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卷8尚贤(中)诗解5三圣恤功殷民圣德章明博大以正天下

爱百科 54 0

  《墨子》卷8尚贤(中)诗解5三圣恤功殷民圣德章明博大以正天下

  题文诗:

  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曰若昔者,

  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也,既乃刑之,

  于羽郊乃,日月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

  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善恶昭彰.

  然则天所,使能者谁?曰若昔者,禹稷皋陶.

  何知其然?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尧,

  请问下民,有辞有苗;尧曰群后,之肆在下,

  明明棐常,鳏寡不盖;德威惟威,德明惟明.

  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

  三后成功,惟殷于民.此言三圣,谨言慎行,

  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

  天享其德;下施万民,万民被利,终身无已.

  故先王言,曰此道也,大用天下,其则不窕,

  小用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利,终身无已.

  至道真情,情通古今,通天达地,真情遍在.

  周颂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

  昭于天下;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下坼不崩;

  若日之光,若月明与,天地同常.此言圣德,

  章明博大,埴固修久.故圣人德,总乎天地.

  王公大人,欲王天下,今正诸侯,夫无德义,

  将何以哉?其说将必,挟震威强.王公大人,

  焉取挟震,威强也哉?倾民之死!生为甚欲,

  死为甚憎.所欲不得,所憎屡至.自古及今,

  未尝有能,有以此王,天下而正,诸侯者也.

  今大人欲,王天下之,与正诸侯,将欲使意,

  得乎天下,名成后世,其胡不察,尚贤使能,

  为政本欤?此圣人之,厚行也哉.贤者精诚.

  【原文】5

      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9)。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10)。”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11);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窕(13),小用则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

      《周颂》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下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则

  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修久也。故圣人之德,盖总乎天地者也。

  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以哉?其说将必挟震威强。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强哉?倾者民之死也!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自古及今,未有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12)?此圣人之厚行也。

  【注释】

  (9)盖:“葢”之隶变,假借为“害”。

  “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9)。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10)。”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11);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窕,小用则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

  出自《吕刑》原文: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

  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译文:“苗民互相欺诈,纷纷乱乱,没有中信,以致背叛誓约。受了虐刑和一些被侮辱的人都向上帝申告自己无罪,上帝考察苗民,没有芬芳的德政,刑法所发散的只有腥气。颛顼皇帝哀怜众多被害的人没有罪过,就用威罚处置施行虐刑的人,制止和消灭行虐的苗民,使他们没有后嗣留在世间。又命令重和黎,禁止地民和天神相互感通,神和民再不能升降来往了。高辛、尧、舜相继在下,都显用贤德的人,扶持常道,于是孤苦之人的苦情,没有壅蔽了。

  “尧皇帝清楚地听到下民和孤寡对苗民的怨言。于是提拔贤人,贤人所惩罚的,人都畏服,贤人所尊重的,人都尊重。命令三位大臣慎重地为民服务。伯夷颁布法典,用刑律制服人民;大禹平治水土,负责名山大川,后稷教民播种,努力种植庄稼。三后成功了,就富足了老百姓。士师又用公正的刑罚制御百官,教导臣民敬重德行。

  “尧皇帝恭敬在上,三位大臣努力治事在下,光照四方,没有人不勤行德政,所以能勉力于刑罪的公平,治理老百姓以扶持常道。主管刑罚的官,不是终于作威,而是终于仁厚。又敬、又戒,自身不说坏话。他们肩负上天仁爱的美德,自己造就了好命,所以配天在下享有禄位。”

  (10)假:通“嘏”,受福之意。殷。(11)乡:通“享”。(12)故:与“胡”同。(13)窕,有空隙。

  【译文】

  那么,亲近的人行为不善,而得到惩罚的又有谁呢?回答说:象从前的伯鳏,是帝颛顼的长子,败坏了帝的功德,不久就被诛杀于羽郊,那是日月所照不及之处,帝也不爱他。这就是亲近的人行为不善而得到惩罚的。

  那么,天所使用贤能的有谁呢?回答说:象从前禹、稷、皋陶就是。怎么知道这样呢?先王之书《吕刑》说过:“尧帝询问人民所患,人民都回答有苗为害。帝尧说:'各位君主以及在下执事之人,凡是有德之人即可显用,鳏寡之人也没有关系。出于崇高品德的威严才是真正的威严,出于崇高品德的明察才是真正的明察。’于是命令伯夷、禹、稷三君,忧虑勤劳民事:伯益制定典礼,使人民效法哲人;禹平治水土,制定山川的名称;稷教民播种,让人民努力耕种粮食。这三君的成功,使人民大受其福。”这说的是三位圣人,谨言慎行,精心考虑,去求索天下没有被发现的事物和被遗忘的利益。以此上奉于天,天即享用其德;以此下施于万民,万民即蒙受其利,终身不止。所以先王的话说:“这种道,用到治天下这大处来说就不会缺损;用到小处来说,也不会困塞。长久用它,则万民受其利,终身不止。”

  《周颂》曾说过:“圣人的德行,象天一样高,象地一样广,光照于天下;象日一样光明,象月一样明朗,象天地一样长久。”这说的是圣人的德行彰明博大,坚牢而长久。所以圣人之德,总合天地之美德。

  现在的王公大人要统治天下,为诸侯之长,没有德义,那依靠什么呢?他们说必用威力和强权。现在王公大人将会从使用威力强权中得到什么呢?它必然把人民引上倾毁死亡之路。人民对生都十分爱惜,对死都十分憎恨。他们得不到自己所希求的,而常常得到所厌恶的。从古到今,绝对没有以这种方式统一天下、称霸诸侯的。现在王公大人想统一天下,称霸诸侯,将要使自己得志于天下,成名于后世,为什么不看到尚贤这一为政之根本呢?这是圣人崇高的品行所在。

标签: 墨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