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能统一天下,为何曹操不能? 曹操的军事才能真比刘邦强?

爱百科 59 0

  刘邦最多只能带十万兵,统帅五十万大军被项羽秒杀,带三十万大军却被匈奴打到和亲,却能顺利一统天下。但打的乌丸俯首称臣,带兵多次力挫强敌的曹操,为什么只能有半壁江山?

  答:这个道理,好比早年间香港江湖片里的一句常见台词:打江山不止靠拳头硬,更重要的是脑子。三国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只能做个割据枭雄?他比汉高祖刘邦,差就差在“脑子”。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曹操的军事才能真比刘邦强?如果单单比“拳头”,比起汉高祖刘邦带五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铁骑虐打的彭城惨败,还有刘邦以三十万大军被匈奴险些困死的白登之围,曹操的沙场岁月,简直是光彩照人,一生大部分硬仗,都是亲自统帅,虽说也吃过败仗,却是越挫越强,痛击袁绍的官渡大战,追亡逐北的白狼山血战,都是古代战争史教科书般的妙笔。论“拳头”硬度,不是一般的强。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的“拳头”如此硬,为何血拼了大半辈子,也只扫出了半壁江山?因为在“脑子”环节,刘邦三个看似重要的智慧,却是远远领先于曹操,首先一条,恰是曹操十分出名的一大“强项”:用人。

  曹操的用人能力,只要跟三国沾边的电视剧,动不动就要吹一把,放在真实历史上,他自己更是标榜向刘邦学,公开发布的招贤告示上,都号称要像刘邦信用陈平一样,不计前嫌信用一切人才。某些用人的典故,更是满满刘邦的影子:当年跟随张绣袁绍跟他血拼的陈琳贾诩们,都被他百分百信用。只要事关重大战事,多难听的话都听。横扫乌丸的白狼山战役打完,凯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战前提反对意见的部下道谢。一生纵横捭阖间,这类虚怀若谷的桥段,几乎家常便饭,满眼都是明主风采。

  但是,跟一统天下的刘邦比起,刘邦用人智慧中核心的一条,曹操并没有学到家:放权。

  同样是信用人才,刘邦用人环节上真正的大智慧,却是该放手时就放手。比如刘邦最不擅长的军事环节,既然自己不擅长,就干脆拜了韩信做大将军,楚汉战争的关键环节,也正是韩信的统筹布局,终于捏住了项羽的死穴。又比如至关重要的后勤环节,更是全数甩给了萧何。凭着萧何在关中累死累活的忙活,叫多次被项羽大放血后的刘邦,每次可以及时补血。

  甚至,哪怕一些小事,刘邦的甩手气度,更是远远甩开曹操,比如曹操拿来举例子的陈平,就体会到刘邦这番手腕:陈平给刘邦献计离间项羽时,刘邦一听就眼睛放光——离间哪够,你得花钱在项羽身边造谣,这事交给你了,缺多少钱先从我这里拿!

  这样放手的气度,在曹操的三国争霸历史上,却是几乎未见,他身边的荟萃英才,清一色都是辅助性人物,极少有独当一面的干才。甚至曹操本人,对“独当一面”这事,更是大半辈子没放手,所有关键战役,都是亲自统帅打到底。兵权事权全数紧紧抓牢到底。如此将帅一起做,饶是拳头再硬,打下去也是不堪重负。

  韩信们为刘邦扫平天下的强大场面,放在曹操身上,仅是用人观念,就未达到。

  而在“脑子”方面,曹操第二条差刘邦极大的,却是气度。

  在许多野史里,刘邦常常被塑造成一幅流氓模样,经常是动不动就满嘴爆粗,急了就乱发脾气。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却有着叫后世帝王自叹不如的襟怀。越是关键时刻,越懂得如何取舍。垓下之围的关键时刻,面对韩信等人的封王诉求,刘邦虽然也差点骂娘,但硬生生憋回去后,却是咬牙认了下来:能咬下牙齿去舍,才换得西汉开国的江山。

  而放在曹操身上呢?晚年的一桩私事,就直接衬出了他比刘邦的差距:身患重病的曹操,邀请名医华佗来为自己诊治,却又因华佗触怒自己,一怒就杀掉了华佗。华佗一生心血的医学突破,也随着这一刀彻底杀没。当然捎带“杀”掉的,也是自己的求生希望。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