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系列:各种版本的被冤死的窦娥

爱百科 56 0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汉书·于定国传》

  译文:

  汉朝时,东海有一个孝妇,很早就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想让她再嫁,但她坚决不肯。婆婆对邻居说:“媳妇侍候我实在幸苦,可怜她失去儿子又守了寡。我老了,拖累年轻人太久了,怎么办呢?”后来,婆婆就上吊自杀了。她的女儿就到官府告状说:“那妇人杀了我母亲。”官府拘捕了孝妇,用刑具拷打她,孝妇实在受不了,被迫承认自己有罪。……孝妇被杀后,郡中大旱,三年没有下过雨。

  女人系列:各种版本的被冤死的窦娥

  一

  很多人知道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但窦娥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不是存在呢?

  可以肯定地回答:确有此人。

  只不过,窦娥叫啥名字不确定,只是被笼统地叫做东海孝妇,故事情节也略有不同。

  二

  说到窦娥的故事,就要提到一个人,谁呢?于公。

  啥?不认识?不过他儿子于定国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于定国从小跟老爸学习法律,后来做了廷尉,比现在的高院院长权力还要大,这一做就是18年,史称“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无冤”。

  于定国算不上官二代,于爸爸只是一个小官吏,遇到一个案子,案情其实很简单:一对婆媳,相依为命,婆婆不想拖累媳妇,上吊自杀了,婆婆的闺女认为是嫂子逼死了老娘,媳妇因此入狱,屈打成招,面临死刑。

  于爸爸对太守说,这个不符合逻辑,婆婆一直劝媳妇改嫁,重新开始一段人生,而媳妇坚持不嫁、善待婆婆都十几年了,要是嫌婆婆麻烦,只要顺从婆婆的意思,找人嫁了不就完了,何必杀人呢?

  昏庸的太守听不进于爸爸的分析,还是以杀人罪把媳妇判处了死刑。

  孝顺媳妇,原本是一个可以大加宣扬的正面典型,就这样冤死,成了反面教材。

  后来,这个地方连续三年发生旱灾,新太守来了之后,于爸爸神叨叨地说估计旱情和冤情有关,于是新太守平反了这起冤案。

  这段历史出自《汉书·于定国传》,窦娥的称呼是“东海孝妇”。

  三

  继续在历史的故纸堆里翻找,还有发现。

  《淮南子》里有一段话“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

  啥意思?看不明白。

  《昭明文选》收录的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中,有“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之句,看上去和《淮南子》里这段话很相似。

  继续找!到了唐代,有个叫李善的人对《昭明文选》进行了解释,其中引用了一段许慎注解的《淮南子》,庶女的故事终于有了轮廓:“庶女,齐之少寡,无子养姑,姑无男有女,女利母财而杀母,以诬告寡妇,妇不能自解,故冤告天。”

  一个是他杀,一个是自杀,其他没啥区别。这个故事和《汉书》里描述的故事相比,情节相似度可达90%。

  敢情早在西汉之前的先秦时代,就有窦娥的影子了!

  四

  窦娥的故事基本雷同,但感天动地各有不同。

  《淮南子》版的窦娥感天动地:雷劈、地震、海啸。

  《汉书》版的窦娥感天动地:三年大旱。

  到了晋代的干宝这里,我们看到了《搜神记》版的窦娥,还要不得了——

  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

  这里的感天动地是“血当逆流”,连被苹果砸了头的牛顿也解释不了。

  还有一点,《搜神记》里说了:窦娥的本名其实叫周青。

  到了元代,“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伟大的关汉卿关爷横空出世,一部《感天动地窦娥冤》除了在情节上设计得更具戏剧冲突,也把感天动地表现地淋漓尽致。

  窦娥死前许了三个愿望: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

  五

  我们把三个愿望一个个掰开揉碎了分析。

  “血染白绫”就是说,砍了脑袋之后,鲜血不会流到地上,而是全部飞溅到白绸布上。

  这个明显是《搜神记》的衍化版。

  “天降大雪”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六月飞雪”:地处北半球,六月下大雪。

  这个也有源头。还是《淮南子》,“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邹衍是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最有名的就是他的“五德终始说”。五月下霜升级成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没啥说的,算是尊重历史。

  六

  翻开关爷的剧本,读一读窦娥的唱词——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好了,这里又提到了两个感天动地的案例。

  “苌弘化碧”出自《左传》和《庄子》。说的是天文学家、孔子的老师苌弘冤死,死后三年,心脏变成红玉,鲜血变成碧玉,这也是“碧血丹心”的出典。

  “望帝啼鹃”出自《华阳国志·蜀志》。说的是古代蜀国国王杜宇死了之后,化为杜鹃鸟,声声啼叫,闻者凄恻。

  “感动天、感动地”就是这么来的。

  七

  现在该考证窦娥是哪里人了。

  基本上,现在有两个地方都宣称自己是窦娥的家乡,一个是山东临沂,一个是江苏连云港。

  临沂说,东海郡的首府就在俺们郯城县,俺们这里有孝妇冢,清朝初年重修过,旁边还有康熙爷的题字。不过,根据俺们这里的传说,窦娥不叫窦娥,叫周青(和《搜神记》记载相同),也没《窦娥冤》里说得那么复杂,就是被恶婆婆迫害死的,灵异事件也不一样,周青死的时候流的是白色的血,所以那个地方的村子后来叫“白血沟”。对了,还有于公墓,也能说明就是在俺们这里发生的事情。

  连云港说,我们这块不但有孝妇冢,还有孝妇祠,不过都在文革时被破坏了……但是,清代的《云台新志·程学桓云台诸山游记》里说得明白:“此去二十里为窦娥坟,古芳可吊”。我们已经重建了孝妇祠,香火很旺,传闻求子很是灵验。

  隔海相望的某国人士说,经考证,窦娥是我国人!*&……%¥#@#¥%……&&思密达。(此段纯属搞笑)

  其实,大家说的都对。(不包括搞笑人士)

  从地图上看,临沂和连云港这两个地方其实紧挨着,在汉朝的时候,都属于东海郡的管辖范围。窦娥可能是连云港人,但在东海郡的首府郯城县处决,所以两地都留下了遗迹。

  在这两个地方,东海孝妇的名字都叫周青。明代成化十五年(1479年)朐山县令刘昭所著的《汉东海孝妇窦氏祠记》就说:“孝妇东海人姓窦氏”。也许是关汉卿关爷的大戏实在太深入人心,窦娥才逐渐被人们接受、传扬。

  周青还是窦娥,也许并不重要。

  七

  咀嚼这一段传奇,感受充斥周身的忧郁,听着发自肺腑的呐喊——

  “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