任,所以,在秦朝,宦官不一定就是太监。

  《史记·蒙恬列传》说,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但后世的研究认为,这是史书的错别字,应该是“隐官”,而不是“隐宫”。“隐官”相当于今天的刑满释放人员,比平民地位低些,比奴隶地位高些。也就是说:赵高的父母犯罪了,刑满释放之后生下了赵高兄弟,赵高的地位比普通人低贱一些罢了。

  东汉、唐朝、明朝,太监越来越不像话,把赵高说成是太监,迎合了当时人们痛恨太监的主流价值观。赵高是太监可能就是这样以讹传讹,被作为正史流传下来的。

  所以,赵高不但是秦始皇的亲戚,还有可能根本不是一个太监。

  八

  又要提到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代史”,赵高是这样,子婴也是这样。

  关于子婴的身世说法很多,《史记》里的记载互相矛盾,有说是秦始皇的弟弟,有说是秦始皇的孙子。

  子婴被赵高推上王位,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傀儡,就和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

  登基是一件大事,之前的几天都要洗白白,要吃素,要静养。到了日子,赵高派人来请子婴,子婴说自己不舒服。赵高以为子婴搭架子摆飙劲,无奈亲自去请。

  等赵高一到,宦官韩谈一刀砍死了赵高。

  九

  说了半天,赵高是个怎样的人?看清了吗?再添点乱。

  后世还有研究说,赵高本来是赵国的公子,因痛惜自己的国家被秦国所灭,不惜自宫,进入秦宫,引发秦朝内部一系列争斗,最终灭亡了秦朝。

  赵高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复仇的故事。

  更加云里雾里了。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